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玲
【摘 要】聲樂課程是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更好地適應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和學生實際應用需要,本文著眼建立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經驗,形成了“教、演、賽、訓、研”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為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啟示。
【關鍵詞】高職高專;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63-01
一、合理規劃課堂教學模式,突出教學環節的科學性
課堂教學是聲樂教學的基礎。傳統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基本是采取集體課、小組課為主要教學方式,由教師講授和指導學生試唱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存在授課時師生互動不夠、理論和實踐課程占比不科學等問題。因此,深化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要從課程設置、教學形式等進行轉型突破。一是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課程設置,合理安排課堂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重,在聲樂教學內容、課時等方面給予科學定位。采取理論大課、練習小課及“一對一”授課等形式,確保理論和實踐課程合理配置,逐步擴大實踐教學占比,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練習和提高。二是科學搭配教學方法。聲樂理論授課進行集體授課,對理論知識進行集中講解。實踐課程應運用科學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采取小組課和“一對一”授課,運用練習、互動、分層分步等不同方法因材施教,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演唱技巧和練習方法。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通過小組課學生演練互相觀摩學習,達到增進知識理解、取長補短的目的。三是科學規劃教材資源。應突出幼兒歌曲演唱練習和編排的特點,正確把握學前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選用適宜的聲樂教材,不能用聲樂表演等專業類教材代替。要經常深入幼兒園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實際編排創作一批幼兒歌曲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檢驗。
二、合理設置課外專業活動,強化實踐訓練的輔助性
科學組織開展聲樂課外活動,有助于全面提升專業學生聲樂實際應用技能。要堅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寓教于樂、注重操作,采取社會化運作方式,通過演、賽、訓等多種方式,合理安排課外聲樂實踐活動。一是搭建聲樂實踐訓練平臺。立足實際建立校內實踐場所,開展聲樂觀摩會、聲樂才藝比拼、幼兒聲樂成品展示等演練活動;采取“校園合作”方式,組建各類幼兒實踐教學和藝術教學基地;采取課堂教師指導、課余自主訓練、校外入園應用等渠道,組織學生模擬仿真幼兒聲樂教學活動,入園開展觀摩學習和實踐鍛煉。二是經常開展聲樂表演活動。聯合校外幼兒園開展社會舞臺演出,由學生組織聲樂節目編排和演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設計組織協調能力,展示聲學習效果。同時,在校內依托課堂,開展一些小型聲樂表演活動,實現技能練習經常化和常態化。三是打造校內聲樂技能競賽精品。圍繞提高專業學生聲樂技能和幼兒教學水平,設計和開展各類聲樂精品競賽活動,在競賽中組織專業學生編排一批幼兒唱練歌曲作品等。同時,建立和完善競賽的組織和考核制度,逐步實現技能競賽制度化和規范化。
三、合理分析研判實驗效果,注重教學研究的實用性
推進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改革,應注重在實踐中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總結規律,推動教學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前進。一是抓好日常教學實驗。在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上大膽嘗試,采取分班試行、分組實驗、分段分析、對比分析等方式,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安排,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周期實驗,定期分析研判實驗效果,選擇效果好的積極推進,對效果不明顯或方式不恰當的要及時改進和調整。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驗,科學確定聲樂教學理論和實踐教學比重、教學形式和方法的應用、課堂教材的選用等事宜,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和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二是抓好專業教研活動。采取互動教學、互助學習、走園觀摩、實踐模擬等具有改革性和實用性的方法,運用邊學習、邊實踐的方式,大力拓展在工作中學習的“走園”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開展課堂理論教學,到幼兒園觀摩實際教學工作,與教師一同進行聽評課、教學研討和實訓鍛煉,幫助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和消化所學理論,增強實際工作能力。院校應定期組織教學觀摩和交流研討活動,采取院內聽課評課等方式,共同推動教學改革工作取得實際效果。
三是抓好科研課題工作。把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納入校級或省市級課題研究體系,積極推進課題立項和攻關,組織師資力量結合日常教學改革進行課題研究,及時總結推廣研究成果,使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新業態需要。
參考文獻:
[1]陽賽玉.對高職高專聲樂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藝術科技,2013(10).
[2]呂飛.新時期高職高專聲樂教學改革的探討[J].藝術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