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摘 要】在聲樂演唱中,出色的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是聲樂藝術表演的最高境界。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的培養非常重要。當前的音樂教學,過于重視聲樂教學的發聲技巧,忽視了聲樂教學中的藝術表現力。本文對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聲樂教學;藝術表現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51-01
一、藝術表現力在聲樂教學中的地位
一直以來,聲樂教學過于重視聲樂演唱技巧,忽視了對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在聲樂界,部分音樂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聲樂技巧,就可以演唱各種歌曲,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授學生演唱和發聲技巧,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在于其對歌曲的理解,通過歌聲把生動的形象傳達給聽眾,引起聽眾的共鳴。這種太過于重視技巧而忽視培養學生藝術表現力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成為真正的音樂人。
聲樂演唱是一門綜合性藝術,作曲家將作品創作出來之后,通過演唱者將情感傳達給聽眾,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聲樂演唱是有深厚的美學根源的,它可以通過歌聲來表達演唱者的內心感受。一直以來,我國許多優秀的聲樂演唱家都非常重視藝術表現力。聲樂演唱是一種表演形式,聲樂演唱家需要對作品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再利用歌聲將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傳達給觀眾,這是聲樂演唱者必須具備的藝術能力。聲樂演唱中所有的技巧和要素都是情感表達的工具,聲樂演唱的技巧要與情感相融合。
二、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表現力的方式
(一)科學的發聲方式
要想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必須將學生帶到音樂表演的情感當中去,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藝術表現力。聲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歌唱熱情和科學的歌唱技巧,激發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情感共鳴。聲樂教學的關鍵就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式,掌握溫和、自然的聲線,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歌曲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但是,在較多的歌唱案例中,學生的發聲方法不能準確表達作品的藝術形象,因此,聲樂教師應該讓學生先找準氣息再練習發聲,指導學生以輕聲為主,確立發聲標準,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歌唱姿態練習發聲技能,以正確的訓練方式和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歌唱作品,通過全方位的訓練,讓學生在演唱過程中能夠協調好身體的各個部位,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
(二)熟悉歌曲的曲譜
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有其創作背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
聲樂演唱者想要用歌聲來抒發自身感受,必須要熟悉歌曲內容和音樂,這樣才能表達歌曲的內涵。聲樂歌唱是歌曲的二次創作,聲樂演唱者必須深入了解歌曲創作背景,才能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歌詞的理解和體會,最終把握好歌曲的演唱技巧。
曲譜本身是無聲的,但是蘊含著創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內涵,表達多樣的藝術技巧。曲譜是歌曲的內涵與靈魂,聲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掌握曲譜內涵,每一首歌曲都是經過了藝術加工,將精美的歌詞作為歌唱的基礎,通過歌唱者豐富的曲調,以及歌唱熱情,將情感和歌曲完美融合,用演唱者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將音樂的情感完美展現出來。
(三)掌握歌曲的節奏
準確把握樂曲的節奏,對聲樂演唱非常重要。演唱者如果在演唱過程中忽視節奏的快慢和輕重,就會使歌曲的音樂表現力下降。節奏是展現音樂表現力的關鍵,在演唱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聲樂演唱規范,把握歌曲演唱的重點,否則會影響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和情感表達。
三、結語
任何形式的藝術表現都不能拘泥于對技巧的運用,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在講授歌唱技巧的時候,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對音樂的熱情,教師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感動學生,同時也打動自己。在課堂上,教師要將每一首歌曲的內涵通過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對聲樂的熱情,渲染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充滿激情。
參考文獻:
[1]于文婧.淺析聲樂教學中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3,(07):164.
[2]曹文利.聲樂教學中歌唱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初探[J].青海師專學報,2009,(04):117-120.
[3]徐黎鐘.淺談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中國音樂,2006,(04):194-196.
作者簡介:
張 楠(1983- ),男,商丘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聲樂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