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摘 要:近年來,高校高度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積極開拓對外合作交流項目,學生出國比例逐年增高,其中不乏數量眾多的學生黨員,流動黨員的教育培養和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如何讓海外交流學生黨員“出國不離黨”,讓海外交流學生黨員接受與國內基本同步的黨員教育和培養,成為高校黨建的新課題。針對海外學生黨建工作現狀,探索在海外建立“海外黨小組”,以實現全面深化海外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黨員意識為根本目標,并由此為切入點繼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戰斗力和黨員先進性,對于進一步創新新形勢下的海外學生黨建工作新模式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國際化;海外黨小組;黨建;創新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135-02
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加強高校黨的建設,是促進高等教育科學發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根本保證,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1]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日趨加深,各高校高度重視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多渠道開展對外合作交流項目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海外交流學生黨員比例逐年增高,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規范,系統配套”的黨員管理制度,不能從根源入手解決海外黨員的發展培養問題。而國家也缺少專門的部門對海外黨建工作進行具體指導,也并未對海外交流學生黨員提出具體的政治要求,造成學生出國期間的黨建工作集中在國內進行,國外基本空白。
有些黨員出國之后價值觀出現了嚴重偏差。在各種利益的誘惑下,受自我教育不嚴的影響,出現了理想信念喪失、動搖的現象。“許多留學生在國外有思鄉感、孤獨感、抑郁癥、封閉感和挫折感,缺乏自我價值和社會認同感。”[2]
主題教育缺乏及時性與有效性,國內基層黨組織對海外學生黨員管理不力。黨組織活動缺乏規律性與吸引力,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黨員參與性與積極性降低。黨組織活動大多為流于形式的小組討論、學習文件等,無法通過舉辦講座研討、實踐調研、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起到加強黨員黨性修養、提高黨員素質的作用,淡化了黨組織的政治功能。
如何讓海外交流學生黨員開展同步的組織生活和教育培養成為黨建的新課題。筆者嘗試通過建立“海外黨小組”,將黨組織向更前沿構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使海外的同胞具有屬于自己的組織,能及時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一、完善海外黨組織建設,建立“海外留學生黨小組”
(一)創新海外黨建工作模式,實現培養同步
區別于國內高校集中管理工作模式,海外高校實行開放式學生管理模式,海外留學生黨員易出現思想松懈、作風滑坡現象。在國內高校成立海外學生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選拔政治素質過硬的思政專職教師負責海外學生黨員的發展培養工作,擔任海外留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實時幫他們答疑解惑,指導學生及時修正思想偏差。國內高校印發《海外學生入黨培養、教育、發展和管理工作條例》,把海外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統一起來,讓黨員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海外得到有效延伸,創新海外黨建工作模式,實現海外黨員同步培養。
由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黨員組成“海外留學生黨小組”,設立組長一名、副組長一名,通過個人申請、自主推薦、擇優任命專人負責海外留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日常組織生活,實行“海外留學生黨小組”自我管理制度。國內黨支部授權海外黨小組接收入黨申請書,并及時轉交黨支部;海外黨小組需要及時向黨支部推薦海外優秀的學生,使其被吸納為入黨積極分子。應結合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層次、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對海外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象和發展對象進行培養、教育和考察,并將相關情況及時向國內黨支部匯報。“國內有的高校已經走在前列,如2006年8月,北京聯合大學赴英國佩斯利大學求學的12名黨員成立了第一個海外留學生黨支部。”[3]
(二)豐富和創新黨建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結合國外實際情況,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打造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按照國內黨支部的安排同步開展組織生活和有關工作,“海外留學生黨小組”靈活創新活動方式與內容,定期組織學生黨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例如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與華人社區和孔子學院等機構建立聯系、加強合作交流,開展“中國文化周”活動,推廣頗具特色的中國地方戲劇等;策劃海外黨員做義工、主題參觀、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等;召開視頻學習會、網絡支部大會;定期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沙龍以調動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主觀能動性,協助國內黨支部做好海外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工作,促進海外學生思想政治健康發展。
二、創新海外黨建工作模式,搭建“紅色育人平臺”
(一)打造“紅色網絡黨建”育人新平臺,創新海外黨建工作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高校思政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高校一線思想政治工作者,筆者深知積極主動走進互聯網,占領網絡陣地是當務之急。新時期的黨務工作者應積極樹立信息資源意識,以“紅色博客網站”、新媒體通信工具等為平臺,定期評選最佳黨員、征集最具特色黨日活動等,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增強海外學生歸屬感和向心力,擴大黨建工作的宣傳輻射面。
區別于傳統教育方式,黨建網站、紅色博客等具有強大的互動溝通功能,正好適用于異國學生分散校區的客觀現狀,“網絡黨員之家”可以展示支部活動特色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協作;以重要講話精神和專題學習活動為契機,召開理論學習視頻會,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在網站上開辟留言板專欄,及時解答海外學生遇到的各種難題。
(二)建立黨建管理信息系統,創新黨員發展形式
首先,推進黨建工作系統化、網絡化管理,實現黨建系統一站式管理,創新信息化、數字化的黨建服務新模式。整合黨建信息載體,簡化黨建工作流程,便于高校黨務工作者對海外學生黨員各種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利用新媒體做好學生黨員出國前的培養教育和出國后的繼續教育,做到黨員教育的持續化和動態化,多形式、全方位加強學生黨員黨性修養。
其次,完善黨組織關系接轉、發展黨員管理、黨員信息查詢、支部活動管理、黨員教育活動管理、黨費繳納等日常具體工作的功能。探索網絡通信會議、紅色郵箱學習等新模式,海外學生黨員定期向紅色郵箱發送思想匯報。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效解決海外學生黨員、校外實習入黨積極分子期滿轉正、發展入黨等難題。
第三,將競爭機制與黨員網絡學習交流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網絡黨校,評選優秀黨員,征集黨建特色工作品牌,提高了廣大黨務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運用微信平臺開設“黨建學習、黨建園地”等學習專欄,向海外學生黨員推送國內外政策學習等資料,有效占領育人文化陣地,為黨務干部交流學習提供了新平臺。
三、構建海外黨員教育長效機制,健全海外留學生黨員考評體系
“目前學生黨員教育入黨前緊、入黨后松,普遍存在對學生黨員重發展、輕教育、無評價的問題,先進性考評體系失重甚至缺失,影響了大學生黨員自身形象和先進模范作用的發揮。”[4]如何解決海外黨員“重發展輕培養”的現象,構建海外黨員教育長效機制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建立健全海外留學生黨員考評體系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抓手。
(一)構建海外留學生黨員“三級指標”考評體系
海外留學生黨員“三級指標”考評體系實行百分制,主要由黨性修養、平時表現、支部活動三類考評項目構成,其中每一項細分為具體的考評內容,如“黨性修養”細分為政治素質、理論素養等指標,“支部活動”欄目包括社會實踐、組織生活、志愿服務等。在實施考評過程中,黨小組采用黨員自我講評、黨內互評、群眾評議、民主座談等相結合的方式,分別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對海外留學生黨員進行考核和評價。
(二)創新工作載體,搭建實踐平臺
以形成“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長效機制為契機,選擇一些特色鮮明的實踐項目搭建成黨員實踐平臺,將大學生多語種志愿服務聯盟、黨員義工制、黨員流動服務站、黨員社會實踐、特色黨員日等活動作為考評觀測點,強調黨員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加強黨員先進性,加強黨員教育的持續性與動態性,達到發揮黨員典型示范作用的目的。
“積極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在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中,運用互聯網能夠使大學生對于黨的思想政治觀念更加了解,提高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質量。”[5]國外學習期間,學生黨員需要自主學習國內外最新政策及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修養。
(三)建立海外留學生狀況評估報告制度
海外留學生黨員可以通過與黨支部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多主體、全方位地聽取意見,建立海外留學生狀況評估報告制度,構建海外黨員教育長效機制,考評海外留學生黨員。在開展考評工作中,海外留學生黨員可以通過視頻向國內相關黨組織匯報個人德能勤績廉學等方面內容,形成階段性評估報告;通過三嚴三實民主生活會、年度述職報告會等進行黨員之間的互評,嚴肅批評與自我批評;將黨的群眾路線、“兩學一做”等專項教育實踐活動與黨員日常表現及支部活動情況結合起來形成個人情況鑒定。海外留學生黨員回國后,組織要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歸國后的行為動態變化情況,形成最終考評等級。
“構建大學生黨員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動態性和過程性,注重針對性和操作性,有助于將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與大學生黨員自我完善、發展的過程糅合在一起,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環過程。”[6]根據考評結果、評估報告等內容,定期評選優秀黨員,通過網絡多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優秀學生黨員在海外的先進事跡,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以此加強海外學生黨員隊伍素質與凝聚力,使高校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章軍.深入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 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N].人民日報,2010-12-15(02).
[2]李哲淼.簡析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求學所遇到的問題[J].理論界,2010(6):119.
[3]陳宏偉,齊山華,陳文生,張小帥.我國高校海外留學生黨員教育對策[J].高校輔導員,2015(1):65.
[4]劉秀娟.構建大學生黨員先進性考核評價體系[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12):164-165.
[5]杜珂,陳蕾.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加強大學生的黨建工作[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5):250-251.
[6]馮天明.保證大學生黨員質量的考核評價機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