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鋼琴教學的課程改革,既要有傳統(tǒng)教學的積累,還要利用現(xiàn)代教育理念指導鋼琴教學,從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理論開始,加強應用實踐教學來促進教學的發(fā)展。趙曉生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鋼琴家與教育家,他將古今和中西的多種文化集于一體,在鋼琴教學思想上也有著獨特的觀點。將其鋼琴教學思想理念融匯于高校的鋼琴教學中,無疑能夠給教師與學生以深刻的啟示。鑒于此,文章將借鑒趙曉生的“整體系統(tǒng)演奏法”,將“琴法”、“琴藝”與“琴韻”三個方面,貫穿于高校鋼琴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對其鋼琴教學理念進行解讀與應用。
【關鍵詞】趙曉生;鋼琴教學理念;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趙曉生的鋼琴演奏之“道”構建在“整體系統(tǒng)演奏法”的理論框架之上,以我國古代的陰陽哲學辨證方法,從整體的角度總結鋼琴演奏的過程以及規(guī)律。以“琴法”、“琴技”、“琴韻”三個方面的內容構成鋼琴演奏的整體,三項內容合而為一、貫通始終,進行多元化鋼琴教學。
高校的教育著重于應用實踐教學,通過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畢業(yè)后更加符合用人單位要求。趙曉生的鋼琴教學理念與教育部的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完美的契合,要求鋼琴教育工作者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既要強調鋼琴教學的操作化、標準化,還要強調人文修養(yǎng)與創(chuàng)新精神,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一、鋼琴演奏專業(yè)的教學目標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社會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鋼琴演奏與鋼琴教學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能夠靈活運用專業(yè)知識,并且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目標。
(一)“琴法”——提高彈奏技術
通過鋼琴基礎訓練、節(jié)奏訓練、復調訓練,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術,在彈奏時達到“外功四界”。
(二)“琴藝”——加強相關技能訓練
在教學中,通過對樂曲的讀譜、練習、記憶、難點、背景、貫氣、準備、上臺、反思這一系列過程的訓練,使學生在練習與演奏時,能夠自覺主動地控制和把握學習與研究的進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經(jīng)驗和藝術素養(yǎng)。在彈奏樂曲時,能夠靈動地把握和表現(xiàn)樂曲的風格與情感。
(三)“琴韻”——培養(yǎng)音樂審美能力
由于各時期的美學觀念不同,創(chuàng)作的技法也因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效果不同導致演奏的風格不同,在鋼琴演奏的各個過程例如:觸鍵、分句、力度、速度、踏板、音響、結構、層次、線條等方面都要做出不同的藝術處理。藝術風格的偏差是比錯音更嚴重的原則性問題,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大量的音樂史、音樂欣賞的積累,在彈奏前,以作品為本體出發(fā),從時間、地域、作曲家等方面進行各方面的風格研究,使學生有一定的審美與獎賞能力,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風格的把握能力。
(四)相關應用能力
趙曉生鋼琴教育理念認為,鋼琴演奏的第一個層次為鋼琴匠,第二個層次為鋼琴家,最高層次是鋼琴演奏大師。立足于此,高校鋼琴教學,只注重學生獨奏的能力是不夠的,還要進行齊奏、重奏、合奏、伴奏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內心聽覺和藝術審美能力。對于程度不高的學生來說,教師還要掌握鋼琴的基本教學方法,勝任鋼琴教學及音樂課教學中該樂器演奏的教學輔導工作。
二、豐富的教學內容
同樣具有多元知識結構的趙曉生鋼琴教育理念認為:“教師不能一味地抱著將所有學生都按照鋼琴家的教學目標去進行教學。每個學生因自身個體差異、客觀因素導致技術程度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專屬的授課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并且,教師應盡可能的開闊眼界,多參加教學交流活動,積累與學習一些有效的鋼琴教學方法與經(jīng)驗,不同類型和不同培養(yǎng)目標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方法。
趙曉生的鋼琴教育理念認為,對鋼琴學習者來說,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積極促進的,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內容上有自主選擇的自由,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根據(jù)其學習目標來選擇學習內容。趙曉生倡導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他的學生涉及的作品維度廣,且演奏風格不盡相同。例如在經(jīng)過了階段性的學習后,如果學生對某位作曲家或某種風格的作品產(chǎn)生了興趣,趙曉生會充分給予學生鼓勵與幫助,與學生共同進行演奏技巧、風格等內容的探討與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省視高校如今的鋼琴教學,教師多會按照教學大綱,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與喜好風格的樂曲為教學內容,來進行批量式、按部就班的教學,雖然可以保障教學循序漸進地進行,但這樣的教學內容較單一枯燥,還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藝術表達能力與持續(xù)提高的后繼力量。由于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不在學校教學范圍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借鑒趙曉生這種多元化學習內容的教學理念。
如何選擇鋼琴作品,要考慮學生的技術水平、藝術修養(yǎng)與再創(chuàng)作的能力。全世界浩瀚的鋼琴音樂作品為鋼琴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內容,例如:在為學生選擇作業(yè)時,教師要對照學生水平將教學資源進行歸納和分類,為學生提供備選曲目,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來挑選作業(yè);要平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想法與訴求,即使是流行歌曲改編的一些鋼琴作品,如果確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通過教師的嚴格把關后也可將其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此外,鋼琴教師也肩負著弘揚我國民族音樂的歷史使命,教師應當把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適當穿插在教學計劃與內容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鋼琴音樂的喜愛與熱情。因此,應在遵循序循漸進的教學方法并保持系統(tǒng)的技術訓練的原則上,培養(yǎng)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實現(xiàn)多元化的鋼琴教學內容。
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鋼琴教師是艱難的職業(yè),一直試圖解決學生在學琴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省視當前高校鋼琴教學,教師和學生固定了“教”與“學”的統(tǒng)一模式,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被放大,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以示范與點評為主,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縮,個性不容易被發(fā)掘與培養(yǎng),導致教學效果處于平庸的狀態(tài)。高校的鋼琴教學改革促使鋼琴教師不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師應將趙曉生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觀與教學方法多樣化的理念巧妙熔于一爐,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個人專屬定制的教育。首先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性格、基礎等條件,制定培養(yǎng)方案。例如有些學生認為自身底子薄弱,畢業(yè)后希望能夠從事鋼琴基礎教學工作,教師可以請學生關注一些鋼琴教學法的書籍資料,采取“跨專業(yè)合作學習模式”的特色教學活動,讓鋼琴專業(yè)的學生為學前教育專業(yè)或其他專業(yè)的鋼琴基礎課學生教授“鋼琴集體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備課,主動學習與教學相關的內容,授課后師生經(jīng)過交流討論,使得教學思路更加開闊,積累在教學實踐中鋼琴基礎教學的經(jīng)驗,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模式能夠使學生得到教學實踐學習的機會,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獲得被關注感,明確學習與就業(yè)目標,繼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結語
世界范圍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發(fā)展,尤其在文化藝術領域尤為凸顯,趙曉生邁著與時俱進的步伐,作為鋼琴藝術界的領頭人,有著豐富的個人經(jīng)歷、藝術修養(yǎng)以及對鋼琴藝術發(fā)展的獨特感悟,并對此形勢有著獨特的預見性認識。他在理論與實踐上極其重視、提倡發(fā)揚我國民族音樂,將中西文化貫通融合并且賦予了實踐。鋼琴教育者要充分借鑒這種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出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鋼琴人才。
注釋:
1 外功四界指“指、腕、臂、身”肢體的協(xié)調運用。
2內功四界指“耳、心、氣、神”感知、感覺、聯(lián)想、思維等心理活動的運用。
3《莊子·齊物論》,莊子曰:“此之謂物化”,是漸漸地、細致入微的隨物而變化,甚至化得忘記了自身存在。趙曉生在《鋼琴演奏之道》中所謂的“人琴合一”,“化”可遇而不可求,是長年累月積累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彭蘭蘭.多元文化的集成者——趙曉生鋼琴音樂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04).
[3]黃靜樂.趙曉生多元化鋼琴教學思想解讀[J].藝術教育,2014.
[4]趙曉生.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六個問題[J].鋼琴藝術,2005.
作者簡介:王晶(1985—),女,籍貫:山西太原,學歷:碩士 ,職稱:講師,一級演員,畢業(yè)于西南大學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研究方向:鋼琴表演與教學研究。山西省文聯(lián)、山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職工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社會藝術水平鋼琴考級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