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葉妮妮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49-01
春天桃花灼灼,夏天芙蕖亭亭,秋天丹桂飄香,冬天梅花傲雪。一年四季,花開花謝,各有其期,裝點著人們的生活。而有些植物,想要見它吐蕊開花,則需要造化。如曇花一現,鐵樹開花。但花有花期,早開晚開,早晚都會開。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經歷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這就需要我們改變教育觀念,用智慧和耐心去澆灌、守候,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有用的人。
一、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
在農村中小學,個別低智商學生都采取隨班就讀的形式。這些學生在校常常受到其他學生的歧視和挖苦、孤立和打擊、嫌棄和羞辱,他們的一些長處往往被忽視,自尊心受到壓抑,從而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無法趕上別人,精神萎靡不振。其實,弱智學生心里深深隱藏著對平等和尊重的強烈要求,他們更希望老師關心和尊重自己,希望得到老師的同情、理解和幫助。要教育好弱智學生教師必須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興趣上引導他們,滿足他們的自尊需要。
王志格是我教過的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生。因為長得白白凈凈,同學們都語帶譏諷的稱他“格格”。第一天上課時,我就發現他衣服上污漬斑斑,像似從未洗過。神情呆滯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后來通過家訪,我了解到他的父母智商均不高,且父親腿有殘疾,家庭生活十分貧困,我不由得感到心痛。身為老師,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去關愛他、幫助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像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了贏得他的信任,我經常讓他站起來讀一些簡單的句子,但他總是低著頭,從不開口說話。有一次下課后,我來到他身邊問:“上課為什么不讀啊,是不是怕讀錯了會被同學翻笑?”
他點了點頭。
“你愿意做個啞巴嗎?”
他搖搖頭。
“那你以后小聲讀給我聽,好嗎?”我鼓勵道。
他笑著點了點頭,那略帶傻氣的笑容里透出喜悅和信任。
受智力影響,他學東西特別慢,測驗成績總是班里最差的,與倒數第二的同學相差甚遠。我告誡自己:降低要求,不要期望過高。每天上課,我總是在完成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后,留幾個簡單的問題,耐心等待他回答。不管他回答得對與錯,我都盡力找到他的優點,并夸張地大加贊賞,以此贏得他的信任,敢于在課堂上大膽回答問題。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弱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多是失敗,長期的負面影響使他們喪失了自信心。具體表現在缺乏應有的進取心、求勝心,經常無精打采、缺乏朝氣。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本著“學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學生能學會什么,就教什么;學生怎樣能學會,就怎樣教”的教育理念,嘗試采用各種方法幫助他樹立自信心。
有一天,王志格主動找到我說:“老師,我是不是很笨啊,同學們會不會看不起我呀?”我聽了非常高興,因為這說明他渴望被人贊賞,渴望被人尊重。此刻,老師的評價具有極重的分量,甚至可以影響他的未來,而“夸張一點的鼓勵”可能會成為他奮斗的動力。
于是,我鼓勵道:“你一點也不笨,因為你做事‘認真,好多同學都比不上你。請你記住:做事認真的人就是最聰明的人。”
聽了我的話,他露出了靦腆而又興奮的笑容。
從此以后,在課堂上,我降低問題難度,多讓他回答問題,每當他回答得好時,我就會當眾表揚他,以此維護他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好形象。私底下也對他的小毛病進行恰如其分的批評。除了口頭表揚外,我還給他一些榮譽獎勵:班級進步快的學生。這些舉措更增添了她的自信。
在我的耐心鼓勵和幫助下,他漸漸擺脫了自卑,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可喜的是,他的自信心越來越強。
我還利用班會,讓學生互相說說同學的優點,優點越說越多,我把每個人的優點鄭重其事地寫在黑板上。學生看著自己小小的優點被我寫在黑板上,都覺得不可思議。看得出他們很自豪。班會之后,我把每個學生的姓名和優點都寫在紙上,張貼在教室顯眼的墻上,每周對學生的優點進行點評,發現新的優點,就添加上去,讓學生在這無聲的承認中,重新認識自己。
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
愛勞動不但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時也可磨練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勞動教育,通過語文課教學和班會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勞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班級里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勞動和工作,愛護班級公共財物。在家里幫家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為此,我特地安排王志格擔任班級勞動委員。負責早晚開關教室和清潔衛生。他十分珍惜同學和老師的信任。為了保證早到學校的同學能及時進入教室,他堅持提前到學校,為同學們打開教室門。每天放學后認真督促值日生打掃教室清潔,中午檢查每個同學的課桌下是否有紙屑。班上的掃帚擺得整整齊齊,講臺、門窗擦得干干凈凈,被同學們譽為“班級的好管家”。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禮貌不僅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更是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外在表現。我常常利用班會開展講文明禮貌主題班會,教育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要求學生在上學、放學時要向爸爸媽媽問好,遇見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叫“老師好”。
去年,王志格順利畢業并參了軍。他父親十分高興,特地來到學校向我表示感謝:“沒想到我的傻兒子還能這樣有出息,連接兵首長都夸他有禮貌、勤快。”
聽到家長的肯定,我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成長進步不僅需要他們自己內心的觸動和成功的體驗,還需要老師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并為他們搭建一個能讓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和機會。學生其實太渴望成功他們需要用成功來證明自己。一次成功,一次肯定和贊許也許會帶來學生根本的轉變。學生的成長需要老師的耐心和智慧,請記住是花兒都有盛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