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互聯網+”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外貿英語函電教學的現存問題及原因,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外貿英語函電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C-0139-02
一、“互聯網+”的概念及特征
(一)“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是指將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服務業、生產制造業等行業融合的創新計劃,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互聯網2.0+創新2.0”的經濟創新模式。雖然我國的“互聯網+”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但它對我國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已不可忽視,例如互聯網+銀行形成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院”形成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學校”形成互聯網教育等。由此可見,隨著這種經濟創新新模式的滲透,社會各行各業都被廣泛影響,它對于我國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的影響也不例外。
(二)“互聯網+”的特征
“互聯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各行各業的跨界融合,使得創新的基礎更加堅實,從研發到產品制造的路徑更垂直,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的變革開發;二是互聯網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們在互聯網上形成了虛擬的社會,從而產生了虛擬社會治理這種新的社會治理模式;三是發揮互聯網思維的特質就是引領時代,創造新的發展模式,使我國從粗放型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逐漸轉變為創新驅動發展方式這條道路上來;四是化解了制約創新的環節,把相對獨立的創新連接起來了,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由人的需求決定市場驅動,讓積極創業的人有實現價值的機會;五是連接一切,將全行業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互聯網+”背景下外貿英語函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外貿英語函電教師主要有兩類:一是英語語言水平較高,功底扎實,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很強,但是缺乏從事外貿工作的經歷,沒有實際的對外貿易工作經驗。這些老師在課程中多以精讀的方式來教授函電,對信函逐句翻譯,當遇到外貿術語時,由于沒有在工作中實際體會過,導致其對外貿知識理解程度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理解其精髓。二是有外貿工作經驗,具有豐富的外貿專業知識,能把外貿英語函電課當做國際貿易實務課,給同學們分享許多工作經驗,但是其英語水平較弱,只能滿足外貿行業應用,在精講語句結構時存在不足。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是外語與外貿相結合的一門課,缺一不可。
(二)實踐教學環節跟不上“互聯網+”背景下外貿函電課程的發展
以往外貿英語函電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集中在培養學生的外貿函電的讀寫能力,只要求學生掌握在企業對外貿易中常用的英語函電的表達術語和方法,教學呆板,不夠靈活,不能處理貿易中的一些突發情況,只是讓學生熟悉對外貿易業務的各個環節,但是對于學生英語的即時溝通能力和根據不同形勢下要求準確把握各種函電寫作原則的能力沒有重視,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創新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下,跨境電商發展越來越快速,對外貿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英語溝通能力、信函的撰寫。由于互聯網的普及,現在的交流方式不僅只有電子郵件,還有很多網絡即時通訊軟件,如Skype、QQ和微信等,這些一方面對人員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要求很高,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能給客戶良好的印象,幫助企業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取得訂單。另一方面現在交流的話題不像以往只圍繞訂單展開,還會涉及一些私人話題,這增加了生意談判成功的機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企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國外企業每天都會面對大量相似的郵件,如何能讓郵件從中脫穎而出,郵件信函主題詞的撰寫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如今所寫的信函不能像以往的寫作風格,不只是寫作格式、單詞和句型的學習,而要抓住客戶的心理需求。
三、對“互聯網+”背景下外貿英語函電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要緊跟時代發展
1.教師通過創建網絡互動平臺,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互聯網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和外貿工作經驗,還要掌握網絡信息搜索技術、PPT制作技術和建立個人教學網站的技術,建立師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平臺,教師在開課前基于教學內容,搜集并整理相關電子資源以備日后上傳給學生。
教師要打破傳統布置作業的方式,借助即時聊天工具(如QQ、微信和Skype)和互動平臺(如微博等)等多種不同的渠道去給學生布置作業,也會激起學生通過移動終端來完成自己作業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這些通訊軟件在課堂或者課外進行商務英語口語限時模擬,迫使學生用精準和簡練的英語表達出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網絡互動平臺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教師將資源共享給學生,還能幫助學生即時解決疑難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會照搬照抄,不會靈活應變。
2.擴展教學內容,增加課外知識的補充和推薦
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在B2B網站從尋找客戶到簽約的整個過程,并提供學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網站,如B2B網站的向導、中國制造網和阿里巴巴等。教師要教會學生用這些網站,樹立他們利用網絡的意識,例如,在做實訓項目“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時,教師通過互聯網向學生展示尋找客戶的途徑,首先導入廣交會官網,了解行情,再連接阿里巴巴或者百度,比較推廣費的情況,并做投資成本的比較分析,培養學生投資成本評估能力。
3.運用微課教學
由于函電教學的實用性比較強,如果一味地口頭講解信函的格式和寫作技巧,很難讓學生產生真切的感受,為了寫出符合國際貿易真實場景的信函,微課情景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報盤和還盤這一章節時,教師在微課講解過程中完全可以設計特定的情景,根據外貿實際情況,設計各種角色,由老師扮演或學生扮演,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增加吸引力,通過視頻教學,使學生更快速地消化各種理論知識。
(二)加強實踐操作和模擬仿真教學
1.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模擬函電發文
在實踐中,教師先將學生分組,3至4人為一組,每一組都申請一個淘寶賬戶并在阿里巴巴登錄,各小組分別以不同企業中業務員的身份模擬對外貿易磋商的整個過程。例如在詢盤的磋商,某一小組在平臺上選擇發布本公司需要購買的目標產品,同時模擬給目標供貨商撰寫詢盤,將該詢盤發送到其它小組郵箱中,詢盤的內容是要求其了解貨源、產地價格及包裝、保險等問題,其它小組通過搜集信息,再以某公司的名義寫一封英文信函對發布詢盤小組報價。教師要收集發布詢盤小組所寫的詢盤內容和其它小組回復的函電內容,對這些內容評閱后,選取一些有針對性的信函進行集中學習,講出其中不切合實際的地方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向每個小組及時反饋信息。
2.將SimTrade平臺融入外貿函電教學
SimTrade操作平臺是基于互聯網開發出來的虛擬外貿交易平臺,它融合了外貿實務和外貿英文函電等課程,總結了整個外貿行業的最新流程和慣例,在互聯網上建立模擬真實國際貿易環境的虛擬平臺,是互聯網時代模擬教學的全新概念。學校要加強SimTrade實訓平臺的建設,在進行實訓平臺操作教學時,教師要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負責外貿流程中不同的環節,然后教師分配模擬項目,不同小組參與不同的外貿流程,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扮演不同的業務角色,不同小組之間通過信函,處理各種事物,最終完成貿易任務,實習中的各個環節相互聯系在一起,共同組成了模擬外貿環境。通過SimTrade虛擬交易平臺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各種業務技巧,還使學生切身體會了外貿交易過程中各個環節和機構之間的互動關系,真正了解了各個環節之間的運作方式,為以后學生參加工作處理各種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曉娜.淺談“互聯網+”背景下《外貿英文函電》的研究分析[J].中國商論,2016(18)
[2]周曼玲.微課在高職高專外貿英語函電教學運用探析[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
【作者簡介】羅貴球(1976— ),女,壯族,廣西欽州人,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英語課程論。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