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鋒,靳志鑫
(太原科技大學晉城校區,山西 晉城 048000)
探究高等院?;@球人才培養方式
陳忠鋒,靳志鑫
(太原科技大學晉城校區,山西 晉城 048000)
自1998年開始,每年1屆的大學生籃球聯賽已然成為我國籃球人才儲備庫,同時也為籃球運動的廣泛普及和文化發展夯實了基礎。雖然我們的大學生籃球聯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輝煌背后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人才培養方式問題較為突出。本文將以這一問題為出發點,縱觀大學生籃球聯賽發展歷程,深入研究高?;@球培養模式,尋求一條與我國國情體制相匹配的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之路。
高等院校;籃球人才;培養方式
由于我國政治體制的不同,對建國初期的中國體育制度一直效仿蘇聯,采取高度集中的體育管理制度,形成了“舉國體制”。在舉國體制的影響下,國家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保障各項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因二戰后形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對立陣營,以及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敵視和封鎖,舉國體制便應運而生。國家選拔培養有天賦的運動員參加訓練、比賽,集中優秀的教練員統一觀念和訓練方案。在這一制度下,所有運動員嚴格訓練,積極備戰,以獲得奧運獎牌作為回報國家的準則。在國家的有力支持下,我國的籃球事業已取得了長足發展,在亞洲和世界的賽場上,我國的籃球運動嶄露頭角。在我們為籃球發展而歡呼雀躍時,應感謝國家對籃球人才的培養,使我們的中國籃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舉國體制下的籃球人才培養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首先體制內的人才培養只注重球員技術技能的提升,忽視其文化知識學習;其次青少年選拔進入體育學校,片面追求身體素質的提升,高負荷劇烈運動,往往追求短暫的體育運動成績,對球員身體發育及健康造成傷害;最后體制內球員更新速度較快,對離隊或退役的傷殘球員,沒有社會保障和再就業機會。
隨著國家近些年體育制度的改革,原有的籃球人才培養方式已越來越偏離當今社會的體育價值觀念。隨著社會的日益變遷,多渠道的籃球人才培養方式在學者和管理層引起了廣泛的思考與論證,而近代高校體育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西方成熟的籃球人才培養方式,都將論證的焦點聚集到高等院校這一新的籃球人才培養途徑。
高?;@球作為職業籃球發展的后備力量,可謂是意義深遠。但在研究中發現,我國高校籃球隊伍在人才選拔過程中“重訓輕學”,注重球員的籃球天賦,忽視學業的重要性。被納入球隊的天賦球員,往往在比賽時不能快速地領會教練員的戰術指導思想,延誤了戰機。由于天賦球員學業成績較差,其懶散、懈怠的訓練情緒也會影響到球隊的管理。對籃球隊伍文化素質的提高將勢必會成為籃球人才培養提供新的途徑。高效的開展籃球技能與文化知識的結合,球員素質的提升、合理分配訓練和學習時間,將會成為影響高?;@球發展的新風標。在籃球人才培養中,我們的教練員團隊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高等院校對籃球隊伍的人才選拔,其主要來源途徑來自于高中畢業生、省市體校、地方專業隊等。而對高?;@球隊伍取材偏向于“重訓輕學”的原則,對小小年紀就步入籃球殿堂的體校和專業隊生源,在技術和技能等專業素養方面就完勝于知識完善技能欠佳的高中生源,使得高中生源取材被大大縮減,從選拔途徑就造成了高?;@球隊伍的畸形發展。也是造成當下高?;@球隊伍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滿足中國籃球發展的主要原因。
高校籃球優秀人才培養將是一個系統而細致的工程,需要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會達到絕佳的效果,因此對人才培養教育是關鍵。由于我國政治體制 的原因,對我國體育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舉國體制,雖然在體制管理上面有所改善,但總體仍舊以舉國體制為指導思想。而當下我國籃球人才培養取材途徑,依然來自地方體育學校、省市專業隊、俱樂部、高中學校等,在這一特殊環境下,將決定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力量知識水平的欠缺。對不同途徑吸納至高等院?;@球隊伍中的隊員,學訓矛盾油然而生。NBA賽場上的猛烈交鋒,我們不僅僅觀賞到了球員的高超技術,更在緊要關頭臨危不亂的“壓哨球”扭轉戰局,使我們應注重球員的大局意識和在面對壓力時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這些內容靠訓練是無法完成的,必須要對隊員自身的修養進行提高,而大學教育恰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美國作為世界體育強國,在歷屆奧運會等各大體育賽事都會有美國運動員摘金奪銀的身影。作為西方發達國家,美國的體育強勢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美國政府體育管理制度的完善所致。作為美國四大體育聯盟之一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每一年度的NBA總決賽,都會緊緊吸引全球粉絲的關注。NBA作為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其成功而廣泛的影響力,與美國政府對待體育事業發展采取的市場化管理機制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美國聯邦政府并沒有設立專門的體育管理部門,而對體育的管理只限于對公眾健康的身體教育和全民運動的基礎設施修建等環節;其次,美國具有完善的聯盟組織,這些機構能在市場運營機制的基礎上合理培養和發展競技體育人才;最后,在體育人才培養上,大學作為美國體育人才培養取材的主要途徑。作為美國非營利性組織的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它是由全美千百所高校共同參與和結盟的體育公益組織。而NCAA通過市場機制保持其自身運營成本,并每年向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美國職業棒球聯盟(MLB)、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國家冰球聯盟(NHL)等輸送后備人才。
澳大利亞被稱為“體育運動的天堂”。體育是澳大利亞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話題之一,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澳大利亞人心目中,體育幾乎和宗教信仰一樣重要,已經完全融入澳大利亞的文化血液中。負責澳大利亞體育事業的最高管理機構是澳大利亞衛生和老年部,設有專職負責體育部長一名。澳大利亞的政體屬于聯邦制,下設州和地方政府,而對體育管理的分工也存在不同要求。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主要負責體育組織和競技體育的發展;下設的州政府主要職責是場館建設和自助體育人才發展;而地方政府是體育發展資金的主要提供者,大部分資金用于地方社區基礎和休閑娛樂設施的建設。作為澳大利亞政府的體育行政機關——澳大利亞體育委員會(澳體委),是澳大利亞廣泛性體育系統的基石,無論是澳大利亞的競技體育發展,還是休閑體育的完善,澳體委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澳大利亞的競技體育主要由政府主導,由澳大利亞體育委員會負責執行政府的政策,政府在國家和各州設立體育學院,組成了澳大利亞主要的競技體育訓練網絡,聯邦政府資助全國各地的體育學院,而地方州政府扶持本州的體育院校,而各學院都設有訓練獎金供優秀運動員申請,并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完備的訓練設施和服務。同時,各個單項國家體育組織及其下屬的州體育組織,還有各個體育俱樂部組成了基礎的訓練網絡,這些組織接受來自澳體委的資金資助,培養和選拔高水平運動員,或輸送至各體育學院繼續深造,或直接組隊參加各類州際比賽。各種體育組織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形成有澳大利亞特色的競技體育體系。
當前發展我國校園籃球的主要困境,在于籃球人才的選拔途徑。地方體校、俱樂部等以競技水平論才能的培養方式,勢必將阻礙我國籃球事業的長遠發展計劃,更不利于職業球員的發展。而隨著籃球市場的成熟,對運動員身體素質、戰術戰法、抗壓能力、團隊協作、明星效應等自身因素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對選拔出一名優秀、卓越的籃球運動員,需借鑒一套科學和全面的選才體系將迫在眉睫。而完善我國的體育管理制度,應借鑒西方籃球管理體制成熟的國家,并結合自身發展要求,制定出合乎我國籃球發展的管理體制。
對當下我國籃球人才的綜合素質低、抗壓能力差、體能較弱等諸多突出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運動員選拔體制的單一。我國的體育運動過去在蘇聯舉國體制的影響下,作為一張新中國的“名片”。在特殊時期,為新中國的外交政策,以及沖破社會意識形態等立下了汗馬功勞——中美“乒乓外交”,我們的體育也在短時期內得到了世界的認可與欽佩。那么快速的發展體育運動,并取得國際水準,除了國家所給予的財力、物力支持,對優秀的運動人才選拔至關重要。而以“金牌”為榮的舉國體制,在當今市場經濟及媒體快速傳播媒介等因素的影響下,慢慢顯露出球員的綜合素質偏低、人才供給不足、與西方球員類比問題較多,都突出的反映了舉國體制下的“學訓矛盾”。那么,如何將小、初、高及大學院校,相互承接、有序、學訓一體化,將視為影響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儲備的重要環節。
(1)教育和體育部門應適當縮減地方(省、市、縣)體育學校培養運動人才力度,將具備籃球等運動技能或天賦的球員及其他運動員(體優生),納入正常的學校教學群體中,并取消“特殊”待遇,以學習成績優異和體育運動技能作為雙重考核標準。(2)根據地方師資能力及硬件設施要求,將具備體育特長及成績優異學生(體優生),盡可能集中到某所教學實力強,運動場館完善的小學、初中、高中學校,同時將體優生混編至普通班級,不許集中教學和混為一班。(3)地方教育和體育部門應常規化的舉辦各類體育聯賽,并要求地方小學、初中、高中學校積極參與,同時建立詳細的體優生學習和體育成績檔案。小升初、中考、高考應建立體優生專項人才測試及身體綜合素質測試等嚴格考試標準,為大學體育院校及專業訓練隊人才遞進提供真實可靠的影音資料以備查閱。(4)體優生應堅持兩者兼顧,對成績偏低的體優生應采取末尾淘汰制度,以督促體優生學習和訓練。而優秀的體優生將步入大學,成為職業俱樂部和國家隊、省隊的不二人選。
對當前我國籃球人才培養經費,各大專院校均來自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然而市場的迫切需求,上級部門給予的有限資源,往往不能滿足高校對籃球人才培養的投入和產出。教育部門應制定法規政策,鼓勵高校籃球發展市場機制的介入。通過市場運作將高?;@球隊伍發展、人才培養,作為教育部門發展籃球的初衷,而把明星代言、社會效應作為市場贊助商牟利的動力。教育部門監管高?;@球發展方向,而市場機制促使校園籃球人才產出,為中國籃球職業化發展、儲備人才、拓展高校體育人才發展,將提供更為廣泛的前景。
[1]李文濤.我國高?;@球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 ].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5.
[2]張培峰,張瑋.中美高校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影響因素的比較[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3(4).
[3]楊瑞強. NBA與CBA賽事贊助及營銷比較研究[D ].鄭州:鄭州大學,2016.
[4]黃金容,戴朝.關于體育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的思考[J ].中國人才,2011(14).
[5]張磊.我國大學生籃球后備人才的現狀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5).
G841
A
1674-151X(2017)17-08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47
投稿日期:2017-06-25
陳忠鋒(1989—),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