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轉型期間地方高校音樂專業的一項重要目標。以往地方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培養中大多存在“重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的傾向,這種傾向是轉型的必然產物。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注重實習與實踐一體化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
【關鍵詞】音樂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特別是轉型期間,時代要求教師既要有知識又要有研究科研的能力,還要有社會生存的能力。音樂專業學生具有實踐能力是地方高校音樂專業培養的一項具體目標,就業能力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具體表現。本文以“音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來培養音樂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
一、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教”的實踐能力
教育是“前瞻性”極強的行業,音樂教師不僅要適應現在,還要面向未來,不斷革新觀念、革新知識、改變教學方法。蘇赫姆林斯基說:“能力只能用能力來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自己的實力去激化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去感化學生。在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要學習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起肩負未來教育的責任,學會“教書育人”。因此“教”的實踐能力是不可忽視的。
傳統的高校音樂教學是封閉式的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生對音樂知識運用的實踐意識。地方高校的音樂畢業生大多是未來的中小學教師,因而在音樂課堂上要把知識技能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強調對演唱演奏技能方面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實踐意識,以增強知識技能應用與實踐的操作能力。筆者通過多年來的一線教學,積累了一些實踐教學經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三人一組,其中一人擔任教師,一人做學生,一人承擔鋼琴伴奏,從練習曲到曲目的設計均由學生小組自行選擇,教師則只是適時地做些引導,一節課結束后互換角色,等上課全部結束后再組織學生評課,以培養學生如何應對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交流,讓學生能在學習的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的過程中學會教。待學生具備一定的歌唱素養和能力時,再適時地把他們帶入中小學生課堂進行實地教學實踐,為畢業后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打下夯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動態,啟發學生如何應對課堂突發事件,如何創造性地教學,把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變成主動的探究學習,使音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主、自控能力,也初步具備了“教”的能力。
二、優化課堂教學實踐,練就扎實的專業基本功
加強即興伴奏能力,注重彈唱結合。想要提升即興伴奏的能力必須先熟練掌握固定曲子的彈唱方法,合理安排練習的曲目和段落,做到先易后難、有的放矢,在練習時要有計劃有目的的讀譜,逐漸形成對肌肉的記憶能力,這對于即興伴奏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突出合唱指揮的課程特點,培養學生組織歌詠活動的能力,注重舞蹈編創能力的培養。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教師要激勵學生體驗生活,把對生活的體驗、感受融入到音樂舞蹈中,教師還應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融入到教學中,啟發學生、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另外要加強器樂合奏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組織樂隊的能力。
每年舉行一次“教學基本功比賽”,即鋼琴演奏、聲樂演唱、自彈自唱、指揮和節目編排,通過比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唱、演、編”的能力。另外每個月舉行一次專業匯報,即鋼琴演奏、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蹈表演等,通過匯報促學習,練就學生扎實的基本功。
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將地方音樂融入實踐教學內容
開設特色課程,把本土音樂文化納入學校音樂教學中。打破專業教師和外聘專家授課的形式,聘請本土優秀的民間藝人、民間歌手來學校講學,將本土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即新化梅山音樂傳授給學生,并在音樂舞蹈系的教學中融入梅山音樂文化,如新化山歌、歌謠、祭祀舞蹈等內容,讓學生掌握本土音樂文化的精髓,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地方特色。
四、注重實習,加強校內外的演出實踐
每年十月開始針對大四學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習,由系里指派一些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的教師進行實習指導,實習結束后將接受系組織的教學比賽和實踐能力的檢驗,3-5月對畢業生進行實踐能力檢驗,督促學生準備好就業面試相關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激勵學生自發組織各種晚會及音樂會,包括從整體策劃、舞臺布置到節目單組織銜接、編排等;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義演活動及比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舞臺表演能力。此外發動學生走出校園、邁向社會、農村,進行社會調查和實踐,輔導當地中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及對社區的文藝活動進行藝術指導,以鞏固所學專業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并提前為就業做好鋪墊。
音樂教學中,教師在力求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提高技能技巧的同時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因材施教,使學生全方位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在實踐中發揮其互相結合、互相影響的作用,實現轉型時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迪.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就業能力培養[J]福建商業高專專科學校學報,2006(04).
[2]王昆湘.創建高效體育課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素質芻議[J]青年文學家,2009(20).
[3]何家理.高師實踐能力培養與就業能力培養一體化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時空,2009,5(06).
作者簡介:劉曼君(1970—),女,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民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