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蕾
四川省西昌航天學校
新課標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應用的研究
史蕾
四川省西昌航天學校
為了適應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上至國家教育部,下至每一個任課老師,都在努力研究探究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由原來的接收式的學習改變為主動式的學習。探究式生物教學也就是:合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以探究式教學為核心,其他教學方式靈活運用的教學過程。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師,更應該積極研究探究式教學在學習中的應用,為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主要闡述了在生物教學中,如何通過探究式教學使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課標;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
教育部通知新課改的意義在于,改變了傳統的以知識、老師、課本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由老師先講解課本知識以及操作相關實驗,最終告訴學生一個正確的結果,并要求學生按照此要求執行,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實踐時間,還剝奪了學生的自主動手、發揮創新能力的空間。通過新課改,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我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科目中的運用,我總結出了以下看法:
1、目標的設定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探究的目標應該符合中學生的能力。難度太高,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就達不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甚至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難度太低,學生則不能在探究中學習新知識,例如:“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如果你題出的問題是:“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水分”,顯然這一問題是沒有意義的,通過常識我們都知道,種子在干燥的狀態下是不可能萌發新芽的,這個問題顯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學生們進行探究。
2、探究的問題應該深入到問題的本質
探究問題應該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著手,經過一系列的學習,掌握新的知識,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例如: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這時,如果提出人體的基本組織是那些這類問題,那就是沒必要的,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人體的基本組織在人的身體里扮演者什么樣的角色?有哪些功能?相互之間有著些什么樣的關系?這時,同學們就會發揮自己的思維,結合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然后,老師再帶著同學們觀看相關的模型,讓學生們自己驗證自己的想法。
1、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解決問題只是解決已經發現的,而新的問題則有無限的可能性,讓學生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起到了引導和重難點解答的作用,不做過多的干涉,給學生足夠的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在做“飼養和觀察蚯蚓”這個實驗中,我讓同學們自己先養了一個周的蚯蚓,每天觀察并且記錄蚯蚓的生活習性。在這次實驗中,同學們表現得非常的棒,例如:給蚯蚓吃各種食物,并總結出蚯蚓最喜愛的食物;觀察蚯蚓吃東西時的樣子;觀察蚯蚓走路的樣子。這次實驗每個同學都很認真的完成,在后續上課的過程中,同學們也都積極發言,說出自己在飼養和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的蚯蚓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學生自我飼養和觀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自我實驗,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參與知識的發生和再次創造,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對身邊的食物進行仔細、認真的觀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新課改的主要意義也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用自己已經學習到的知識和學習新的知識。初中生物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而且此時的中學生也正是好奇心很重的年齡段。因此,讓他們加入每一個生物實驗,增加了他們對生物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他們對知識點的認識和掌握。例如:“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在進行實驗以前,同學們已經學習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但是實際操作還是有所欠缺,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運用多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對問題提出假設,如何進行驗證,最終得出結論。而學生在實驗中,要提前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假設,結合已有的知識體系對問題進行實驗。遇到不會的地方多思考,運用多種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收集和篩選相關數據和老師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實驗就是不斷成立假設和推翻的過程,在實驗的最終得出正確結論。
通過實踐,學生們的知識體系也在不斷的組建,已達到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適應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我們應該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新人才。
[1]鄧桂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淺析[J].黑河教育,2011年06期
[2]李名親.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認識[J].新教育,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