胡昌君
摘 要: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錯題管理,通過開展錯題管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在研究錯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了解自己的不足,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就能夠有針對性的展開學習,克服這些問題,進而達到提高自己解題能力的目的。本文以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為例,針對其中錯題管理的相關對策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高年級;數學;錯題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12-01
在學生作業、練習、試卷中出現的典型錯題,是一類題型的代表,說明這類題型是大多數學生的弱項,教師充分利用這類題型進行教學,則能夠使教學更具針對性,錯題的價值值得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們進行深入挖掘,將這些題型記錄,訂正,并進行統一管理、教學,能夠更快、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小學高年級階段隱形“錯題管理”,掌握錯題處理策略,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數學學習能力。
一、錯題摘錄——掌握錯題類型
整理和歸類錯題類型,將每一類容易差異出錯的題型,都從整體上掌握。在整理摘錄的時候,要掌握方法,不是所有錯題都要一一摘錄,這對于學生的來說,負擔太大。對于錯題的理解,學生之間會存在一定差異,教師應該將管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把握。教師在一旁進行整體掌控和指導,引導學生關注一下幾類錯題:
1、錯誤頻率高的題目
比如:“把5分米的繩子平均分成6段,平均每段長()分米,每段占總長的()”。
這個題目,學生往往分不清分率與具體量的混淆,因此錯誤的頻率很高。從此類錯題能夠看出,學生在學習分數時,存在普遍性困難,教師應該進行反思,在指導學生進行錯題解析的時候,就應該針對分率、具體量等辨別、比較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明確兩者的區別,避免出現混淆的問題。
2、典型出錯的題目
這類題型出錯的人并不多,但是屬于錯誤奠定,借鑒意義非常大。
比如:乘法分配率進行漸變運算時,學生就非常容易出現這樣的錯誤:3×(2/5×2×1/3)=(3×2/5)×(3×1/3),這個錯題類型反映除了學生在乘法分配率運算上,過于關注數據特點,而護士的定律的本質,這類錯題教師應該重點搜集,不能忽視,有些錯誤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卻重復出現,這就說明了它屬于值得注意的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教師應該重視錯題篩選,并教會學生篩選的方法,應該將一些奠定的錯題摘錄在專門的本子上,學生擁有摘錄的權利,這種方法的優勢一目了然,能夠看出自己的問題,學生可以擁有自己懂得的符號,以及簡約的文字在摘錄的本子上標記,從而達到糾錯和提高自己能力的目的。
二、錯例分析——進行詳細分析
每一類題型,都擁有一種解題的方法,分析錯題應該找到其錯誤的原因,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知識的結構的缺漏,以及學習方法上的問題,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能力。做好錯題分析,是進行錯題的關鍵環節。
比如:“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36厘米,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高是多少?”一味學生用(36-5-3)=4的進行解答,很明顯這是錯誤的。這位學生在即逆行錯題分析的時候,這樣寫到:“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為4組,每組里面包含1條長、1條寬和1條高。我只隱約記得求‘高的公式里需要‘除以4,至于公式的意思并不理解,所以在應用時胡亂拼湊出現了錯誤。現在,我知道了‘長方體的高=棱長總和+4-長一寬的含義,不僅會求高,還會求長或者寬了。”如果學生依舊停留在修正原題的層面上,就只能夠繼續”套用公式“,而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進行了這樣的錯題分析,就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舉一反三,實現自身思維的拓展。
三、歸類提煉——深入思維拓展
數學知識的形式一般都是分散的,但是每個知識點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這些縱向、橫向的聯系,構成了一個緊密的邏輯網絡。錯題的產生,也是遵循這個規律,學生一旦在某個知識點上確實,那么就會導致整個網絡的錯誤。因此需要將各個角落的錯例搜集起來,并總結分析這些知識點存在的共同問題,找到隱藏在背后的隱線,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錯題管理的目的,提高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比如:六年級上冊“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兩個單元知識點之間關系十分密切,在學過這兩單元內容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對兩個單元的錯例再次回顧復習,并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一位學生對兩單元錯例進行對比分析之后,在“錯題本”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整理“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兩個單元的錯例時,我發現了這樣兩道錯例。錯例1:六年((2)班要做180而校旗,已經做了5/6,還剩多少而沒做?
180x5/6=150(面)
錯例2:美術小組有25人,比航模小組多1 /4 ,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解:設航模小組有x人。1/4x=25
x=25=1/4
x=100
兩道錯題雖然不一樣,但仔細一看,發現了自己在做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時一直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找準數量對應的分率。第1題,求的是還剩下的校旗的數量,它對應的分率應該是總而數的(1-1/6);第2題,單位“1”是航模小組的人數,美術小組的人數對應的分率應該是航模小組的(1+1/4 )。看來,我總是找錯數量對應的分率,接下來應該注意這個問題了。有了這樣的意識,學生就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加強相關內容的學習,避免在同一個地方反復跌倒。這樣的梳理歸納,顯然更具有反思和應用價值。
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小學高年級數學錯題管理策略進行分析,并以實際案例對策略展開了研究,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發現,錯題管理是提高小學生數學能力,減少解題錯誤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錯題,進行詳細剖析,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彭 欽.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化“錯”為“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12)
[2] 胡才燕.學生自主分析錯因的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