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楊震國
摘 要:對傳統武術及競技武術的分離與矛盾共存狀態進行深入分析,指出當下體育商業化大潮的沖擊下傳統武術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應重視對傳統武術理論的深入挖掘整理,合理整合功法、套路和技擊,加大傳統武術人才的培養力度,重視宣傳及運營管理和重視傳統武術在學校推廣的綜合治理方案。
關鍵詞:傳統武術 競技武術 商業化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b)-0173-02
由于歷史的積淀和時代的作用,當下武術集健身價值、技擊價值、文化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于一身[1],其中屬于武術固有特性的技擊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及政治、社會、文化因素的作用已經逐漸被弱化。
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內容,傳統武術的技擊價值既體現了上陣殺敵、保家衛國及比賽競爭的手段,又體現了頑強拼搏的競爭意識,也應該成為未來武術發展的主要動力。
從商業角度上講,傳統武術與建國后大力發展的競技武術均立足于體育而找到了一定的立足點,當下市場經濟體制下武術在商業體育市場中已經占有了一定份額,包括技術、比賽、信息及相關武術產品等。商業化模式的介入推動了傳統武術的發展,也帶來了諸多問題,使得武術行業在眾多體育賽事中呈現出雞肋一般的尷尬境地,很多武術賽事的觀眾寥寥無幾。
1 傳統武術存在的問題
大量拳種消亡是傳統武術在產業化過程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2],這將直接影響傳統武術是否能夠繼續可持續發展下去。多樣性的共存式發展有利于事物的發展進步,然而當下中國武術可謂是競技武術一枝獨秀,這種以爭金奪銀的發展模式嚴重阻礙了傳統武術的生存發展,很多拳種失去了固有特色,后繼無人。
傳統武術的產業化也在逐漸起步,但是當下傳統武術市場幾乎仍處于無序狀態,雖然有各級的武術協會,卻普遍存在管理的無序性、組織混亂、機構繁冗、辦事效率低下等現象[3],且管理理念陳舊,在組織賽會、培訓上缺乏系統管理觀念,宣傳力度不夠,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甚微。運營機制老套,宣傳力度及宣傳理念低下,無法使傳統武術的傳播跟上時代的步伐。
門派之風仍十分盛行:古人門派之風盛行,然私下里也有溝通較技,促進武術的提高,很多優秀的拳種都是創始人在綜合各家之長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而當今的門派之風多是固守自己武術的陣地,互相的交流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無法達到提高的目的,同時由于冷兵器時代的遠去,各拳種的優秀徒手技擊技巧與冷兵器技法由于自身的門派保守觀念而多數失傳,多數拳種已經愈加退步,甚至幾近滅絕[4]。
人才匱乏,不僅缺少技術人才,也缺少真正能承擔傳承武術精神內涵的人才。當下武術分為競技武術和傳統武術兩種發展模式,西方武技經營模式的競技武術已經是目前武術產業的主力軍,目前武術的尷尬局面證明競技武術無法承擔這一領軍作用,根本原因便在于競技武術人才無法承擔厚重的中華武術文化守業者與授業者的雙重角色。競技武術丟掉很多武術傳統技擊技法且照搬西方培養體育運動員的人才培養模式無力承擔傳承多樣性傳統武術的任務。
武術產業不像籃球、足球等大眾寵兒那樣受到青睞,無法募集大量資本,致使賽會、大型交流活動的資金常常捉襟見肘,很多民辦武術學校、培訓場館則常常因為缺少資金而難以為繼[5-6]。傳統武術的最大習練群體則在民間,很多民間的堅守者迫于生計而不再從事武術教學育人,甚至于對祖輩傳承下來的武術也荒廢了,沒有荒廢的堅守者則常常由于個人能力所限而無力將武術傳播出去。
在大中小學學習的廣大青少年朋友是未來中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基本上主導了未來社會的主流意識。傳統武術之所以在中國大眾中失去熱度,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失去了廣大學生這一群眾基礎。當下中小學的武術課多數形同虛設,甚至大多數中小學校根本沒有開設武術課。多數大學里雖然設置有武術課,一些院校還有武術協會,然而武術課仍多數以競技套路和競技散打為基礎,大學生在剛剛入學時,對武術課和武術協會的興趣頗高,練習不久后,人數便已經寥寥無幾。經調查后發現,廣大大學生對花哨的競技武術套路頗為失望,而對枯燥乏味的競技散打訓練模式也難以保持興趣。
2 商業化背景下傳統武術推廣策略
2.1 加強傳統武術的挖掘整理力度
文化是傳統武術的載體,沒有傳統文化和中國古典哲學的支撐,中國傳統武術必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法長久;對傳統武術融入的醫學原理則應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不應該如當下多數傳統武術理論中采用科普的方式進行闡述,只有采用中醫學或者西醫學的角度對傳統武術的健身功理、傳統武術的傷病處理、祛病方法等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整理,才能對這項中華民族的瑰寶進行有效傳承。
傳統武術在冷兵器時代與兵法相結合,成為中國古代該朝換代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有力手段,即使在當今高科技時代,傳統武術與兵法相結合的實際引用仍能見諸于軍隊訓練實戰或者地方,因而對傳統武術中蘊含的兵家思想進行深入研究,使習武者在掌握武術技擊技能的同時,兼修在現代社會中仍具有現實意義的兵家思想。只有通過如此系統全面科學地發掘整理,才能使當下人們所理解的武術有別于國外的技擊術,成為能真正承擔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的武術。
2.2 合理整合功法、套路、技擊
傳統武術集功法、套路、技擊為一體,因此,若想從技術上重新喚回大眾對傳統武術的認可,當下最具有影響力的競技武術應該做大力改革,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比賽項目設置上注重功法、套路與技擊的合理安排,不要只讓套路運動員只是拿著輕小的兵器去表演套路,而應該讓競技套路運動員既要進行功力比賽,又要進行單練套路和具有實戰意義的對練拆招,如此三者綜合測評,競技套路比賽的含金量才能大大提高;對于競技散打,則應廣泛吸取傳統武術中的實用技法,并付諸實際訓練,很多傳統武術中殺傷力極強的技法也可以通過適當改變在競技實戰中應用,如此方能使競技散打比賽真正具有傳統武術特色而不是僅僅流于形式。
2.3 成立科學高效的武術管理組織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文化也在日新月異,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應不斷兼收并蓄,才能使自己不斷壯大,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便是一部多民族文化不斷融合發展的歷史。因而高效的武術管理組織應不斷適應并吸收當下國內外的優秀組織、管理、宣傳理念,擯棄陳規陋習、繁文縟節、官僚主義及腐敗墮落,建立高效快捷的組織機構,提高機構運營效率,統一組織武術理論的發掘整理、武術產業的宣傳推廣、武術賽事的組織及武術教育,才能使武術產業有序、健康發展。
2.4 加大傳統武術人才的培養力度
目前武術人才的現狀是習練傳統武術的人才固步自封、技藝差強人意或不懂得如何用大眾能接受的方法去傳承武術,習練競技武術套路的則對傳統武術的功法、技擊很少涉獵,對于傳統武術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則鮮有了解,而競技散打的習練者為了盡快獲得名次,則基本是一副國外搏擊者的姿態。因此,培養合格的傳統武術人才應該引起重視。筆者認為應該參考民國時期的中央國術館模式,成立全國性的傳統武術培訓教育機構,該機構同時具有對傳統武術的科學研究和人才的全面培養能力。在培訓教學方面應注重拳種的多樣性,同時也應兼顧競技武術和國外搏擊術,如此方能做到兼容并包,培養出的人才也才能有利于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
2.5 重視傳統武術在學校的推廣
為打開學校傳統武術推廣的僵局,首要解決的便是學校的傳統武術人才儲備,只有具備良好傳統武術綜合素質的武術人才才能擔當起育人的重任。此外教學訓練模式應適應學生的學習生活節奏,同時還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一點是學校應該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以大力支持,目前的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十分缺乏體育鍛煉,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傳統武術兼具健身、修身、防身、愉悅身心等多種功能,對廣大學生的武術推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推廣過程中還應注意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比如定期對學生身體指標進行檢測,授課方式也可采用靈活的手法,比如才有MOOC的授課方式,使受眾面更為廣泛。
3 結語
傳統武術行業若想重新找回自己的自信心,武術行業人必須從自身的革新做起,競技武術需重新回到深刻挖掘傳統武術文化價值和技擊價值的軌道上來,使其真正就有引領中國武術發展的作用,而不是類似于西方武技的競技體育,也不是類似體操的“舞”式運動。加大力度培養傳統武術人才則應該成為解決問題的核心,對真正能夠承擔起傳承和發揚傳統武術的人才培養不僅僅是武術人的事,也應該是國家和社會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武冬.傳統武術評價,整合和推廣發展戰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8):1051-1054.
[2] 李龍.當代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關系之解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10):137-140.
[3] 張長思,張長念,王占坤.沖突與規避: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關系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7):32-37.
[4] 楊建營,屈政梅,石旭飛.從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歷程探討其未來趨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135-138.
[5] 馬廉禎.論中國武術的現代轉型與競技武術的得失[J]. 體育學刊,2012,19(3):114-120.
[6] 楊建營.競技武術比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探析[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6(1):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