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立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新時期醫學生德育培養有效途徑分析
張明立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在新時期高職院校教育發展改革的形勢下,醫學生的德育培養和思想道德問題已經成為學校及家庭非常重視的社會問題,高職院校現有的德育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新時期的醫學生教育改革創新工作。本文剖析了學校德育工作中培育醫學生的關鍵目標,其德育的核心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必要性,醫學生的德育培養工作創新更是亟需迫切主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闡述了高校醫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培育工作實踐研究的應用,從而明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德育培養的價值觀、德育課程的學科建設定位、全面發展和培育醫學生的德育培養的核心素養,充分利用德育課程的原則與框架,詳細敘述了高校德育工作與醫學生之間的德育培養的有效性途徑,為其構建德育培育的途徑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價值依據,通過實施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培養素質教育,從而推進了高校課程改革建設的進一步貫徹落實。
新時期;醫學生;德育培養;有效途徑
目前,高校正在處于大學發展新的轉型期,為了適應高校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推進,高校在全學科教學領域全面滲透了高度重視對醫學生德育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從傳統重視醫學生的分數成績轉型為更加關注醫學生的全面身心素養的培養教育發展,全面提升了醫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核心能力。結合當前高校的德育培養現狀,高校大力宣傳和組織開展德育培養工作,使大部分的醫學生在校期間能多參加相關組織的文體娛樂宣傳活動,進而使高校醫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德育培養的內涵教育體會,但其中也會發現一些有個性差異的特殊學生所體現出來的不同差異的德育培養效果及身心素養等健康成長的核心素質問題,其德育培養教育獲得的教育效果并不明顯,還需要不斷加強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形式,同時一定要兼顧針對個別性格差異的醫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德育核心素養培育。行而有效地結合高校醫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多元化的德育培養途徑,積極探索創新不同題材和主題的德育素質教育模式,多開展更好、更新、更貼緊醫學生身心健康的德育教育工作,高校與社會、高校與家長、高校與輔導員、高校與學生都在努力地發揮德育培養素質的四部曲,這四部德育培養教育的四個重要環節是缺一不可的,缺少了哪一步都會使高校醫學生德育教育改革工作受到內在和外在的阻礙,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高校德育培育工程和提升醫學生全面身心健康發展教育的核心教育問題。對高校實施德育教育工作與培養醫學生德育核心素質教育有效途徑的探索,從而分析和推進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而促進了高校醫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此項德育教育工程是高校整體發展改革的趨勢,更是全面培養醫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育的重要工作,具有一定的高校思想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和推進作用。
目前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培養教育、心理素質教育都存在著很多實際問題。隨著社會網絡智能化的教育發展,高校醫學生都會受到一些不良現象的影響,一些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外在因素就會突顯出來,誘導醫學生產生一些錯誤意識,在與同學和老師溝通和交往方面產生了一定的障礙,個別醫學生因疏導不及時而產生不良心理因素。這種狀況必須由高校學生輔導工作人員牽頭,帶動其家長和老師進行挽救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教育的互動交流,通過多種德育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改善高校醫學生德育培養素質的心理素質教育手段,高校醫學生中出現的個別學生拉幫結派的行為、早戀現象、嚴重自閉現象、自私心理等諸多差異因素,間接導致了高校醫學生的不良現象行為。還有的高校醫學生存在著冷淡的思想道德問題,例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對事常常漠不關心、對待物品不懂得愛惜、對父母恩師長輩不尊重等普遍社會現象,從而產生的很多負面心理影響。針對個別具有差異性的特殊學生群體,應及早采取觀察、發現、疏導、帶動、多參與實踐德育培養教育活動,才能真正提高醫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德育培養全方面的培養教育改革工作。
隨著網絡教育模式的不斷推新,高校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廣,當前學校的德育教育模式已遠遠跟不上高校醫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主要體現以下五個方面:首先是家長與高校、高校與學生解決問題的針對性不夠到位;其次是高校德育培養教育內容與醫學生實際情況嚴重脫節;再次是沒有充分發揮高校醫學生為主體德育培養的作用;又再次是高校醫學生的德育培養形式過于單一枯燥,其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和實施效果較差;最后高校德育培養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這些種種原因產生的德育教學差距,直接導致了高校醫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德育培養教育水平不一。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工作,對醫學生來說思想道德問題是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如何開展高校醫學生德育培養教育改革工作,從而使高校醫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全面的身心道德素質,是目前各大高校德育培養教育工作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以下對具體實施的有效途徑進行簡單闡述:一是確立醫學生德育培養的核心素養問題而確定高校德育培養工作的實施定位;二是高度重視高校德育課程的核心意識,要樹立和培養高校醫學生良好的德育培養教育工作,必須科學有效地定位高校德育相關的實踐研究形式及效果,采用不同德育培養的教學目標,細化德育教育的定位角度,以實現德育培養教育的最終目標、近期目標,從而制定穩定發展德育培養的基本目標;三是高校德育課程建設的內涵提升,以存在的德育核心問題為德育課程建設的導向,進一步優化和改善德育課程建設的框架構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的培育,充分發揮高校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四是培育學生德育核心素養需要遵循的原則。在培育學生德育核心素養的課程過程中,本著實事求是、多維互動、潛移默化、德育價值定位的基本原則。運用多維互動的活動方式提高醫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的提高醫學生的全方面素質能力,這對高校醫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只有高校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培養框架,才能確保高校醫學生獲得合理有效地的德育綜合素養培養效果,為高校實現醫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1]劉晟,魏銳,周平艷,師曼,王郢,劉堅,陳有義,劉霞.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課程、教學與評價[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38-45+116.
[2]魯昕.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推進職業院校德育創新——在全國職業院校德育創新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