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潔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219-01
1 課前預習的必要性
課前預習其實是學生的自主課前學習。通過預習,學生解決了一些自己能夠學會的知識,發現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什么是課文的重難點,對所要學習的課文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主動聽講,積極學習。
而如今很多學生預習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完成課前預習。主要是教師缺乏指導,家長缺少配合,學生缺少重視和練習。 要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能力,首先必須要讓學生先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明確預習的要求,并堅持實踐,長此以往一定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1 充分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效率
夸美紐斯說:一切后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即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通過充分地預習,學生能夠準確地發現自己的薄弱處,那么在課堂聽講時就可以帶著問題去學習,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講,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地學習。如此,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1.2 充分的預習,能提高自學能力
預習,其實是一個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過程,這實際上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文化知識,更是學習如何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堅持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會不斷提高。
1.3 充分的預習,能豐富學生知識
學生在預習新課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的疑問與不解,此時學生會產生迫切地想要解決疑惑的愿望。教師順勢引導他們通過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去解決預習中的疑惑,從而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2 課前預習的有效方法
課前預習,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語文學習中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課前預習,是讓學生嘗試自學,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預習習慣的培養,清清楚楚地明確預習的要求,扎扎實實地教會學生語文預習的方法。
2.1 朗讀
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正確、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課前預習,有助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那么,在聽課時就能做到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聽講。所以,朗讀是課前預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預習課文時,筆者要求學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四個不”——不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從而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在讀中悟理、悟情、悟法,并發現疑問。在朗讀時,可以讓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讀,如大聲朗讀,輕聲讀,默讀等,以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2.2 圈劃
課前預習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文中標好自然段的序號,然后圈劃出文中的二會字和生字,注上拼音,練習書寫生字,盡量做到學會寫生字。如果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通過查找詞典上的解釋,或者上課時仔細聽、認真記,來解決問題。
2.3 查意思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了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運用詞典等工具書查找詞語的意思,學習字詞的音、形、義,并將字詞的意思記錄在書上,以便在學習、閱讀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特別是文中的一些多義字,要讓學生在預習時結合詞典上的解釋、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鼓勵學生反復閱讀理解。
2.4 拓展
在我們的課文中,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泛,一些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如人物概況、寫作背景,學生對此都不是很了解。比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課中,學生對王維的生平事跡、以及獨自一人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體驗缺乏了解。于是,筆者讓學生在課前搜集王維的生平,了解他當時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離家兩年,獨自在外求學的艱辛與對家的思念。學生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預習工作,搜集了相關的信息和資料,了解了詩人的背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也就能理解王維獨在異鄉的孤寂,對家鄉、對親人無比的思念,為課文的學習做好充分地準備。
2.5 思考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問題。那么,面對困惑和疑問,部分學生就會認為反正老師會在上課時講解,就不愿意花時間去思考、去尋找答案,逐漸養成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于是,筆者教學生從課題、課后習題等方面提出問題,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書上標注出來,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學習如何質疑,并鼓勵他們開動腦筋,嘗試著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學生明確預習要求,學會預習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自主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需要花大量的功夫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可以有意識、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3.1 教師指導預習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要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認真鉆研教材,布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預習作業;對于預習的檢測,必須要落到實處,不敷衍了事。
3.2 學生合作預習
在學生漸漸掌握預習方式之后,教師就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以自愿為原則組成學習合作小組,根據學到的預習方法,一起預習,互幫互助,促進共同成長,在小組中、在班級中逐漸形成濃厚的預習氛圍。
3.3 學生自主預習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把預習當做一種興趣、一種必需。這樣,在教師的預習要求下,學生就能夠自覺地、主動地進行預習,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
在經歷了教師指導、同學互助和自主預習這三個階段的練習后,學生逐漸把握了預習的思路與方法,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獨立的預習能力。當然,教師的點撥、指導也非常重要,必要時給予他們鼓勵與幫助,使他們發揮聰明才智,達到良好的預習效果。
總之,課前預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課前預習,能積極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更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