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 (四川省大英縣育才中學 629300)
中學美術教學的改進與創新
陳志剛 (四川省大英縣育才中學 629300)
中學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美術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雖然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美術教學備受關注,然而當前中學美術教學依然有待改進,本文將從充分挖掘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因材施教,分層次組織教學、營造寬松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個性化審美、教師自身提高教學素質四個方面對中學美術教學的改進與創新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教學素質
作為中學美術課堂教學而言,任課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格調,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創作的魅力,同時,任課教師還應當使學生意識到美乃是源自于現實生活之中。作為美術教學活動本身而言,其并非僅僅滿足于對學生美術創作繪畫技法的訓練,更致力于使學生在美術技法的學習過程之中,能夠獲得美術素養的提升,進而真正感受到藝術之美。為此,中學美術任課教師必須注重在美術授課過程之中,引入生活化教學元素,因此使學生在課下能夠從生活中洞悉美的存在。
中學美術課任課教師要善于在課上創設生活化的美術情境,從而讓學生具備一雙能夠從現實生活之中發現美、欣賞美以及追求美的慧眼。舉例來說,像婚禮慶典、室內裝飾均是美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日常生活中尋常可見的美的要素,以此幫助學生去感受美,同時,中學美術課任課教師應當以此為美術創作教學活動開展契機,組織學生練習民間藝術剪紙繪畫等,以此實現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創新與升級。
中學美術課任課教師在組織任教班級學生開展美術創作活動之前,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班級之中的每一名學生在美術素養、藝術修養以及對待美術知識的學習態度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面對這種情況,美術課任課教師有必要采取分層教學模式,使處于不同層級的學生在中學美術課堂之上均能夠有著不同程度的美術創作技能增進。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必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提倡教學的實踐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質疑問題,動手操作實踐,在實踐中求發現,求創造,情景交融的原則。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所有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增強創作的自信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之中,將幫助美術課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個體情況實現更為深入的了解,進而有益于師生之間形成更為融洽的感情,使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學習以及美術技能的習得產生更大的興趣。
從美術創作活動而言,其鼓勵創作者所創作的美術作品具備多樣性特質。有鑒于此,中學美術課任課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寬松的美術知識學習以及美術技能習得情境,從而有助于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之中,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藝術想象力,使自身所創作的美術作品具備鮮活的藝術特質,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因教師給學生設定了過多的限制性條件,而直接影響到學生美術作品創作天分的發揮。
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任何一個班級的學生,受其自身成長環境、成長經歷等因素的影響,其所表現出的藝術審美能力、美學素養均存在明顯的不同,因而其所創作的美術作品亦表現出不同的作品風格。美術課任課教師必須把握這一特質,善于從學生的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之中,洞悉學生的創作閃光點,并鼓勵其大膽發揮。如若教師固守統一的作品評價標準,則相當于對學生美術作品創作天分的扼殺,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并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么?怎么畫?色彩、用筆有什么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后,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結合前述美術教學課改實踐,筆者充分地意識到這樣一個現實,即,在藝術鑒賞方面,不應當制定統一的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融會貫通的創作思維,使學生對于美術創作的認知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進而幫助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獲得更多的美術創作藝術給養。
作為中學美術課任課教師自身而言,應當在日常生活之中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以及藝術審美能力,唯有如此,方才能夠在日常美術教學活動之中,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中學美術課任課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養成敏銳的藝術審美能力,而為實現這一目的,教師本人應當不斷更新自身的美術知識體系,注重對各大美術流派創作風格的吸收,如此方才能夠在美術課堂為學生奉獻精彩的教學活動。還有就是,中學美術課任課教師要善于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前一節課的經驗與不足,并有意識的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強化和改進。另外就是,中學美術教師應當具有努力探索的精神,逐步提高教育水平、教學質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接受并進一步信服自己的教師。如果一個美術教師本身就不具備過硬的美術素養以及較強的教學能力,真得很難想象他能夠培養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美術人才。畫家們之間是需要通過欣賞各自的作品以及對美術的交流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而每一位畫家是否能夠具備這種對作品的鑒賞力以及對于專業知識的見解,都是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來指引并教導的,美術教師自身最大的價值就是指導學生對于繪畫作品能夠有自身獨到的鑒賞力以及創作力。
為使中學美術課程不至于成為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課程,美術教師要對當代中學生的美術基礎以及對待美術創作的態度加以全面的了解,同時據此實現對美術課程教學大綱的重新制定,使大綱內容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進而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之上能夠迸發出藝術想象力以及美術作品的創作熱情,從而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美育教育。
[1]李霞.論美術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8).
[2]顏超.淺談新時期下的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6(22).
[3]劉德亮.議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情感體驗[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7).
[4]卜春元.中學美術教學中對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4(02).
[5]黃頌良.淺析中學美術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4(10).
[6]陸峰.中學美術教學中創新模式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24).
[7]程明.芻議美術教學中的審美評價[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1).
[8]陳婕.如何在美術新課程中突顯人文特色[J].基礎教育研究,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