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
【摘要】建筑行業作為經濟發菜的支柱產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建筑行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問題卻一直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事件。為有效化解建筑行業欠薪難度,本文從行業法規、建筑市場、用工單位和務工人員等四個方面進行著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推進建筑行業更加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建筑行業;欠薪;對策
一、新形勢下出現建筑行業欠薪問題的原因
1行業制度法規不夠完備,未能有效預防欠薪行為
一是對于拖欠工資行為的處罰較輕?!秳趧臃ā分蛔髁嗽瓌t性規定,修正后的《刑法》第276條也只是對“惡意”欠薪行為有明確規定,對欠薪行為的處罰偏輕。二是務工人員通過訴訟渠道舉證程序繁瑣、成本較高,且經常“贏了官司輸了錢”,使多數務工人員不愿意采用正規的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欠薪者的惡意欠薪行為。
2建筑市場違法承包嚴重,未能有效進行監督打擊
由于建筑市場供求失衡,施工企業眾多而工程項目有限,許多施工企業為了爭攬工程,自墊資金入場承包,造成房地產負債經營,經受不住市場波動的考驗。同時由于監管機制不健全,監督措施未很好落實,相當一部分施工企業仍然存在非法轉包、掛靠、違法分包的現象,這種層層“剝皮”承包方式,使工程費用嚴重“失血”,最終導致勞務工資拖欠。
3用工單位法制意識薄弱,未能按時足額支付款項
一是用工單位誠信缺失。有的建設單位有意拖延工程決算時間,即使資金充足,也不按期撥付工程款,致使施工企業流動資金異常緊張,不能按時支付勞務工資。有的承包者通過低價競爭接攬工程,造成工程虧損而不能足額發放勞務工資。有的勞務企業負責人,領取勞務工資后挪作他用,拒不按時足額支付,更有甚者,攜款潛逃,造成務工人員工資無法兌現。二是部分建設單位還利用勞務企業接工程心切的心理,簽訂“霸王條款”,不認真履行雙方約定的權利和義務。
4務工人員法律意識較弱,未能及時維護自身權益
由于大多數務工人員的文化素質不高,法律意識不強,在勞動力嚴重供大于求的市場格局下,他們沒有與雇主簽訂勞動合同的意識。由于沒有勞動合同,一方面務工人員在投訴時舉證困難,很難提供全面、有效的證據,極大地限制了對務工人員的法律保護。所以絕大多數務工人員工資一旦被拖欠,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尋求法律保護,而是忍氣吞聲或采取堵路、阻工、爬塔吊、跳樓等過激方式討要工資。
二、破解我區房地產行業欠薪問題的建議
1完善行業法規制度,源頭遏制欠薪行為
一是建立勞動用工實名制備案登記制度,積極推廣務工人員工資信息卡。在建筑勞務領域推行務工人員工資“陽光卡”,務工人員人手一卡,既能存儲務工人員的個人信息,又能存儲支取個人工資,還能有效避免惡意欠薪和建設工程結算中弄虛作假的行為。二是要嚴格執行工資保障金制度。全區所有建設工程必須先行繳納工資保障金,才能辦理施工許可證。
2明確相關主體責任,逐層分解監督到位
一是進一步明確用工單位的主體責任。建議政府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進一步明確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及勞務輸出單位在勞動用工管理、工資支付監管中的責任和義務,形成較為健全的務工人員用工管理體系,夯實工資支付監管工作基礎。二是進一步明確政府和職能部門監管責任。堅持“行業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三是進一步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建議,人社、工商、城建等部門要適度提高建筑勞務公司的準入門檻,建立清退機制,引導扶持實力強、信用高的勞務公司發展壯大,對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勞務公司要限制發展,將缺乏誠信,屢屢發生欠薪問題的勞務公司清除市場。
3建立市場誠信體系,規范企業依法經營
一是建立行業協會誠信評價體系。建議,由建筑行業協會出臺制定建筑企業誠信評價辦法,將建筑企業主要經營指標(含工程質量、履行合同、工資支付、遵章守法等情況)納入評價范圍。二是建立欠薪曝光臺。運用傳統輿論手段和新媒體平臺進行監督,適時對建筑企業欠薪情況進行曝光。三是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對欠薪單位設置警戒線。
4提高從業法律意識,暢通追薪綠色通道
一是加強用工單位的法制教育。建議相關部門采取定期和不定的方式召集房地產行業法人代表、管理人員開展日常法制學習。二是增強務工人員法律意識。建議結合用工單位開展的務工人員崗前培訓,督促廣大務工人員加強法律知識學習。
5提升依法執法效率,從嚴處置違法事件
一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相關部門要通過主動檢查、舉報投訴專查、專項執法、書面審查等方式加強對房地產行業欠薪問題的檢查,發出問題及時糾正,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對惡意欠薪行為,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立案偵查。二是進一步加大對欠薪行為的打擊力度。要按照“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原則,對“惡意”欠薪案件要快偵、快訴、快審,依法從快從速從嚴打擊“惡意”欠薪違法犯罪行為,對“惡意”欠薪者要起到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