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23-01
萬世先師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兩大教育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強調個性發展,注重個性教育也是當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涉農學校,學校務工子女比例較高,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無暇照料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這些孩子大多從小由爺爺奶奶照顧,這種情況也就造成了如今較為普遍的“隔代教育”問題。在我的班級里,存在“隔代教育”現象的學生占了總數的百分之二十,這類學生在能力、學習、心理方面存在較為特殊的一面。
一、個案背景
1、個案的基本情況。秦某,男,10歲,四年級學生。聰明好動,學習習慣差,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喜歡撒謊,在班里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為。與同學交往,也是以自我為中心。
2、個案的家庭情況。父母感情不和,常年在外打工。從小由爺爺奶奶照顧,祖輩對其比較寵愛,可是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管理方式不當,導致孩子不僅不服從爺爺奶奶的管制,反而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和放任自我的行為。
二、主要問題分析
通過近半年的觀察,我發現秦某的行為主要表現在:性格方面以自我為中心、固執;心理方面得過且過、放任自由;學習方面懶惰、習慣差。而這些現象主要由以下幾方面造成:
1、長輩不當的教育方式。通過跟秦某父親和奶奶的溝通,我了解到除了其母親以外,家人對他還是比較寵愛,尤其是祖輩都是盡力滿足秦某的要求,祖輩一味遷就、給予、滿足,導致孩子對物質需求的欲望惡性膨脹,攀比虛榮,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每當秦某犯錯誤時,奶奶的教導換來的只是他狡辯和謾罵。
2、沒有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秦某物質需求不能滿足時,便會在祖輩面前耍賴,甚至言語威脅,更有甚者會用不正確的方式從別人那里得到。在班里,同學們已經多次發現秦某有偷竊行為。
3、集體的排斥。秦某在班里是數一數二的搗蛋鬼,上課不遵守課堂秩序,不按時完成作業,逃避勞動……每天的值日生總結,批評的一定有他。同學歧視的目光,老師嚴厲的批評導致了他對學習的厭惡,漸漸地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作為一個10歲的少年,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體接納,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間的友誼,內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三、采取的對策
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即是學生的領導者,又是學生的老師,還是朋友,對學生全面發展和良好個性的形成,負有直接的教育責任。曾有云:“了解什么樣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個人得了什么樣的病更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點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他的心理建設,加強對他的心理監護,使他的心理健康發展,樹立信心,從本質上轉化他,改變他的行為,從而進一步提高教育實效。
1、深入家庭,進行家教指導。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家庭環境的影響。要想解決他的不良表現,還得從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我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們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幫助家長提高思想認識、轉變觀念,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向家長講述優秀家庭教育的案例,以供啟發家長怎樣更好的培養自己的孩子。
其次,當我了解到秦某在家無人監督做作業的情況后,與他的爸爸和表哥進行了溝通,建議他們能夠多一些時間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這比任何理論都來得更有效。并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查看孩子的作業。以便形成濃厚的家庭教育氛圍,幫助孩子形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2、發現他積極的因素,促進其轉化。經過觀察,我發現秦某雖然經常犯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同學們的稱贊。我逐漸發現他的“閃光點”,如:擅長跑步/喜歡唱歌等。他也很有勇氣,上課發言積極……發掘了他這些向上的可塑性,也就更有助于對他進行再教育。在班級活動中,我盡量為秦某提供表現機會,在他熱情高漲的參與班級活動后,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許,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自身也越來越自信,思想觀念也會隨之改變。
3、運用多種評價,促進發展。維果茨基說過:“我們不盯著兒童發展的昨天,而應該盯著兒童發展的明天”。他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家庭環境、同學的態度,使他在一定程度受到打擊。作為教師如果不是實事求是地用發展的眼光評價他,他的個性發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調動他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必須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
四、教育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師生共同努力,這個男孩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時在和同學的交往中,能主動退讓,家長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和奶奶頂嘴也少了。他從一個令人討厭的孩子,漸漸被人接納。他能按時完成作業,和同學友好相處,不再偷別人的東西,積極為集體做事。我相信以這樣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他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五、對個案研究的反思和收獲
世界上有兩種愛是最無私的:一是母愛,一是師愛,但師愛不同于母愛。 師愛,不應該是空洞無物的,而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關心、幫助,生活的關懷、照顧,就像呵護幼苗一樣扶持學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長。這是一種情感與心靈的融化,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樁大事了。”
秦某的特殊主要來自于他的家庭,如果教師和同學對這類孩子的過錯或者是出現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批評,不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很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引起他們對老師的敵意和不信任,給今后的教育帶來更大的障礙。“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雖然秦某同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這只是他成長中的一個起步,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他的教育使我認識到,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松懈與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