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生態女性主義的角度對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浮現》進行解讀,通過闡述小說中男權社會下自然和女性的他者地位以及兩者的雙重反抗來呼吁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回歸自然和諧本性,構建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理想社會。
關鍵詞:生態女性主義;《浮現》;他者;反抗;回歸
作者簡介:關羽含(1994-),女,漢族,遼寧省本溪市人,遼寧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8--01
引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1971年,阿特伍德發表的小說《浮現》是一部蘊含著深刻生態女性主義思想的作品。
作品描述女主人公在回鄉尋父的旅程中,看見和感受到男性對于自然的踐踏和對于女性的欺凌,意識到在男性世界中女性和自然都是被征服的受害者。她旨在反對一切壓迫,反對人類中心論,堅持去中心化,積極提倡愛、關懷和公正的倫理道德觀,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和自然之間有著特殊的聯系,它們都是男權社會統治下的受害者,生態女性主義的核心就是批判男性在自然和人類社會中的霸權地位的同時,尋求解決生態問題和解放女性的出路。從這個層面上講,在生態女性主義發展過程中,反抗是極其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環。
一、自然的反擊
澳大利亞生態學家希德指出:“環境并非我們之外的景物,一旦我們污染毒化了空氣、水源和土壤,我們實際上就是在毒害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自己已經無可避免地被包括在一個更大的生物圈當中。”[1]P10
因此,當人類在將自己視為自然界中的霸主而無情虐待自然的同時,也會遭到自然帶來的毀滅性的打擊。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行為就像是反彈器一樣,在對自然發力的同時也承受著自然反彈回來的疼痛感。
在《浮現》中,當人類濫用水資源而導致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無水危機時,就會牽動政府,引發很多社會問題。“到那時(面臨無水危機),民族主義運動就會壯大起來,他們會強迫政府下臺,然后就出現暴亂、綁架等諸如此類的事情。”[2]P118對人類做出的種種惡劣行為,自然的反抗和報復是災難性的。環境惡化會導致嚴重的人口危機,渾濁的空氣和稀少的水源會縮小正常嬰兒的出生概率。阿特伍德通過大衛之口向人類展示出破壞自然后的未來,以此來警示人類善待自然。
人類口中所謂的征服自然,表面上可以充當王者肆意破壞環境、殘殺動物,卻最終葬送了自己。
人類和自然之間永遠不是單箭頭,相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承受的一切還給人類,因此,人類只有保護自然,自然才會善待人類,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地保護自己,而這也表現出生態女性主義的最終目的——尋求人類與自然,男性與女性和諧平等的生存之路,生態女性主義在自然的反擊中得到啟迪和發展。
二、女性的抗爭
生態主義學家路德認為:“婦女必須看到,在一個繼續以支配關系作為基本關系模式的社會,婦女沒有自由可言,生態問題也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她們必須把婦女運動與生態運動的種種需求聯合起來,想象新的場景。”[3]P204
因此,女性在追求與男性和諧相處的道路上,做出抗爭顯得尤為重要。阿特伍德塑造過很多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雖然她們性格各異,但都深受父權制和等級制的壓迫,在男性面前總是處于無言與失語狀態。
在長期的欺凌和壓迫之后,女性開始不斷抗爭,女權主義意識不斷興起,她們意識到只有聯合起來反抗、敢于向男性說“不”,不做男性的遵從者,不做男性的附屬品,才能和男性獲得同樣的權利和機會,重拾自身的地位和尊嚴;才能沖破父權統治,得到獨立和自由。
在《浮現》中,女主人公在回鄉尋父的旅途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女性和自然都是男權社會統治下的受害者,于是她開始嘗試沖破男性統治。在喬和大衛捕魚后欣賞殺魚的過程和死魚的尸體時,女主人公卻偷偷地將作為魚餌的青蛙放走,這種敢于站在男性對立方去保護動物的行為是阿特伍德表達自己生態女性主義思想最好的例證。
在大衛拍下安娜的裸照并且想要將這些影像釋放后,女主人公不顧男性的反對毀壞了那些影像,這也是在表達對大衛不顧安娜的尊嚴而拍下她裸照的不滿。女性逐漸意識到自然和女性自身都是弱勢群體,都受到男性的壓迫和控制。
因此,女性應該和自然聯合在一起沖破男性中心主義的束縛。這也是生態女性主義的基本觀點,探討女性和自然之間的深層聯系,并將二者聯合起來合力挽救地球的生態環境并解決人類的性別歧視。
三、結語
本文從自然的反擊和女性的抗爭兩個方面分析了《浮現》中所體現的反抗思想,在男性中心主義下受到破壞的自然在沉默中爆發的反抗是災難性的,而深受父權制文化殘害的女性也選擇站起來脫離男性的擺布,尋求解放。生態女性主義者認為如果婦女問題得不到解決,生態問題也就沒有出路,要將女權運動和生態運動聯合起來,重建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由此,《浮現》中體現了鮮明的反抗思想。
參考文獻:
[1]John Seed. Thinking Like a Mountain[M]. Philadelphia: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88.
[2]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浮現. 蔣麗珠譯.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3]Rosemary Radford Ruether. New Women/New Earth:Sexist Ideologies and Human Liberation. New York: Seabury Press,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