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摘 要:隨著跆拳道新規則的出臺,電子頭盔及電子護具的使用,比賽中擊中對手的軀干只得1分,擊中對方的頭部得3分,旋轉動作擊中對方頭部高達4分,所以在比賽中擊頭技術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一個運動員所具備的擊頭能力也直接影響著比賽結果,而且電子頭盔的使用避免了擊頭后人工計分的主觀判斷失誤,從而增加了比賽的公平性。本文通過對2015年世界跆拳道錦標賽男子半決賽和決賽比賽錄像進行分析,重點探討使用電子頭盔后,男子運動員不同的擊頭技術的使用情況和得分情況,以及其在不同戰術中的使用情況,旨在找出比賽中擊頭技術運用的特點和問題,提出科學,規范,有效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跆拳道 男子運動員 擊頭技術 技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G88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b)-0221-02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5年世界跆拳道錦標賽男子半決賽、決賽的擊頭技術運用情況。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擊頭技術在比賽不同戰局中的運用分析
通過對2015年世界跆拳道錦標賽男子決賽和半決賽比賽的觀察統計,統計出每局擊頭技術的運用情況。
2.1.1 擊頭技術在第一局比賽中的運用分析
由表1可知,第一局時男子運動員的擊頭技術主要是下劈,共使用31次,其次是高橫踢,使用10次。雙飛,后踢,后旋,勾踢和旋風踢等擊頭技術使用較少。由于是第一局,運動員的心理狀態還在調整之中,而且對于對手的技戰術不了解,所以在第一局中,多數運動員屬于試探,觀察狀態,主要為了掌握對手的技戰術特點,從而為第二局打好基礎,因此在選擇擊頭技術時比較謹慎,多使用簡單直接的高橫踢和下劈進行得分。
2.1.2 擊頭技術在第二局比賽中的運用分析
由表1可知,在第二局中,男子運動員的擊頭技術仍以高橫踢和下劈為主,使用次數分別為55次和52次,但相對于第一局來說,在后旋踢,旋風踢等旋轉擊頭技術的使用次數有所增加,尤其是后旋踢技術的使用次數增加明顯,使用次數為17次。在第一局的基礎下,第二局是運動員關鍵的一局,雙方對彼此的技戰術都有相應的了解。面對不同強弱對手時,要靈活應對,攻防轉換,抓住時機進攻,將比分拉開,使自己的優勢進入最后一局比賽,由于后旋踢技術能給對手出其不意的擊打效果,所以選手相對于第一局時,在第二局時多選擇后旋踢技術進行得分,拉開比分。
2.1.3 擊頭技術在第三局比賽中的運用分析
由表1可知,在第三局中,高橫踢和下劈仍是男子運動員的主要擊頭技術,旋轉擊頭技術使用較少。這一局是決勝局,落后方會采取積極進攻的方式來趕上和超過對手,顯然,擊頭分值相對于擊腹分值高,因此擊頭技術成為選手的首選技術,而在擊頭技術中,高橫踢和下劈都是以速度快,線路短,打擊力量大為主要特點,所以男子在比賽中這些擊頭技術的使用次數明顯高于其他擊頭技術。通過觀看視頻發現運動員有使用旋轉擊頭技術的意識,但由于參賽選手都是各個國家的頂尖選手,實力相當,所以導致運動員比較謹慎的選擇簡單,直接的擊頭技術,而對于出腿時機,速度要求特別高的旋轉技術的使用次數相對比較少的使用。
2.1.4 擊頭技術在加時賽中的運用分析
由表1可知,加時賽時擊頭技術的使用次數較少,使用數量為4次。跆拳道競賽規則規定加時賽先得分者勝,在加時賽時選手既要進攻又要防守,進攻的同時不被對方搶攻。因此選手多選擇試探性的橫踢技術對對手進行攻擊和防守,在沒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選手不敢貿然的頻繁使用擊頭技術。
2.2 擊頭技術在不同級別運動員中的運用分析
2.2.1 擊頭技術在小級別運動員中的運用分析
統計可知,小級別運動員的擊頭技術運用的比較全面,從使用次數來看,較為突出的為高橫踢和下劈,使用次數分別為49次和59次。而雙飛,后踢,后旋等其他擊頭技術使用次數較少。從成功率來看,勾踢因為其使用次數少,所以其的成功率最高,為33.33%,而下劈的成功率為18.64%,其次是后旋技術,成功率為9.09%,然后是高橫踢,成功率為4.08%。而雙飛,后踢,旋風踢的成功率都為0。
2.2.2 擊頭技術在中級別運動員中的運用分析
中級別運動員主要的擊頭技術是下劈和高橫踢,且成功率也較為突出,其使用次數分別為41次和40次,其成功率分別為12.20%和7.50%。后旋雖然使用次數較少,但成功率卻達到11.11%。而其他的擊頭技術的成功率都為0。由此可見,雖然中級別運動員的擊頭技術的使用較為全面,但是得分技術較為單一。
2.2.3 擊頭技術在大級別運動員中的運用分析
大級別運動員的擊頭技術較為單一且使用次數較少,高橫踢使用了16次,下劈使用了30次,后旋使用了8次,勾踢使用了1次。他們的成功率由高往低依次是后旋,為25.00%,高橫踢,為31.25%,下劈,為13.33%。可見,大級別運動員的擊頭技術雖然單一,但其得分擊頭技術的準確率較高。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高橫踢和下劈技術因其直接,速度的特點成為男子運動員的主要擊頭技術,旋轉擊頭技術使用率較低。不同戰局中的擊頭技術使用量有所差異,在近距離下擊頭技術使用最多,且成功率最高。后旋和勾踢技術成為男子運動員在迎擊戰術中的主要得分技術。
3.2 建議
男子運動員在實戰訓練中要多加強距離判斷的練習,如多和自己身高或者腿長差異大的運動員進行實戰訓練,加強對距離判斷的能力。男子運動員在訓練中應注重擊頭技術的多樣性,并靈活運用,注重擊頭技術的攻防轉換。
參考文獻
[1] 喬長澤.電子護頭使用下跆拳道擊頭技術的使用研究[J].內江科技,2015(11):36-37.
[2] 徐春杰,高凱.我國優秀女子小級別跆拳道運動員擊頭技能的研究[J].運動,2014(24):37-38,40.
[3] 張貴正.2012年倫敦奧運會跆拳道擊頭技術在比賽中的應用及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3(11):70-72.
[4] 魯凡,高平.我國優秀跆拳道運動員擊頭技能訓練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8):58-62.
[6] 劉克平.淺析跆拳道競技新規則對技術運用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33):60-61.
[7] 李丹,胡賢豪.2010年跆拳道冠軍賽擊頭技術探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