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愛東
摘要:隨著羊養殖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羊只患有的疾病越來越多。其中,羊口瘡病最為常見,多發于羔羊,發病率較高,且有一定的死亡率。羊口瘡病的發生對羊生產養殖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羊養殖戶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在分析羊口瘡病臨床癥狀的基礎上,探究了羊口瘡病的診斷方式和預防方法。
關鍵詞:羊口瘡病;診斷;預防
羊口瘡病是由羊口瘡病毒引起的接觸性傳染病,屬于人畜共患傳染病,別名羊傳染性膿皰。主要特征為在感染體的口、唇、舌、鼻、上顎部位出現丘疹、水皰、膿皰、疣狀結痂等。羊口瘡病傳染速度極快,發病率較高,但是死亡率較低,多發于幼齡羔羊,若是未得到及時救治,會引發繼發性肺炎等疾病,對羊養殖生產產生不利影響。
1 羊口瘡病的流行特點
羊口瘡病多發生于三月齡到六月齡的羔羊,對成年羊也具有較強的感染性,成年羊的發病率較低。疾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患病羊只和帶毒羊,在患病羊只的滲出液以及疣狀痂塊中可以發現羊口瘡病毒[1]。由于是接觸性傳染病,所以通常直接接觸病羊即可感染,也會通過碰觸區域而感染疾病,健康羊只在患病后,其皮膚和粘膜均會出現損傷。
2 羊口瘡病的臨床癥狀
羊口瘡病在臨床癥狀方面可以分為唇型、蹄型、外陰型三種。
2.1 唇型羊口瘡病
患病較輕時常常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皮毛光澤暗淡、不合群等,唇部周圍出現小紅點,逐漸發展成紅暈和水皰、膿皰,膿皰破裂后會形成黃色的疣狀結痂。患病嚴重時,病羊的唇部會發生丘疹、水皰、膿皰、疣狀結痂相融合的狀況,感染范圍逐漸擴散至眼部、耳部等。并且隨著發展,會出現大面積的痂垢,導致病羊的嘴唇外翻、牙齒脫落。
2.2 蹄型羊口瘡病
患病羊只的蹄部出現水皰、膿皰等,在膿皰破潰后,膿液會覆蓋正常的皮膚組織,引發潰瘍甚至化膿性壞死的癥狀,逐漸向基部、蹄骨、肌腱、關節等部位擴散,致使患病羊只難以正常行走,嚴重的甚至會引發壞血癥,直至死亡。
2.3 外陰型羊口瘡病
這類羊口瘡病主要癥狀為患病母羊的陰道分泌物發生異常,伴有黏性較強的膿液,并且患病母羊的陰唇部會出現潰瘍、腫脹的情況,其胸乳部位的皮膚組織發生潰爛。另外,也有一些公羊會感染外陰型羊口瘡病,其陰莖腫脹出現膿皰。
3 羊口瘡病的診斷方式
3.1 初步診斷方式
在初步診斷工作中,可以依照羊口瘡病的臨床癥狀對病羊進行初步診斷,著重區分相似疾病,如羊痘、潰瘍性皮炎、壞死桿菌病、口蹄疫等。患有羊痘的羊只在體溫方面具有明顯的變化,體溫可達到40℃以上,并且伴有全身性丘疹,通過觀察羊痘的表面能夠看到明顯的臍狀界限。患有潰瘍性皮炎的羊只,其唇面部皮膚組織以潰瘍的形式發生潰爛,不形成疣狀結痂。患有壞死桿菌病的羊只,其蹄部皮膚組織壞死,但是不形成水皰或膿皰[2]。患有口蹄疫的羊只,會出現明顯的“虎斑心”癥狀,將病死羊只剖檢可以發現其心肌切面出現灰白色斑點或條紋。
3.2 病原學診斷方式
從痂塊或膿液中取病變組織,做細胞培養。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羊口瘡病毒細胞外包裹著一層螺旋狀結構,并且外部具有囊膜,病毒大小約為260nm×160nm,有橢圓性、錐形、磚性等顆粒形狀。并且實驗研究發現,這種病毒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常溫下,能夠生存15年之久,在低溫干燥的環境中也可以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3.3 血清學診斷方式
通過抗原抗體反應技術、間接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對患病羊只進行檢測,借助血清型三個亞種捕捉傳染性膿皰病毒,從而對羊口瘡病確診。
3.4 分子生物學診斷方式
使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對患病羊只的核酸序列進行檢測,從而判斷其是否患有口瘡病,并確定羊口瘡病毒的擴散感染程度。
4 羊口瘡病的預防方法
這種疾病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和變異性,屬于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所以應當加強對羊口瘡病防治工作的重視。在防護管理方面,首先,養殖人員應盡量選擇自養自育的方式繁育飼養羊只,盡量不從疫病發生區域引種。若是需要引進羔羊,可以先隔離觀察兩周。然后,在為其注射病毒唑、青霉素后,在確保羔羊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將其放入群體中飼養。一旦發現可疑問題,必須立即實施隔離觀察,并對圈舍做好消毒工作,使用、、、等對圈舍進行消毒,通常況下五分鐘就可以消除羊口瘡病毒。在衛生管理方面,養殖人員應當保證圈舍的衛生,及時清掃糞便和食物殘渣等,避免細菌滋生和病毒繁殖。同時,應當做好蚊蟲驅除工作,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在飲食方面,養殖人員應當保證羊飲食搭配的合理性和食物的健康衛生,提供充足的營養,以此來增強羊只的抗病力。
在羊口瘡病治療方面,可以利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患病羊只皮膚組織病變的部位,然后用溫鹽水沖洗患病羊只的口腔,在將異物沖洗掉后,每天用碘甘油涂抹兩次。與此同時,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療。若是患病羊只的尾部皮膚組織出現潰瘍,可以將患處的硬痂剝離,然后每天用150ml的桐油拌2支聚肌胞注射液對其患處涂抹兩次。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癥狀較輕的患病羊經過藥物治療后,癥狀會得到明顯緩解。在排除患病羊可能感染其他疾病后,針對感染口瘡病毒的羊只,正確給藥能夠有效的緩解其患病癥狀。養殖人員應當在日常工作中對羊只進行精細化管理,加強圈舍衛生管理與飼養管理,做到“早防、早診、早治”,避免出現疾病大爆發的情況。
參考文獻:
[1]王小新,貝懷國,葉青等.羊口瘡病的診斷與防治[J].畜禽業,2014(12):89-90.
[2]趙玲.羊口瘡的臨床診斷與防治[J].鄉村科技,2014(16):121-121.
(作者單位:四川省榮縣旭陽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