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92-0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新課標的實施,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呼聲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逐步引導學生融入課堂,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呢?從我多年教學實踐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與主體本身的主觀能動性有重要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如果教師把學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不愿與學生交流,學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課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本就無從談起。所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應從改善師生關系開始,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心,把學生放到和教師同等的地位,學著和學生做朋友,和學生融為一體。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教育教學方法
傳統教育教學,無論何時何地,學生都是被教育、被傳知的對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因而缺乏一種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久而久之,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就延伸到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學生的積極主動被壓抑,更無獨特的見解可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首先要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課堂藝術是很關鍵的,不能一味地灌輸,應想辦法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學習當中來,發現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興趣愛好引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形式多樣的方法去鼓勵、激發學生。比如:讓學生當演員上臺表演,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主角,那樣的課,學生都爭著上臺表演,在表演中學到了知識,學到了技能;情景模擬,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寄身于場景當中,身歷其境,情景再現,這樣學生印象也就更深了;開辯論會,學生用自己的理由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踴躍發言,學生積極性也跟著提高了。當演員、情景再現、辯論會、演講會……等等形式都是學生喜歡的。有了發言的機會,學生就是一直在問問題,一直處于好奇狀態,一直在尋找答案,這樣,他們就會成為最終的學習者。
三、改變傳統評價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性評價,學生更是如此。教師工作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傳授知識。因此,我們每位教師必須明確教師的職責,分清主次,不能以單一的成績論英雄,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要用真情實意尊重學生,努力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教育氛圍。
做學生思想工作應以表揚為主。大聲表揚,悄悄批評(也因人而易)。勤開導,多鼓勵。用“表揚”“肯定”來激活學生的上進心,一定不去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情。教師工作不僅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對于課上敢于發表自己見解,回答準確的學生,要及時贊賞,這是“錦上添花”。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在對他說一句“下次還請你回答,老師相信你能成功”。這是“雪中送炭”。當學生舉棋不定,不敢發言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凡事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這是“培養自信”,也能讓學生體驗到在學習競爭中的那份成功的自豪感。
對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教師要善于把握每一個教育良機,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價值,肯定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
四、鼓勵學生應用英語,培養學生學習自信
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英語對話,寫英語小作文,用一兩句話或一段話表述校內外英語版新聞聯播。對不會的詞寫成漢語,然后在課堂上大家一起查字典,糾錯改正,一起解決。 這種訓練,學生記憶詞匯量明顯大增。并且是全班參與,大家輪流寫,人人都有參與機會,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 同時利用課外活動讓學生開展英語書法比賽、寫作比賽、演講比賽,排練英語節目,學唱英語歌曲,開展英語角,布置有聲作業,布置寫作作業,設立英語園地,甚至編排英語小話劇等。 通過這些有益的活動、 可以把學生的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串成一條線, 激發原有知識的活性,使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教有法,而無定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充實自我,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時常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的提高教育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