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金融逐漸滲透進了商業銀行業,對我國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均提出了新的挑戰。而商業銀行又該如何應對呢?基于此,本文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了簡單闡述,就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對商業銀行業務產生的影響做了詳細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我國商業銀行可以采取的對策進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影響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2(a)-031-02
1 互聯網金融的背景和特征
1.1 互聯網金融的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不斷創新,“互聯網金融”也隨之而來,但在學術界對“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并沒有一個廣泛認可的明確的界定?;ヂ摼W金融是金融行業的一種新興領域,它是順應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而隨之產生的,并不是將兩者簡單地結合在一起,在互聯網的模式下,利用現有的設備和技術,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被人們所接受并隨之利用。
1.2 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1)引致性。該特征主要表現在互聯網誕生的背景之下。對于從事互聯網科技的金融企業而言,其最初開展金融活動,主要原因是為了服務于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而并不是通過該金融活動來從中獲取利潤。因此,可以說,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實則是其一定階段的衍生品,以第三方支付組織平臺為例,在電子商務起初發展階段,買賣雙方都對對方的信用有所顧忌,賣方對客戶是否可以貨到付款存在疑惑,買方也不愿意預付款項。所以電子商務在發展初期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為解決該難題,電子商務提供商利用現有的技術和設備,不斷創新,不斷完善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水平,于是最終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首的支付方式應時而生。由此可見,互聯網科技企業開展金融業務活動其目的大體上都是為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和服務于電子商務。
(2)高效便捷性。和傳統金融模式相比較而言,互聯網金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效便捷性,客戶不需要到營業網點,一般的金融業務只需要一臺電腦或者手機終端就可以完成,可以隨時隨地完成資金的劃轉和信貸,節省了一些不必要的流程。因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時間空間等客觀因素限制,為客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提高了金融業務的效率。
(3)眾性。金融排斥特征是傳統的金融服務的明顯特征,即商業銀行將經營重心主要放在高端收入群體或者大型企業,大部分低收入群體或者小型企業都被忽略或者舍棄。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可以突破時間地域的約束,只需要一臺電腦或者手機終端,就可以實現金融服務,操作流程簡單便捷,客戶服務更加直接,金融服務的準入門檻得到了極大的降低,使金融服務從“精英控制”中轉變出來,越來越多的普通客戶也可以通過網絡科技來 參與金融服務。
2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2.1 對傳統商業銀行客戶資源的影響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金融的新增客戶呈遞增趨勢,根據支付寶發布的2016全民對賬單顯示,我國通過淘寶、優衣庫等軟件來購物的人的數量已高達4.5億,超10億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公共服務”,其中80后、90后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流力量,人均消費額已經達到了12萬元,由此造成的銀行存款業務減少,對傳統商業銀行資金的流動量有著比較大的影響,但由此對儲戶個人理財思想的改變或許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則是更大的挑戰。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個人理財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再加上客戶對于互聯網金融知識的掌握以及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不斷推出并對理財產品的使用條件逐步進行規范,商業銀行原有的客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將會被動搖,所以采取必要的改革來爭取客戶資源刻不容緩。
2.2 對傳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構成了對金融業務的直接性競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出現了根本性的弱化。隨著智能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QQ、微信、支付寶支付等常用互聯網支付手段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首選手段。二是使商業銀行存款出現了分流,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使金融脫媒處于加速階段,各種金融衍生理財產品隨之而來,客戶把資金投入到理財產品中,使資金具有收益性和靈活性,脫離了銀行體系,分流了大量的個人存款。三是對商業銀行的收入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傳統的商業銀行盈利模式主要是利差盈利模式,但由于余額寶的誕生、網絡借貸的興起以及利率市場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借貸凈息差在未來將繼續收窄,收入正在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嚴重的蠶食。
2.3 對傳統商業銀行服務模式的影響
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模式是以客戶為中心,依據全國各地的實體營業網點,憑借其強大的客戶資源,為客戶提供服務。在這種服務模式下,銀行處于被動狀態,有限的人力物力以及客戶資源的相對封閉導致了客戶數據利用率偏低。而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經營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上,通過構建虛擬網絡金融交易平臺,憑借其高效便捷、服務效率高、收益高等特點贏得了一定的市場,數據利用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并且通過持續不斷的進行創新,以達到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因此,互聯網金融客戶變得越來越多,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模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3 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對策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而來的對傳統業務的沖擊和挑戰日益明顯,雖互聯網金融尚無法撼動、取代商業銀行,但商業銀行也應該采取措施,應該積極面對。
3.1 依據傳統客戶信息,充分挖掘數據潛力
商業銀行在持續多年的經營過程中,客戶數據信息得到了大量的積累,商業銀行之所以可以一直經營下去,與其穩定的客戶群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同時,也為商業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扎實的基礎。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充分挖掘已有的數據潛力,并利用相關平臺以及網絡信息技術,使自身獲取數據能力得到提升,發揮其作用,尤其是在經營決策、風險控制等方面。另一方面,大數據的運用將會使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發生轉變,由“經驗決策”轉變成“數據決策”,利用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充分地發揮出大數據在經營成本控制、風險控制、風險評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還可以依據大數據進行差異化分析,為客戶提供創新式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進而擴大客戶服務范圍,并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移動互聯網平臺,構成多渠道銷售服務平臺。
3.2 高度重視客戶體驗,全力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客戶大量流失,究其原因就是互聯網金融的高效便捷性和公眾性的特點使客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因此客戶更傾向于選擇互聯網金融。所以,商業銀行應該高度重視客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全力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尤其是在產品開發設計上,首先應該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客戶的消費習慣,以方便客戶為最基本要求。要緊貼生活變化,觀察客戶需求,依靠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挖掘,憑借商業銀行自身固有優勢,進而打造新的經營模式,滿足客戶個性化、專業化需求。要簡化自身業務流程,客戶選擇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便捷性,所以,在對風險控制沒有影響的前提下,銀行應該應用現有的高端技術,重塑業務流程,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環節,提高客戶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
3.3 重視復合型人才的發掘和培養
由于互聯網金融具有科技屬性和金融屬性,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職員主要以經濟和金融專業為主,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人才所占比重很小,因此,在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時總是失誤不斷,效率低,始終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國商業銀行主要缺乏懂得大數據分析、精通各種計算機軟件、而且熟悉銀行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在企業招聘時,要更加偏重于復合型人才,加強對金融專業人才科技知識的培訓,并且,對于科技專業人才,還要進行適當的金融業務培訓,并適當增加信息技術人員招聘的比例,重視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 廖潤東.淺談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對策[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
[2] 王少劍,林舒.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及對策研究[J].海南金融,2016(06).
[3] 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6(12).
[4] 于潤鴻.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分析[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