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宋麗群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摘 要:案例教學由于其實踐性、啟發性、針對性和研究性,在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認可。本文通過分析財務分析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有效解決案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以期推動案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案例教學;財務分析;教學質量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優點。財務分析是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重要指標進行分析與評價,將大量的財務報表數據轉化為特定決策有用的信息,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是連接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的橋梁和紐帶,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很強的一門應用性學科。這就決定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借助典型案例的討論、講解,讓學生真正體會運用財務分析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財務分析》課程運用案例教學法是把學到的理論轉化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
一、財務分析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
(一)財務分析課程的特點
財務分析這門課程是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和分析技術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課程結束學生能針對不同公司的財務報告和案例寫出財務分析報告,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于如何運用主要的財務指標進行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創造現金流量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分析,如果僅通過教師的課堂傳授,會使學生很難把復雜的理論、公式以及分析方法和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聯系起來,陷入“為了計算而計算”的誤區。
(二)財務分析課程教學目標
財務分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管理學科,本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需要學生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財務分析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以及案例教學本身的特征,決定了案例教學能夠成為培養財務會計人才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基于以上理念,本門課程立足于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以案例教學為主,理論學習和分析為輔,將理論和案例高度融合起來,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的財務管理人才。
二、財務分析案例教學現存的問題
(一)案例本身方面,質量不高。
案例教學的核心在于案例資料的質量,目前我國財務報告分析案例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第一,理論闡述內容多,實際分析內容少,操作性不強。很多案例直接采用報紙、雜志等刊物上的內容,沒有根據財務報告分析課程特點,進行整理、加工,不利于學生分析探究。第二,案例內容過多,重點不好把握,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綜合性案例較多,針對課程知識點,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某一側面的案例較少。綜合案例,內容龐雜,存在多個知識點的交叉,一個案例篇幅長達幾十頁,學生看后,不知所云,教師用幾周課才能講完。第三,案例內容形式單一,缺乏應用性。現有財務報告分析案例以反面案例居多,正面案例較少,實際上反面案例都是企業在極其特殊情況下的一個個案,不具有普遍性。
(二)學生參與方面,積極性不高。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角,要求學生能夠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鑒于目前財務報告分析質量不高,案例是過去例題的變形,或者案例內容多且陳舊和專業結合不緊密,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歷,缺乏實踐,就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不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不能夠從大量的資料運用相關的知識選擇出恰當的案例用于實際教學,從而影響了案例教學的效果。
(三)不能跟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有效的結合。
財務分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課程,上市公司的年報資料可以通過財經類網站查閱到,學生可以根據數據進行財務分析,但是,企業對外公開的年報資料是有限的,學生不能深入到企業的內部進行調研分析,這樣就會導致分析的結果可能浮于表面,不能發現企業存在的真正問題,提出的建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值得商榷。
三、財務分析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組織恰當的案例,精心做好案例準備工作。
財務報表分析是對企業會計報表反映的經濟活動的分析,財務報告分析案例是會計實踐活動的真實再現,絕不可虛構。因此,財務報分析案例首先要具有真實性,只有案例具有真實性,學生才能夠以案例中的“身份”去思考問題,有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更好地理解案例。在教學中,一般應選擇我國上市公司實際發生的案例,同時要求案例要多樣性,既有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經濟活動某一方面單項的案例,又要有反映企業全面活動的綜合案例,通過單項案例使學生掌握相關分析技能的同時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綜合案例使學生系統掌握財務報告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其次是可讀性。再次,對于每個案例的設計,應該附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容易把握重點,利于對案例的消化、吸收,使案例教學取得實效。
(二)積極引導,巧妙控制,組織案例實施。
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案例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在組織案例教學時,要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案例教學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財務報告分析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知識,還需要學生了解國家的宏觀政策、行業背景對企業的影響。其次組織案例討論,對于單項案例,采用教師提問與學生自由發言相結合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綜合案例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并要求學生從多角度、不同側面進行討論、分析解答問題。同時,在案例討論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啟發、提示,準確把握整體脈絡和方向,克服冷場、離題和無謂爭論,針對不同結論給予準確點評,避免學生因案例討論的不同結論得出錯誤的判斷以致對問題的分析陷入歧途。
(三)將學生進行分組,對某一個上市公司的年報進行分析。
學生的參與程度將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因此,可以在課程的設置上,采用理論教學和學生課內實踐結合起來,理論教學部分,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把每部分教學進行任務分解,帶領學生完成分組討論,課內實踐方面,帶領學生進入機房,以小組分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EXCEL工具,對某一個上市公司的年報進行財務分析,把平時的課堂討論、發言情況與上機操作的撰寫相結合,要求學生的分析報告,要將文字與圖表相結合,圖文并茂,以加深對財務報告分析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兩者結合,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完成好課堂教學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于楣,白琳.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教學中的運用.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81~84.
[2]閆雙力.企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企業導報.2010(1).
[3]郭磊,蔡靈芝.財務分析案例教學的基本模式探究.市場論壇.2009,11:35.
[4]葛家澍,陳少華.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