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共生物流平臺聯合創始人COO 劉春生
打造“三層模式”真正實現雙盈
點評:共生物流平臺聯合創始人COO 劉春生

中小物流企業聯盟,以零擔物流企業需求最大,從目前的情況看,零擔物流企業聯盟最多,但是零擔物流聯盟的挑戰也最大,如何解決,目前并沒有好的標桿參照,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影響因素:
零擔專線市場層層的外包關系是最大問題,擠掉競爭對手的方法,不外乎低價格、人脈關系等方式,其中尤其以低價格作為殺手锏,這樣不但攤薄了行業利潤,而且也在大多數時候喪失了彼此之間合作的空間。因為接到貨源運價偏低,利潤很薄,這樣如果再轉手找其它物流公司來運,基本無利可圖。結果往往造成說好的合作,變成了進一步的競爭,自然難有出路
物流行業缺乏誠信,在這樣的環境中去聯盟合作,可想而知困難有多大,持續性更是充滿挑戰,零擔專線業務有小批量、多頻次、運費小的特征,而加盟體系又無法保障質量的一致性,這樣各加盟商各懷心事的服務參差不齊,貨源方滿意度得不到保障,更換供應商成為常態;
信息化程度低,如果要建立有效的持久聯盟,通過信息平臺的統一共享是最有效的方法,否則將成為空談,但一直以來很多專線都不愿意把客戶資源共享出來,又何來“加盟”?所以還具備共享的思想才是“加盟”的瓶頸。
管理配套機制不足,利潤分配不均,松散的加盟只是短期行為,“一夜情”是無出路的。
缺乏行業標準,配套不足,目前聯盟的形式內容沒有統一的標準,更關鍵的是車型、信息系統、價格體系、服務質量、物流設備等細節方面的標準也缺失,標準不一自然效率就低。
同質化嚴重,簡單加盟的太多,自然受傷的就多,沒有真正產生加盟后的新的核心競爭力,在存量的市場上沒有優勢,在增量的市場上怎能會有突破?
如要健康發展,我認為,首先必須解決從“博弈關系”走上一種“增盈分成、盈虧共擔”的模式,像“共生物流平臺+中小微”模式就是團結眾多中小物流公司,替代大型的物流公司,讓中小物流公司連接一手貨上天、讓中小物流直采到車落地,打造一個扁平的“廠家——物流公司——車的”三層模式,而且通過平臺的在線交易獲得比中小微更低的資金成本、人力成本、稅務成本等,這些成本可以保證低于行業的成本水平,而共生平臺從中獲取增盈分成部分,真正實現雙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