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凱 蘭磊 魏富強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新科飛人、全運“三金王”謝震業的百米成績,將其與博爾特作比較,運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方法,研究最優成績參數。結果顯示:謝震業屬偏步頻型運動員,但步頻能力仍不足。應在提高步長能力的同時,強化步頻能力,這是縮小與世界頂尖水平差距、提升成績的主要途徑。二者支騰比均較為合理,但博爾特更為優異。二者起跑反應時均不理想,謝震業需加強起跑反應及下肢力量的訓練。
關鍵詞:百米 謝震業 博爾特 技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b)-0241-02
速度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田徑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運動員體能水平的主要指標。一直以來,中國短跑運動技術水平發展相對落后,尤其是男子運動員。直到亞洲史上首位破10s大關的中國飛人蘇炳添的出現,讓世人見識了中國速度,而不久之后謝震業在全運會上以10.04的最好成績打破全運會記錄并一舉擊敗蘇炳添完成傳承,新科飛人就此誕生。為進一步觀察謝震業的技術,為我國短跑事業提供一些理論參數,本研究以謝震業與世界紀錄保持者博爾特為研究對象,尋求差異和突破。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謝震業和博爾特的最優比賽成績參數。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競技運動理論》《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物學》《田徑運動》等教材及相關文獻28篇,為本研究提供較為堅實的理論依據。
1.2.2 信息技術法
(1)資料獲取:通過搜狐影音下載研究對象的比賽錄像。
(2)資料處理:用貍窩視頻轉換器將研究對象MP4格式的比賽視頻轉換成MPG格式,然后通過Dartfish慢放逐幀計算步數并找到研究對象途中跑支撐著地、垂直緩沖和后蹬離地的幀,測出支撐時間、騰空時間,計算支騰比。
2 結果與分析
2.1 提高步長能力,加強步頻能力是謝震業突破的主要途徑
步長和步頻是影響跑速的兩個主要因素。當然,這與身高密不可分;高大運動員通常步長較大,例如,博爾特身高1.96m,步長2.439m,謝震業身高1.83m,步長則只有2.222m;但矮小運動員步頻較快。數據突顯謝震業技術風格是步數多、步頻快、步長小,但二者身高相差13cm。為了客觀起見,本研究采用兼顧身高因素的步長指數(步長/身高)和步頻指數(步頻×身高)兩項指標。從而更為客觀地反映跑速特征。
研究結果顯示,兩人平均步長絕對差值0.217m,這點謝震業劣勢明顯。但排除身高因素,兩人的步長指數僅相差0.030(謝震業1.214,博爾特1.244),表明謝震業這一指標稍遜博爾特。謝震業的平均步頻為4.482步/s,博爾特的平均步頻為4.280步/s,高出博爾特0.202步/s,但排除身高差異,步頻指數顯示(謝震業8.202、博爾特8.389,相差0.187),謝震業步頻指數比博爾特還差。綜上所述,謝震業步長指數與博爾特相比有差距,但差距甚小;步頻指數與博爾特相比有較大差距。說明謝震業的步長、步頻能力與世界頂尖水平運動員相比均有較大的差距。雖然謝震業并非典型的步頻型運動員(因其身高也達1.83m),但與博爾特相比,還是以步頻取勝為重點。然而步頻指數顯示其步頻能力依舊不足。在日后的訓練中應在加大謝震業步長能力的同時,重點加強其步頻能力的練習。
2.2 謝震業和博爾特途中跑技術的支騰比均較合理
隨著短跑途中跑“屈蹬”技術的出現,短跑界人們的共識——“步頻是影響跑速主要矛盾”。有專家認為:充分蹬伸后蹬腿,延長與地面的作用力時,地面反作用力更大,這就導致步長過大。騰空后由于人體不和地面接觸,也就無外力產生,因而無法獲得前進動力。因此必須減少騰空時間,犧牲步長換取步頻,盡早獲取動力,無需充分蹬伸后蹬腿。還有專家認為途中跑已經達到了高速狀態,在高速狀態下,支撐腿只要輕輕一拋,就能獲得人體的高速位移。因此無需大力蹬伸。
研究結果顯示,謝震業的支騰比為1∶1.23,博爾特為1∶1.42,兩人差值為-0.19。謝震業的支騰比更接近1∶1.2的觀點。謝震業是偏步頻型運動員,而博爾特又屬典型的步長型運動員。由于兩人身高的差異較大,在此認為不同類型的運動員統一用1∶1.2的支騰比的標準有不妥之處。因為身材高大的運動員必然步長偏大,矮小的步頻必然更快。所以應除去身高因素再來比較支騰比,則會合理。因而在此提出支騰比指數,即:支騰比指數=支騰比/身高。結果顯示謝震業:1.23/1.83=0.61;博爾特1.42/1.96=0.72。可見,刨除身高,謝震業較博爾特的支騰比指數相差不小(絕對值相差0.11),說明謝震業與博爾特途中跑技術的支騰比均較為合理,而博爾特更為優異。
2.3 謝震業和博爾特的起跑反應時均不理想
起跑階段是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后,身體迅速從靜止狀態到加速狀態的一個瞬時過程,運動員依靠下肢后蹬起跑器支撐的反作用力,獲得向前的加速度,為起跑加速階段做好準備。世界優秀百米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往往在百分之一秒的毫厘之間,所以說當今男子百米的競爭態勢愈演愈烈。起跑反應時對百米的成績和排名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起胞反應迅速的運動員在槍響瞬間就占據了優勢,為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奠定基礎。謝震業和博爾特的最優成績的反應時分別為0.157s和0.146s,兩者相比較,謝震業的反應時較博爾特慢了0.011s。反應時占成績的比為1.56%還高于了博爾特的1.52%。但目前世界高水平運動員起跑反應時介于0.117~0.140s,可見,兩位運動員的反應時均不理想。雖然反應時和男子100m成績有著中度相關,反應時短,會促進100m成績的提高;在水平接近的高水平選手中,反應時對成績的差異沒有顯著性。但是100m成績在10s以內時,反應時是決定比賽勝負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00m成績差距較大時,反應時對成績的影響不明顯。顯然反應時對謝震業的比賽成績作用極大,因此在日后的訓練中謝震業需進一步加強運動員起跑能力的訓練,從運動員的比賽前的準備狀態、起跑練習、下肢爆發力以及個體差異等方面重點突破。
3 結語
謝震業屬偏步頻型運動員,但其步頻能力仍不足,應在加大步長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步頻能力的訓練,這是縮小差距、提高成績的主要途徑。
謝震業與博爾特途中跑技術的支騰比均較為合理,但博爾特更為優異。
謝震業和博爾特的起跑反應時均不理想。
參考文獻
[1] 王川,杜兆才.田徑[M].北京:中國體育報業總社,2005.
[2] 駱建.決定人體在100m跑運動中的步長與步頻變化及同步提高的因素[J].體育科學,2009(3):77-81.
[3] 譚明義,尹軍,李立群.中、外優秀男子短跑運動員步頻、步幅的比較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0(12):12-13.
[4] 徐開春,李盛珍,李寅.對短跑運動員步長與步頻要素及成因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3-94,105.
[5] 柴國榮,高連峰.世界優秀100m運動員起跑反應時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4):122-124.
[6] 朱旭紅.國外優秀男子百米起跑反應時與成績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31.
[7] (美)H范庫帕諾爾.世界優秀女子短跑運動員起跑動作的動力學評價[J].田徑情報資料,19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