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鳳
摘要:通過分析廣西國有黃冕林場種苗的發展現狀,找出了黃冕林場種苗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基礎上的黃冕林場種苗問題的解決對策,包括加大種苗資金投入,建設科學的良種繁育體系,實現品種多樣化,加強科技支撐,加快體制機制改革等。
關鍵詞:種苗;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14702
1 黃冕林場林木種苗生產情況分析
黃冕林場中心苗圃始建于2000年初,現有兩個苗圃,均屬場屬國有苗圃,總經營面積451畝,一個是場內中心苗圃,位于波寨分場上林園林區(401畝);另一個是場外環江臨時租賃苗圃(50畝)。該林場主要培育的樹種為桉樹、馬尾松、杉,桉樹品種為巨尾桉廣林9號及尾巨桉32-29號,均來自廣西林科院、東門林場、自治區種苗示范基地品系;馬尾松種源來自忻城縣古逢松和寧明縣桐棉松;杉樹種源來自融水縣貝江河林場和百色市老山林場。所用的種源都通過省級良種審認定,年培育各類苗木超700多萬株。
截止2014年苗圃培育用材樹種苗木202.7萬株,其中2013年留存苗木75.6萬株,2014年上半年新育苗127.1萬株。育苗品種主要是桉樹、香樟、杉木、馬尾松和臺灣榿木等樹種。苗木按育苗品種及育苗方式分:桉組培輕基質苗60.2萬株;馬尾松實生輕基質苗35.2萬株;杉組培移栽苗10.4萬株,杉實生營養杯苗38.5萬株;珍貴樹種38.2為萬株,其中紅豆杉6.9萬株、香樟苗木30萬株(組培移栽苗26.7萬株、裸根實生苗3.3萬株)、銀杏營養杯實生苗1.3萬株;臺灣榿木營養杯實生苗16.2萬株;楠木裸根實生苗4.0萬株。
2 林場種苗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苗圃基礎設施條件差
苗圃由于沒有專項資金投入,投資大和勞動力強度大,灌溉時蓄水池和溝渠的缺乏以及灌溉基礎設施的落后等,都會直接影響苗木的質量和數量。雖然我國的林場種苗業已經走過了很多年的發展進程,但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到位,種苗布局仍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再加上苗圃經營管理粗放,科技含量少,生產周期長,產品價值低,產出的苗木在市場上難以立足,對社會進步、生態保護以及經濟發展難以發揮預期的效果,這不僅妨礙了苗圃舊潛力的充分發揮,也束縛了苗圃的再生產能力。
2.2 林木良種生產供應不足,林木水平低下
雖然近年來黃冕林場的林木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良種化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現有的油茶、杉木等均出自于遺傳改良程度不高的初級采穗圃和初級種子園。因為發展滯后的良種基地建設,林業發展需要的良種生產數量得不到滿足。種苗結構不合理,良種供給不足,特別是現階段造林綠化急需的一些珍貴樹種、鄉土樹種、經濟價值高的經濟林樹種供應不足,如紅椎、柚木、油茶等,致使這些樹種造林用苗難,而常規普通種苗明顯過剩。
2.3 林木種苗質量欠優
林木種苗質量欠優主要體現在:①育苗時未使用合格種子或良種育苗;②育苗技術落后。未考慮當地自然條件(水分、氣候、土壤、養分等)的特殊性來進行育苗,相應的技術措施也沒有恰當采用;③沒有有效的管理質量的機制,在近兩年雖然頒布了《種子法》,但《種子法》的有關規章或法規廣西省還沒有頒布實施,且配套的種苗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備,經費短缺,沒有打造一支專業的育苗團隊,現有的育苗人員管理素質較低,在出現種苗質量事故時難以做出及時的急救行為。
2.4 建設規模分散,技術手段落后
從整體上看林木種苗生產屬于原始、落后的生產手段,新興的截根育苗等一系列技術還未全面推廣應用于市場。再加上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以及傳統的小農經濟在我國根深蒂固,目前還難以立即擺脫,因此,生產還比較分散。
2.5 質量監理和市場信息服務機制不健全
種苗信息服務機構之間的信息傳播滯后,加上周邊地方政府對林木種苗質量監管不夠,有部分假冒偽劣、價格低廉的產品以次充好流入市場,造成黃冕林場林木種苗外調遭受社會影響,導致苗木的銷售渠道受阻,大量的產品積壓在庫,已經嚴重損害了對種苗生產單位的經濟效益,挫傷了種苗生產者的積極性。
3 黃冕林區林木種苗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加大苗圃種植面積,建立科學的林木良種繁育體系
良種繁育基地應該加快種植結構的調整,加大苗圃種植面積,根據當地的特殊自然條件建設良種基地,積極主動地實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如:育苗定點等。還要充分利用塑料大棚來培育花木品種,加強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最終實現苗木研究、生產、銷售的一體化目標。
3.2 加大種苗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改良酸堿度大、土層較薄的土壤,增加科技含量,培育優質壯苗,可以通過建設“V”型水渠、蓄水池和利用先進的科技田間管理技術手段。利用林業工程建設的特點,盡快地培育或引進能夠抵御西部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品種,如:綠化美化樹種、草籽和花卉等。還要注重研究先進栽培模式,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推廣應用,定期組織種苗人員參加相關的技術培訓。引進林木種子采集和貯藏的先進科技成果,提高種子利用率。
3.3 實現品種多樣化,適應城鄉造林綠化
改變單一的生產經營模式,積極調整品種結構,著力建立以培育園林綠化移植苗木和荒山造林容器苗木為主的兩大種苗生產體系。培育高端優質苗木,滿足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增加種苗市場的競爭力,以期林場種苗逐步朝著多品種、多層次、多方位、高水平的方向邁進。
3.4 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實行信息服務制度
種苗單位可以通過實行股份制來創新現有苗圃管理制度,以期調動多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多方的主觀能動性。為了進一步推動發展職工自營經濟,要鼓勵職工個人經營和發展苗圃,政府和單位可以在政策和資金上支持和扶助有意愿從事種苗培育和經營的職工,客觀上為員工營造一種公平自由的發展氛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將職工的個人利益與單位的經濟效益進行了緊密的接連與結合。與此同時,要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銷售服務管理平臺,且適應現代化市場的需要,拓寬種苗銷售渠道,實現銷售信息數字化與信息化。同時建立林木種苗質量管理聯防體系,整頓林木種苗市場,嚴厲打擊查處非法生產、制造假冒偽劣種苗等違法行為,確保林木種苗質量。
3.5 加強科技支撐和人才隊伍建設
建設良種基地要有先進的科研成果的支撐,因此,良種基地應當積極主動地增加與各科研院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虛心聆聽相關指導專家和院士對良種基地建設的意見和建議,與科研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具體明確雙方的合作目標和具體的合作任務,可以促進科研生產管理一體化,實現資金、技術、資源及人才的優化配置,加大對重點良種基地的科技投入。與此同時,應該建立員工激勵機制,培育、招納、引進、吸收、保留大批的專業技術人才,定期組織基地技術人員積極主動地參加科研院校的相關專業培訓課程,鼓勵基地技術人員出國深造,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爭取在種苗系統內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提升良種基地技術人員的管理能力,為重點良種基地培育出一支具有強專業性的、高素質的和穩定的技術管理隊伍。
參考文獻:
[1]王 濤,韋書遠,聶榮勝,等.廣西國有黃冕林場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7):84~87.
[2]陸克宇,吳長凱.黃冕林場珍貴樹種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6,10(5):53~54.
[3]韋振盛.廣西國營黃冕林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2,50(8):79~80.
[4]高定軍,劉偉,張新明. 桃江縣板溪國有林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其對策[J]. 綠色科技,2017(1):126~127,129.
[5]韋振盛. 廣西國有黃冕林場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 綠色科技,2016(9):88~89.
[6]彭凱,蔣雪剛,唐富貴. 黃冕林場場外造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防護林科技,2016(2):70~71,77.
[7]耿 凱,馮林霞,楊燕紅. 國有黃冕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 綠色科技,2014(11):63~65.
[8]陳永富,林夏珍,方道友. 鄉村林場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 浙江林學院學報,1997(2):91~95.
[9]陳奮德. 關于國有林場發展中的問題為對策[J]. 林業財務與會計,1996(1):25~26.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problems of seedling in Huangmian forest farmland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Huangmian State Forest Farm seedlings.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th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mian forest farmland.
Key words: planting seedlings; problems;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