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幼兒園
學習型區域活動中的有效指導策略
——區域活動優秀案例論文
王蕊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幼兒園
素質教育已成為學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完整兒童”,就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而學習型區域活動則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隱性的、有效的途徑之一。
學習性區域活動是教師依據教育目標,有目的地創設環境,投放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擺弄來完成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幼兒在有秩序的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活動,他們學習的動力、潛力在活動中得到激發。在這種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下,讓幼兒真正享受到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并得到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動力。
在這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有一個新增加的活動“夾夾樂”。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球、彩泥球、彩色塑料球、乒乓球、核桃和小鐵球,讓孩子們用各種筷子嘗試從一個容器夾到另一個容器中。看著這些新鮮的材料,孩子們睜大眼睛躍躍欲試,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魯家呈先來到了這個區,在我們班里,他是個特別活躍的孩子,他沒有理會帶有難易程度標志的指示,首先選擇了夾小鐵球這個最有難度的玩了起來。他信心滿滿的試了幾次,卻一直沒有夾起來。我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他說:“家呈,小鐵球太重了,小手沒有力氣是夾不起來的,我們先練習一下簡單的紙球好嗎?”魯家呈噘噘小嘴搖頭說:“老師我再試幾次,我一定能夾起小鐵球。”看著它一副專注的樣子,我本來想強硬的把材料換了的心猶豫了一下,經過考慮我決定先手把手地教教他,但是沒有很好的效果。魯家呈的動作雖然對了,但手上的力氣堅持不住,用筷子也不太靈活。就這樣,我們試了好一會兒,魯家呈忽然抬頭對我說:“王老師,我有一個好主意,我會用調羹舀,你給我一個調羹吧。”我聽后,心里驚訝了一下,心想:這個小鬼頭點子真多,可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老師制定的內容和目標就都不符合了,而且,如果給了魯家呈調羹,其他的孩子都來要怎么辦?最終我抑制住了心里一個又一個反對的想法,沒有讓他去考慮換材料。而是我從柜子里找出了一個小小的調羹,交給了他。滿臉笑容的魯家呈拿到調羹就開始舀起來。果然很快就舀上來了,而且他發現把容器傾斜一下更容易舀上來。有幾次他都直接舀上來兩顆,然后他會得意地抬頭看著我說:“王老師,你看!
第二天又到了區域活動時間,我刻意又來觀察魯家呈,沒想到這次他主動選擇了用筷子夾紙團和其它簡單的材料,他小心翼翼的夾著,好像已經是個“老手”一樣,嘴里還自己總結著各種經驗教其它的小朋友,他說:“夾小鐵球是很難的,你們得先會夾這些了才能夾起小鐵球的......其它小朋友很佩服的效仿著。過程當中,他的小聰明一一展現,比如:兩根筷子在使用中有時會長短不齊了,他會經常將筷子在桌面上戳一戳再繼續夾;乒乓球又大又圓,有時夾不上來,他會偷偷瞄著我,趁我不注意用筷子撥到另一個盒子里,我把這些有趣的瞬間用手機記錄了下來。同時,自己心中也有了無限的感慨和啟發!
任何一項活動都是在經過籌劃、實踐、改進中不斷完善起來的,在這次的區域活動中,我們也會發現,孩子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材料,他們一開始并不會按照老師設計的難易程度來選擇材料,那么老師要如何引導孩子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魯家呈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跟自己做心理斗爭,比如到底要不要給他調羹,要不要給他換材料。
剛開始的時候,魯家呈選擇夾小鐵球,他并沒有想到自己不能夠夾起來,而是由于他喜歡小鐵球。當我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的時,他還是沒有放棄這個材料,魯家呈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小鐵球吸引了。但他經過嘗試已經知道用筷子夾小鐵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他又很想玩小鐵球,怎么辦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他想證明自己是可以的。當時我的內心十分矛盾,因為,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心中是有固定目標的。但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他調羹。在隨后第二天的活動中,魯家呈在選擇材料上出乎我意料的進行了自我調整,我想,這是他在有了第一次“先用筷子失敗又用調羹成功”的經驗以后,得到了一種自我啟發,自己尋找解決點的又一次嘗試。到這時,我不僅沒有了內心的矛盾,反而很慶幸也更堅定了自己的做法。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觀察要體現活動的目標和價值。觀察,是教師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主要的指導策略。通過在活動中不斷的體會、摸索,我覺得應該注重觀察以下內容:1、看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環境能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材料是否充足等。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幼兒某些出奇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輕指責、評判。如果在活動中遇到類似上面案例中的情況,教師一定要細心地觀察,不要操之過急,幼兒心中那小小的天地肯定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奇。2、重點觀察分析幼兒在活動中的所作所為。比如:觀察幼兒的興趣需要有哪些,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做,他們在活動中遇到了什么樣的情況,想了什么樣的辦法,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尤其要把幼兒活動中遇到的困難一一記下,針對對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情感態度特點和個性差異等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二)跟隨孩子的需要適時調整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師想象出的幼兒根據活動應該達到的某些技能,很多時候,我們過于強調自己設定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興趣需要。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知識、行為的重新建構過程。魯家呈要玩小鐵球,但按活動的要求他并不能達到,怎么辦呢?魯家呈通過自我的調整,尋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范疇。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魯家呈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我選擇了尊重魯家呈的興趣、能力、發展水平以及經驗學習方式,使他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興趣的滿足,在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后,又得到了更多成功的體驗。
(三)尊重孩子自我發展的創造性行為。《指南》中說“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指南》,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當魯家呈選擇區域進行活動后,我沒有第一時間去干擾他,而是耐心的觀察,看看他是怎樣進行嘗試的,在他遇到了確實的困難后,我對他進行了指導、幫助。一開始,我從預定目標出發,想轉移魯家呈的興趣,但這個困難實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進行幫助,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魯家呈的要求,先讓他用調羹來舀,從魯家呈原有的能力上逐步進行提高,這樣既保護了魯家呈嘗試的積極性,又提高了魯家呈手的靈活控制能力。
(四)教師要學會積極等待,適時介入。當幼兒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出現困難時,教師不要急于介入,應該給幼兒一定的時間充分的操作、探索,從而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魯家呈在我轉移他的興趣時,追隨了我,那么可能魯家呈的困難就不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這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魯家呈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了魯家呈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魯家呈了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沖突,從而進行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幼兒教師要在區域活動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觀察、分析、總結經驗的能力,針對幼兒的興趣、發展水平及時調整目標,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能動性,支持幼兒的探索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促進幼兒經驗的積累,使孩子在活動中的每個環節都得到興趣的滿足和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