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玲 西安翻譯學院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的各級管理層,為了保護其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協調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為完整的體系。隨著民辦高校已經進入內涵發展的轉折期,會面臨環境變化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內部控制的建設對民辦高校的長遠健康發展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完善的內部控制要遵循五項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和適應性原則,在紛繁復雜的環境與因素影響下,民辦企業構建并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必須以五項原則為準繩,其中制衡性原則尤為重要。
內部控制制衡性原則是指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制衡性原則要求企業完成某項工作必須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和環節;同時,還要求履行內部控制監督職責的機構或人員具有良好的獨立性。制衡性原則在企內部控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障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在民辦高校內部控制中也應該重視制衡性原則。
(一)不能有效落實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所謂不相容職務是指那些如果由一個人擔任,既可能發生錯誤和舞弊行為,又可能掩蓋其錯誤和弊端行為的職務。不相容職務分離的核心是“內部牽制”,它要求每項經濟業務都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或人員的處理,使得單個人或部門的工作必須與其他人或部門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聯系,并受其監督和制約。在現實環境中,很多民辦高校還沒有完全打破家族式治理的現狀,并不能完全遵守這一做法,比如沒有獨立的審計部門,或者考慮成本問題審計部門和會計部門合二為一,有時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同一筆業務的承擔人和審核人為一人負責,比如后勤部門有時會是整件重要事件的唯一參與部門等,使得某些部門領導或者某些人員既當隊員又做裁判,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極易滋生腐敗現象,使國家和學校的資金安全受到威脅。
(二)內部監督過程缺乏獨立性。民辦高校的資金特別是高層適用民辦高校的資金缺乏有效監督,雖然各個民辦高校都有監事會,但是還是來自和舉辦者有親屬關系的人,這些監督權等于是從高層下放的或者說是由高層控制的,而權利的制衡又是內部控制制衡原則的首要問題,民辦高校的這種現狀,使得權力制衡形同虛設,大大加大了內部控制的風險。
(一)民辦高校內部治理機構不合理。在民辦高校發展初期,規模較小,一般學校的大小決策都有一人說了算,舉辦者的個人作風影響整個學校,這種情況在初期是有利于民辦學校發展的,容易凝聚人心,抵御外部風險。但是隨著民辦學校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學校規模的日益擴大,有些舉辦者或者其繼承人開始從學校外部聘用校長來管理學校,董事會具有決策權,但是由于多年積淀下來的運行機制,家族利益的根深蒂固,學校聘用過來的校長好多決策都得不到實施。
(二)民辦高校權責分配不平衡。民辦院校的資金來源大部分是學費,各級領導權利和責任的劃分主要是依賴招生工作及生源的多少,在現階段在缺乏制衡性機制,內部控制不健全情況下,每年招生多的專業就會獲得在日常運行、科研經費、教學經費的大幅度傾斜,而對這些資金使用又不加以控制,不僅對學校資金無緣無故的浪費。
(三)民辦院校缺乏業務流程的控制。業務流程控制,要求每項業務的授權、記錄、審核、驗收要有不同的人員擔任,考慮成本效益原則,民辦高校很少將這些不相容的職務相分離。隨著國家對民辦高校科研、實驗室等的加大扶持,這種業務流程的不規范現象也會威脅到民辦院校及國家的資金安全。
(一)完善民辦高校內部治理機構。民辦高校要想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要穩步實現轉型發展,必須全面重視內部控制的改革,內部制衡機制又是內部控制的靈魂,而完善的內部治理機構是首要保障,所以改變內部治理機構是實現內部制衡機制良好運行的必要條件,鼓勵民辦高校重視人才,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引進高級人才治理學校,擯棄家族式的過時做法,選好掌舵人,并將權力和責任下放給校長。
(二)正確處理民辦高校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問題。近些年來,國家對民辦高校的扶持力度在不斷加大,其科研及教學方面的資金逐漸的和公辦高校基本是同等待遇,在國家大量資金支持的前提下,民辦高校要逐步完善內部機構和平衡權責分配,以民辦高校的未來長遠發展為目標,以人為本,設置符合學校特點的內部機構體系,考慮各方面問題明確權責。
(三)重視民辦院校的業務流程控制。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必須貫徹不相容職務分工的原則,其內容包括:1.對每一項業務(特別是相對重要的業務)不能完全由同一人或者同一部門經辦;2.錢、賬、物分管,例如,倉庫保管員負責原材料的收、發、存和管理工作,并負責登記原材料的數量,而相關的賬務處理則由會計人員負責;3.有健全嚴格的憑證制度。民辦學校對各項業務特別是重大事項的授權、記錄、審核、驗收要做到專人負責,以及定期的對重大事項進行復核。這些都需要由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且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讓內部控制的良性循環貫穿業務始終。
[1]胡建波,師艷.由“堵”到“疏”看民辦高校內部控制的基本點——以西安歐亞學院為例[J].會計之友,2017,(10):123-126.
[2]趙麗.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制衡性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7,(26):256+258.
[3]張怡.淺談企業內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則[J].商業經濟,2011,(20):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