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業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前言:近年來,人們在制定理財規劃的過程中,保險投資已逐漸成為熱門首選。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個人理財的方式和觀念較之前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投資行為逐漸呈現出多途徑、多渠道、多樣化等特征,而增值和保值也成為了個人理財規劃的主要目標。
人們開展理財規劃,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財富的增值和保值,規避資金風險,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并以此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縱觀當前的個人理財現狀,發現不管是任何一個環節均與保險息息相關,尤其在是理財產品的組合上。
不管是任何類型的理財產品,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而由于該問題的存在,也時常讓理財者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保險具有補償損失和分散風險的功能,將其應用于理財產品組合中具有著十分關鍵的現實意義。所謂“補償損失”,即結合合同規定,保險人將保險費用補償給遭遇危難而帶來經濟損失的被保險人,以此實現保險補償損失的功能。“風險分散”,即將個人遭遇的人身傷害和災害事故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通過保費收取的方式,分攤給被保險人,以此實現保險的分散風險功能。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過程中,金錢往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了確保資產計劃的合理性,就應科學、明確的管理資產,并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實際價值。而通過保險,可有效解決家庭生活、增加收入等問題,并可幫助人們合理避稅,為后代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例如,保險中的創業基金,便可為后代創業創造良好的經濟基礎;而人壽保險的賠付款無需繳納稅款,具備合理避稅的功能。因此,保險的財產增值和保值功能通常體現在投資和避稅上,其為個人理財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1]。
很多情況下,人們都習慣性將投資和理財混為一談,甚至將兩者置于同等高度,但這一觀點并不正確。所謂個人理財,即制定出可科學、合理的財務資源應用規劃,并以此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從這一角度來看,理財活動具有較明確的目的性,即實現人生理想和目標。但投資活動往往是以利益獲取為根本目標,故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例如,目前,很多人都原意將自己的富余資產捐給慈善事業,以此達到回報社會的目的,但慈善事業顯然不會帶來任何的收益,其獲得的只有精神方面的贊譽,故這一行為完全區別于投資行為。關于保險產品,消費型的保險產品,如醫療保險,這一類保險具有專業風險的功能,但卻無法因此而獲取收益,這些只能算作理財產品,但絕不是投資產品。還有很多保險具有投資和保障的雙重功能,甚至投資占據大部分比重。若從投資的角度考慮保險的收益性、流動性以及安全性,則其通常無法與基金、股票等相互抗衡和對比,可見,保險實則屬于一種有效的理財工具,但絕非好的投資產品。
理財最基本的目的在于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種生活需求。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以下幾種,即自我實現需求、自尊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等等,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每一個需求層次也會占據不同的比重,一旦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便會開始尋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人身風險經常存在于安全需求中,即在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人的身體所遭受的各種傷害,或由此導致的死亡、退休、經濟能力降低等風險。在經濟安全需求中,財產損失風險占據比重較大,而這些財產又可細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后者包括樹木、房屋、土地等等,其他的屬于動產。
以上提到的所有風險,均可通過保險進行成功轉移或分散,而市場上的保險類型目前更是多種多樣,如運輸保險、火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等,均可達到降低經濟損失的目的。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個人收入中的20%要被作為稅收款項,而保險收益人在取得保險金的過程中無需納稅,在此情況下,很多保險公司均推出了儲蓄型的保險產品,并通過該方式合理避稅。該類保險產品,既可為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同時也可被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在此過程中,除一些長期性的壽險產品外,其他類型的保險也無需納稅[2]。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保險的主要功能和目的無非就是儲蓄和人身保障,與投資毫無關聯,傳統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投資型保險可將風險和投資選擇權利轉嫁給客戶,而傳統型保險主要是由公司負責保費投資,保險公司的盈虧通常與客戶無關。投資保險具體包括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萬能壽險等等。該類保險與其他類型的保險存在較大差別,經驗豐富的投資人只要一涉及到投資的話題,便會立刻聯想到風險,而在此情況下也產生了“養老保險”這一名詞,即被保險人一旦遭遇風險事故,則通常由保險公司負責理賠,如若未遇到風險,則公司應將保險金全部歸還給被保險人,并將這筆資金用于被保險人養老。
綜上所述,現階段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個人的財富累積也在逐年增加,而理財無疑是財富管理和規劃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魚目混雜,風險頻發,而保險可恰好解決這一問題,并可實現風險的轉移和分散,以此為個人財產的安全性提供了良好保障。
[1]陳良凱,黃登仕.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經科學,2014,04:453-60.
[2]楊美明.個人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中國光大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的人民幣理財[J].中國集體經濟,2014,167: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