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俐慧
【摘要】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因此,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有效評價。本文就從倡導激勵式評價,關注過程性評價和講究主體多元化評價三個方面,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具體闡述了如何實現英語課堂的有效評價,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英語課堂 有效評價 生成
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多維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和變化。日常教學中,用的最多的課堂評價語就是:Good. / Very good. / Great! 長期單一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聽覺疲勞,從而降低評價的效果。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嘗試運用更多的評價語,如:Well done! /Good job./ Excellent!/ Very clever!/ Come on./ You are right. / Think over again.等。
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性評價理念,把握評價的功能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行為表現及真實的生活體驗,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并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突出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
一、倡導激勵式,讓評價充滿人文關懷
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孩子幼小稚嫩的心靈,更需要我們教師充滿溫情的呵護。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注意情感效應。課堂上,我們應該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朋友來對待,循循善誘,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優點。如:“Wonderful!”“太棒了!還有誰有發現!”……英語課堂上可以適當地給予中文評價語,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心理推動力,在潛意識中產生向表揚目標努力的追求。
二、關注過程性,讓評價追求動態生成
強調對兒童學習活動過程的評價,顛覆了只重視活動結果的驗收式評價,重視兒童活動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關注兒童在活動中是否積極投入和努力探索等等。即使活動的最后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應從兒童體驗寶貴生活經驗的角度加以珍視。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杜絕“貶損性”評價,決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新課程價值觀所關心的是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得到彰顯和擴展。我們的課程是體驗型課程,更應該把評價著眼于兒童的學習過程和課堂生成。
三、主體多元化,讓評價打造快樂課堂
在英語課程的評價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把評價過程作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饋和自我教育的過程。課堂中我們應該努力構建在交往、互動和對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家長同為教學評價主體,讓多元化的評價打造出一個快樂課堂。例如,在教學pep4 Unit2 What time is it ?時,我是這樣做的。
課前,布置學生制作一個時鐘,并設立最具創意獎,學生興致十分高,做得都異常認真,看來創意獎對孩子們來說極具吸引力。在課堂上,我特意表揚了一部分學生,并讓孩子們夸夸自己的同學。小組合作的時候,用自制的時鐘撥時間,與小組成員練習句型“What time is it ? Its ….”孩子們練得也比平常的更加認真和熱烈。之后布置作業,讓孩子們用本單元的句型回家和家長會話。家長后來反饋過來效果十分不錯,而孩子們本單元的知識點落實得更到位。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們在主體多元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收獲經驗:
1.教師抓住契機隨機評價。教學過程中最傳統、最經濟、最普遍的評價是教師的隨機評價。它伴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能即時而直接地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應積極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評價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多運用激勵性和賞識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如案例中我常及時抓好契機肯定學生,激勵學生。如“Well done! /Good job./Excellent!/Very clever!/ Come on./ You are right./ You are clever.”等,偶爾配上真誠的微笑、一個夸獎的手勢、一個輕輕地撫摸來牽動學生的心,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學生學會欣賞相互評價。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是唯一行使評價權力的人,學生不論心服與否,都必須接受評價的結果。我們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學生也必須同時是評價的主體。實踐中我們可以設計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如評價自己喜歡的同學,小組內互評,同桌互評,根據教學的實際靈活選擇。
3.家長給予機會參與評價。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單憑一周三堂課的學習時間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孩子在課余時間加強練習。家庭生活無疑是學生課余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往往是最真實,毫無掩飾的。如何激發孩子在家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搭建平臺,創設條件,讓家長分享我們的評價裁判權,參與到學生的評價中。也許,像片段中一樣,我們只用一個小鬧鐘;也許是一張朗讀簽名卡,但只要能讓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形成互動都是非常可取的。
總之,在英語課堂中多以激勵式的評價來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并著眼于學生學習過程的生成,不斷創設學生、教師、自我和家長多元的,多角度的教學評價,才能讓評價教育發揮其真正的教育功能,讓學生充分而真實地獲得肯定,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