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君
摘 要:經過調查了解到,學生中大量的行為問題都與金錢價值觀的培養、杜絕早戀問題以及對網絡的沉迷有關。針對學生不同的家教方式和經濟背景,對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怎樣才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把學生教育好,教師除了教好書本知識,還必須深入關愛學生,為他們解決心中的疑惑。這就是任何一位一線教師刻不容緩的事情。
關鍵詞:行為問題;青春期;生活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04-01
一、個案描述
1、突如其來的學生家長告狀。一天中午,正要去食堂吃飯,學生劉仲英的媽媽急匆匆地走到我面前,氣急敗壞地說:“馮老師,你說怎么辦好啊?仲英拿走了他爸放在家里抽屜的一千多塊錢,問他也不承認,家里沒其他人了,這小子可真夠傷我們的心了,老師你幫我問問吧!不知道會出什么事情呀!”
劉仲英是我班上的一個帥小子,聰明能干,是班長,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怎么會出這種事?我請劉仲英的媽媽在辦公室先坐下,詳細了解了他在家的情況,也把他在學校的表現告訴他媽媽,請她先別著急,等我找他談話后再聯系。
2、暗中摸底,全方位解讀劉仲英。送走了劉仲英媽媽,我想著剛才的事情。他家是在本鎮市場做豬肉買賣生意的,經濟上還算寬裕,因為一大早父母就要出門,留下劉仲英一人在家。因為兒子一向比較獨立,現已讀六年級的劉仲英基本上就是自己照顧自己。當天下午我找來幾位同學了解情況,他們七嘴八舌地反映:老師,他現在經常騎著自行車去逛街買東西;老師,他對我們很好的,經常買零食給我們吃;老師,他還有手機呢;老師,他送給王儀(同班的一位女同學)一部mp3作為生日禮物呢……果然是問題多多,我的心沉甸甸的,感覺很不妙。
3、親自給我解釋。送走了學生,我打算找劉仲英親自來問一趟。這天下午放學,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先像往常一樣了解班里的情況,接著就直接問了他有關手機的事情。他先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好一會,他終于開口說:“老師,我從爸爸抽屜里拿了錢,買了手機。”我不客氣的說:“不問自取,是為賊也。你爸爸知道你拿了那錢嗎?”仲英聽了我的話,臉刷的一下變紅了,過了一會,他交代說:“父母是過后一段時間才知道錢不見了,但是我沒承認是自己偷了。”看他對老師還是挺老實的,我讓他繼續說。據他所說,平日父母經常不在家,家里的錢也或多或少的到處可見。他已經很多次拿了那些錢去買小件的東西,包括前面同學所說的零食,父母都沒有發現錢少,也沒問他半句。這樣,膽子就大了。經常上學經過網吧,見不少中學生進出,于是他就在上學前或放學后進出網吧“上網”“沖浪”,學著玩網絡游戲。另外,手機是時尚,覺得擁有了這個,在班上地位更高了。至于mp3,的確是送了給王儀,因為王儀是他的好朋友,他很欣賞她……就這樣,在我面前,他老老實實地交代了一切。在擔憂這個孩子的同時,我很慶幸這個孩子能這么信任我,能跟我說出事情的真相以及自己的想法。
二、深層次的不斷反思
這個孩子的行為,促使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深入反思: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是正處在對很多事情好奇的階段的孩子,針對學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經濟條件背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教育,怎樣才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認為,教育人的工作實在是一件感情和理智相互交融的工作。如果對學生缺乏愛心,或者對孩子表達關愛之情不夠得體,就難以得到學生的信賴,解除他們與教師交往以及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心理障礙。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內心需要和行為問題缺乏敏感性、洞察力和理解力,就會錯失許多幫助學生進步的大好時機。我還覺得,教育工作真是一件非常困難和艱辛的事情,尤其當今社會到處是網吧,家庭背景日益復雜,家長感情糾紛日漸增多,經濟狀況差別懸殊,學校教育完全不再是以往那種重要的一家之言。但是,教育工作者有著教育人的責任,這是肯定的。
三、反思過后的思想輔導
這次,仲英的事情得到了清晰的答案,但是,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查了解到,學生中大量的行為問題都與金錢價值觀的培養、杜絕早戀問題以及對網絡的沉迷等有關。于是,我對學生進行了特殊課題教育:
1、理財教育。我給學生上了一節金融知識的普及課。課上,讓學生了解到:
(1)錢怎么來的?
(2)消費誤區(從眾消費、亂消費、高消費)
(3)分配好零用錢
(4)樹立節儉誠信意識
這樣教育下來,同學們私下借錢、隨意拿錢的現象基本上杜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成了同學們的口頭禪。
2、杜絕早戀現象的教育。我告訴同學們:喜歡心目中特定的異性是這個階段孩子都會發生的事,但這種喜歡只能保持在友誼的層面,不要發展為“戀愛”。要教孩子區分友誼與愛情的關系,使孩子對戀愛、婚姻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3、正確對待網絡。“網絡”進入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尚低,只能是對什么感興趣就看什么、玩什么。這樣一來就沉迷于網絡中,耽誤了正常的學習。
對此,我特別就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與同學們來了個探討,讓同學們明白,網絡對思想道德觀念、人際交往、身心健康成長等多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影響。
事后,不僅劉仲英媽媽打電話來表示感謝,全班同學們在我的專題課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知道,要把學生教育好,除了教好書本知識,還必須深入關愛學生,了解學生,為他們解決心中的疑惑。這就是任何一位一線教師刻不容緩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仇忠海/戚業國 著《人文德育(將德育根植于人文沃土)》【M】 華東師大 2007年版
[2] 高德勝 著《生活德育論》【M】 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3] 吳康寧 著《教育社會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