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韻 (景德鎮陶瓷大學 333403)
景德鎮瓷器上的蝦紋初探
趙 韻 (景德鎮陶瓷大學 333403)
蝦紋是中國古代陶瓷紋樣之一,其裝飾于器物上發現最早的實例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得西周后期蝦紋戈。景德鎮瓷器上裝飾蝦紋發現于南宋青白瓷上,之后一直沿用至今。中國古代傳統紋樣向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彎彎蝦代表著彎彎順,水深火熱的晚明人民將吉祥圖案大量的表現在瓷器上以祈求事事如意,時來運轉。民窯瓷器上的蝦紋主要是采用寫意的手法表現,而明清時期官窯上的瓷器著主要是采用嚴謹的寫實風格呈現。
蝦紋;傳統紋樣;寫意的手法表現
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許多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篇海類編》載:“蝦,魚名。又蝦蟲多須而善游好躍?!蓖瑫r,它作為一種紋飾裝飾于不同材質的器物上。查閱資料可知,早在西周后期就出現了蝦的紋樣,如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蝦紋戈,該蝦紋戈闌上下兩角有穿,授后部中央有圓孔。飾蝦紋,蝦身由篦紋、雷紋組成。目前最早使用蝦紋裝飾瓷器的是唐代婺州窯青瓷,制瓷工匠將蝦作為一種紋飾刻劃于青瓷上。本文將收集考古發掘、國內外各大博物館、窯址等出土的景德鎮帶有蝦紋裝飾的器物,通過藝術學、圖像學、民俗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找出景德鎮瓷器上蝦紋的演變規律,表現手法的變化,解析晚明時期蝦紋盛行的原因。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收集資料可知,目前發現最早的帶有蝦紋裝飾的瓷器是景德鎮南宋時期的青白瓷上,南宋時期的模印雙魚紋芒口碟,采用模印手法印出蝦紋,而蝦紋被作為一種輔助紋飾使用,此蝦和魚兒一樣,呈游弋狀。宋代景德鎮青白瓷上裝飾蝦紋的極為少見。
元代景德鎮制瓷業發達,逐漸成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主要有青花瓷、卵白釉瓷、青白瓷等等。青花瓷紋飾愈加豐富,蝦紋也是元青花裝飾紋樣之一,如景德鎮窯址出土的元青花蝦紋高足杯殘件,高足杯的內底心使用青花料繪制。蝦紋表現生動,采用一筆點畫法繪制,蝦造型呈彎曲狀。筆者曾經還目睹過一件元代卵白釉的堆塑蝦紋標本,在器物表面堆塑出彎曲狀的蝦。元代景德鎮用蝦紋裝飾瓷器數量不多。
明清時期瓷器上蝦紋與宋元時期相比較為常見,屬于蝦紋裝飾使用頻繁的時期。官民窯皆有使用,但明代早期蝦紋裝飾極為少見,通過查閱各大博物館和窯址調查發現,目前發現最早的明代帶有蝦紋裝飾的是明代弘治時期,筆者在景德鎮第三中附近窯址采集的一件明弘治民窯蝦紋碗,蝦紋作為主題紋飾表現于碗的內底心,碗外壁繪有魚紋和蝦紋。蝦紋蝦身采用勾線平涂法,蝦須和蝦腳采用一筆點畫的方法繪制。
從明代中晚期開始蝦紋裝飾更加常見,而且天啟崇禎時期是蝦紋裝飾使用的高峰期。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明正德官窯青花魚蟹紋瓜棱罐,主題紋飾由魚、蝦、蟹、螺等八組水生動物組成。蝦紋繪于外壁的瓜棱開光內,蝦采用勾線平涂的技法,青花發色較為淡雅。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的萬歷青花魚藻紋蒜頭瓶,瓶直口蒜頭式,長頸,溜肩,圓腹,圈足。直口下蒜頭部分飾蓮瓣紋,頸部飾花卉紋,肩部飾一周卷枝紋,腹部繪魚藻紋。腹部魚藻紋圖中飾蝦一只,呈游弋狀,蝦紋先勾線,然后再分水,采用典型的回青料繪制,發色藍中泛紫。天啟崇禎時期蝦紋尤為常見,主要是以蝦紋為主題紋飾采用山水畫寫意的表現手法繪于器物內底心,蝦身呈彎曲狀。
清代開始蝦紋的藝術表現落后于晚明時期。清早期景德鎮瓷器上蝦紋裝飾主要是寫實為主,不再運用明末簡筆寫意手法,主要是先勾勒出蝦的輪廓,然后再用分水皴法進行描繪。此法畫出的蝦紋富有層次感,清晚期開始民窯青花蝦紋瓷器胎體笨重,繪畫簡單草率,粉彩蝦紋瓷器采用沒骨畫法。
宋代景德鎮蝦紋裝飾主要是采用模印的方式表現,蝦紋作為一種輔助紋飾表現。而元代出現青花瓷和卵白釉瓷上蝦紋的手法主要是一筆點畫的寫意手法,表現開始生動自如。明代官窯主要是勾線分水法,明中期以來的民窯主要是采用勾線分水法和勾線平涂技法,由于受到文人寫意畫風的影響,明晚時期民窯瓷器上的蝦紋采用寫意的表現手法,一般都把蝦的身體畫成竹節狀,生動活潑,藝術成就較高。清早期民窯蝦紋以寫實手法表現,主要是采用勾線分水法,先勾線后渲染的技法,周圍輔以水草,這也是受到清早期畫家的影響。清中期開始蝦紋繪制潦草,大不如前。青花主要是采用勾線分水法表現,同時晚清時期彩瓷上還出現了沒骨的表現手法。由上可知,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瓷器上蝦紋裝飾主要是采用勾線分水或平涂,符合官窯瓷器制作一貫嚴謹的作風。而景德鎮民窯瓷器上的蝦紋歷經了由寫意到寫實,由精細到粗率的轉變。
明代晚期,政府統治腐朽,不斷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加上連年的災荒,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官窯窯廠逐漸衰弱,民窯迎來了發展的良好時機,官府對民間的控制相比于明早期有了極大的轉變,民窯瓷器裝飾紋樣得到極大的解放,裝飾圖案不再受到官窯的限制,紋飾風格趨于清新而富于民間氣息。由于戰亂,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祈保平安。許多瓷器上的紋樣承載著“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寓意。明·馮夢龍 《警世通言》卷四十載:“乃率領黿帥蝦兵蟹將,統帥黨類,一齊奔出潮頭?!睆奈墨I可知當時人們將蝦是作為一種吉祥之物。同時彎彎蝦在民間代表著彎彎順,不難發現博物館和窯址出土的蝦紋瓷器得造型幾乎都是彎曲狀態,彎彎蝦表達人們對事事如意,時來運轉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瓷器上裝飾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完全符合當時晚明人民精神述求。
晚明景德鎮有大量的徽州人從事經商等活動,并已形成景德鎮三大幫之一的徽幫,而且當時徽州版畫盛行,臨近徽州的景德鎮制瓷工匠就能輕松的得到版畫畫譜,這為工匠們提供了大量的繪畫素材。晚明著名畫家文人畫家徐渭和八大山人皆有畫蝦的作品。景德鎮瓷器上的蝦紋裝飾也有可能受到了當時文人畫家的影響,將書畫中的蝦紋,搬到了瓷器上。
景德鎮瓷器上的蝦紋最早發現于南宋時期的青白瓷上,蝦紋裝飾于元代延續下來,明代開始蝦紋裝飾使用開始較為頻繁,特別是明晚期達到一個巔峰。由宋至清,景德鎮民窯瓷器上的蝦紋主要是采用寫意的方式表現,而明清時期的官窯瓷器上的蝦紋則秉承著嚴謹寫實的風格。晚明時期戰亂使許多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大量出現于瓷器上。彎彎蝦來表達對事事如意,時來運轉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瓷器上裝飾帶有吉祥寓意的紋飾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完全符合當時人民的精神述求。
[1]耿寶昌著.《明清瓷器鑒定》.紫禁城出版社.雨木出版社,1993.
[2]吳戰壘著.《鑒識青花瓷》.福建美術出版社,2002.
[3]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4]雷國強,邵文禮.《婺州窯“珠光青瓷”的討論與精品賞析》,2011年03期.
趙韻(1989- ),女,漢族,籍貫:江蘇,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藝術考古與藝術品鑒定,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