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雅靜
摘 要: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和諧社會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是家庭社會和諧的根基。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可以運用以大見小,以點帶面的策略,提出感恩,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關鍵詞:感恩;知行合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93-01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和諧社會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是家庭社會和諧的根基。古人曰:“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而感恩教育則是推動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助推器。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性格、習慣、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進行感恩教育有著十分特殊的價值及意義。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孩子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一生的發展很重要。
當了二十來年的老師,越來越感覺到現在的孩子普遍聰明、調皮,但對人、對事缺少寬容和感恩。其實,家庭教育成了溺愛孩子的工具。父母的溺愛使他們成了不懂感謝、不愿感激、不會感動的“冷漠一代”。在學校里,很多孩子,對老師的苦口婆心同樣缺少感恩,從而使我們的教育顯得無奈而又力不從心。我知道,這其實不能全怪孩子,他們的成長環境中有太多的因素導致了他們這種個性的形成,在家里,孩子是家人關注的中心,權利無限,義務是零。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緊緊盯著的只是孩子的學習,一切圍著智能轉,視上重點、讀大學為頭等重要,卻忽略了對孩子回報意識的培養,從而養成了他們對現有的條件不珍惜,只知一味地索取的心理。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已把現有的一切都看做是理所當然, 而且現在談到父母的愛,大都認為此愛就是無私的,不圖回報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有意或無意間淡化了回報意識。而且現在的學校中,也鮮有針對學生這種心態而進行的感恩教育。因而孩子難以養成感恩意識也就不奇怪了。這樣的孩子是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也不會對家長的辛勞,對身邊的生活與小事情去感同身受。所以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長大后,能與別人友好相處,能夠知父母甘苦,想父母冷暖。而"感恩"之心也并非生而知之、與生俱來的,需要教育的導引和環境的影響。作為一名班主任,我覺得有必要對孩子們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因此,近幾年以來,我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只是希望他們能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為別人著想,能夠知道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那些給予過自己無私幫助的所有的人,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感。這樣,我們的教育就不會停留在靠紀律制度來強迫維持的尷尬境地,而是能夠使學生的道德感自然而然的從心里流淌出,使學生的行為規范上升為心靈的自覺要求,感恩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所以小學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識
感恩意識的培養,一方面可以通過語文、品德與社會等教材,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踏訪遺跡、查閱資料、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途徑,點撥學生知恩,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開展發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講等一系列活動,引發學生的認同共鳴,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感。培養學生樹立感恩意識,從個人而言,會使其心胸恬淡,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從社會而言,會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
二、策劃寓教于樂的感恩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過主體的參與,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班級可以精心策劃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感恩活動:如“收集溫馨照、算算親情帳、講講親情故事、寫寫感恩信”。孩子們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記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情節,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定格的溫馨照片,可以使孩子們找到失落的感恩之心。同時吧,可以結合國際“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重陽節、教師節等節日開展感恩活動;如在慶?!叭藡D女節”時,采取開展“感謝媽媽”的活動,活動中,孩子可以通過給媽媽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來演繹人間親情的溫暖。通過親身體驗的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并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使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為自然之舉。
三、關注現實生活的感恩細節,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感恩,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為了讓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可以運用以大見小,以點帶面的策略,提出感恩作業,就是讓孩子用一句話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個舉動為父母消除疲勞;當家一天為父母分擔家務。記錄自己完成感恩作業的情況,表達自己在感恩活動中的點滴感受。通過與父母交流,他們就會自然地關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們的心愿,記住他們的生日。孩子們會在不經意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行為模式。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