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帆 (河南省安陽市群眾藝術館音樂舞蹈部 455000)
中國舞蹈教育現狀分析
楊曉帆 (河南省安陽市群眾藝術館音樂舞蹈部 455000)
舞蹈作為一門具有藝術性的肢體語言,是舞者通過靈活的肢體語言進行情感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將舞蹈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舞蹈這種藝術形式與生活充分融合,是擴大舞蹈影響力,確保舞蹈藝術形式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須重新審視舞蹈教育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通過優化教育理論來縮短這種差距,以促進舞蹈教育可持續發展。
舞蹈教育;肢體藝術;現狀分析;教學模式
就現階段我國舞蹈的發展形勢來講,舞蹈教育不僅傳授肢體語言技巧,而且承擔著美育教育功能,舞蹈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能實現美體塑形,長期堅持訓練的舞者容易練成健美、挺拔的體態,同時個人氣質也能得到提升。最重要的一點是,舞蹈訓練有助于陶冶情操,同時使舞者的心靈得到升華。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積淀的泱泱大國,在舞蹈發展進程中,積累了許多具有教育意義的藝術理論,而且舞蹈教育也是愛國教育的一部分,能使學生接觸優秀的中國文化,深入了解舞蹈所承載的歷史背景和思想內涵。教育本身是一個各學科知識相互融合的過程,是一套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舞蹈正是集知識、情感和技能于一體,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舞蹈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也提高了教育的能力。
1.對舞蹈的認識存在問題
舞蹈通過獨特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思想和情感,目前大多數人對舞蹈的認識僅僅局限在房主課程、為學生放松身心的范疇,對其在素質教育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認為舞蹈只是孩子特長學習的一部分。舞蹈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體系中并不是獨立的課程。雖然幼兒園將舞蹈作為培養興趣的課程內容,但是許多教育者都將舞蹈視為一門無關緊要的輔助性學科,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舞蹈訓練,僅僅是放松身心的一種方式,人們并沒有把舞蹈視為素質教育的主體內容。這種觀念的存在,從本質上講它與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和應試教育有脫不開的關系,同時也是我國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幼兒和小學生進入舞蹈班培訓,也是一些家庭環境較好,希望孩子能多有一份技能,學習過程中也只是簡單的肢體模仿,缺少從藝術學和教育學角度去教育學生感知舞蹈。
2.培養目標與社會需要脫節
目前,高等院校與舞院在人才選拔和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決策是有差別的。高等院校以培養師資為主,側重綜合素質的提升,而舞院的教育目標則是向社會輸送高素質的職業舞者,課堂教學以專業技術技巧的訓練為主。舞蹈教育方向應該從培養“專業的舞蹈藝術人才”,向“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人才”轉變,這使得舞蹈教育體制逐步步入到了良性教育的循環體系中。
3.教學模式簡單
就目前來看,舞蹈教學形式仍局限在口傳身授的傳統教育形式上,偏重對組合教材的模式和記憶,而實用性和創造性的教學相對偏見,從目前大數據時代下快速發展的高科技信息技術來看,這種教學觀念明顯落后于時代要求。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師資的問題。教師自身缺乏創造力和綜合知識結構,造成了舞蹈教學模式的單一反復,不適于當下的教育理念與發展要求。
4.考核制度不完備
作為知識傳承的載體,教師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不論是職業藝術院校,還是高等師范院校,在師資評定方面都應具備一套考核標準。對于舞蹈教育管理來說,“考核監督”是一個鮮少觸及的話題,它包括完善的考試制度、科學公正的檢驗標準以及強有力的監督措施。
5.師資力量普遍偏低
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技術水準的舞蹈教師,首先應該是舞蹈基礎理論相當扎實,其次舞蹈技能必須熟練。在國內,舞蹈專業從業教師大多數出身于專業的舞蹈院校,這些教師都有一些技術功底,但是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并不扎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大多數院校為了照顧藝術類學生,對藝術類學生的理論考核所設定的過線標準比非藝術類學生的分數線低很多,客觀上導致了部分師生對自己放寬了要求,甚至認為只需要練出一定的舞蹈技能功底就能順利升入高等學府?;谶@種教育觀念培養出來的學生,再去教育下一代,表面上看舞蹈的精髓一代一代地在延續,實際上除了實現了舞蹈技能的傳授,舞蹈理論并沒有變得更充實。
1.更新教育理念
舞蹈專業院校應該緊跟時代要求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在舞蹈教育教學中引入素質教育的先進教學觀念和教育手段,盡量孫亮學生的天性進行興趣培養;要進一步拓寬教育途徑,由淺入深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深度挖潛其創造潛力,使學生在主動探索中逐漸學到舞蹈技能,同時對舞蹈基礎理論產生濃厚的研學興趣,通過不斷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來提高學習效果。此外,應該深入挖潛舞蹈教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共性,利用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合適的方法進行舞蹈教學。舞蹈教育和日常訓練中應該引入更多新思想、新觀點,力求使舞蹈精髓與人文精神融會貫通,徹底轉變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不斷豐富舞蹈藝術的內涵,同時拓展舞蹈藝術生的知識結構,確保其理論和及技能都有提高。
2.創新教學模式
針對舞蹈教育體系中與現代教育理念不相符或者明顯落后于現代教育理念的教育內容,徹底轉變以技巧培訓為主的傳統單一的教育體制,從夯實舞蹈基礎理論開始逐步引導學生加深對舞蹈的認識,并敦促其在日常學習訓練中不斷豐富自我修養。此外,教師必須摒棄以理論講解為主的范圍的課堂講學方式,可以采用示范教育方法手把手地教,避免使學生陷入“填鴨式”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師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在教學中通過合理設定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深入研學舞蹈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
3.培養師資力量
如何優化師資結構,提振師資力量,是現階段我國舞蹈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舞蹈教育涉及對舞蹈專業技能的培訓教育,同時還應該重視對舞蹈教師的舞蹈基礎理論和文化素質的培養。始終以自身修養為上,這是作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師應該具備的計基本素質。舞蹈基礎理論的專業教學不能是教師只在七尺講臺上照本宣科,而是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整合,使舞蹈理論升華為一種知識理念,進而在學生的思維意識里形成一套理論體系,指導其進行科學地日常學習和訓練,并且在舞蹈表演上不斷創新,使舞蹈理論真正經歷實踐的磨練而變得豐富多元。
中國舞蹈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優秀傳統藝術。在新形勢下,面對的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舞蹈教育界需要研究探討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開創舞蹈人才培養的新局面。只要我們找準開發方向,在政府、學校、舞蹈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為舞蹈的開發創造優越的條件,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實現舞蹈產業化和大眾化,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舞蹈教育之路。
楊曉帆(1982- ),女,漢族,河南省安陽市人,大學本科,學士學位,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