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招文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萬福中學
班主任工作不該止于本班
周招文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萬福中學
從教育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內涵著手,探討德育管理中教師與學生關系的狀況及其制約因素,指出現代中德育管理教師與學生應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及建立這種關系的切合點.德國近代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管理不是教育,管理只能使人不犯規,并未給人的精神世界增添新的東西。唯有使人進步,給人的精神以積極影響才是教育。”學校需要管理,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有良好的規則意識,但學校管理應突出其教育性,體現其德育無止境意蘊與內涵。
德育;班級管理
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未間斷地從事班主任工作,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十幾年以來,當班主任,管理班級,關注問題學生,使自己對這份工作有了一定的認識,說句實在話,班主任工作是集累、苦、繁、煩集于一身。其實作為班主任,要面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面對學校對班級的績效考核,面對家長的對學業的要求,面對學生的升學壓力,同時還要面對班上出現的問題學生等等,這些問題主要是由班主任一人去處理。尤其是近幾年基礎教育改革以來,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以來,農村中小學由于受人員編制的束縛,班主任往往是管理班級的獨行者!其他任課老師對班級的管理大都是漠不關心,認為班級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老師的工作量顯著增加。一方面來自業務方面的壓力已經很大,還要訓導學生,組織學生掃除、值日,填寫各種各樣的表格……。“想把班主任工作做好,真的很難!”這是大多數農村中學班主任老師的感嘆!
但是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尤其是每一位老師都有“德育無止境”的理念,科任教師與班主任互相配合,班主任與班主任之間能互相支持互相促進,那么班主任工作或許就不是獨立于我們某一位班主任,而是點綴在每一位教師或班主任的工作中。
靈感源于我見證的那一幕:熄燈鈴已經響了,可是寢室那邊還有幾個班級沒有及時安靜下來,有一位班主任以為是自己班級的學生在吵鬧,快步地往寢室趕去,可是走到他們寢室附近驚訝地發現:還好,不是自己班上的孩子在吵鬧,而是隔壁班的孩子在吵鬧。但是這位班主任并未提醒該班的孩子停止吵鬧,按時休息,而是懷著慶幸離開了寢室。
這一類現象,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曾遇見過,但大多數老師采取的態度也和上面的老師一樣,而我的同事的這種不作為處理方式幾乎都是教師中的一種常態。班主任面對別班學生的不良行為,即便是某些任課老師面對本班學生的不良行為,往往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點責任心的老師最多只是簡單地擔當一個“傳聲筒”的角色,把問題向班主任和政工處一告了之,對問題學生并不做耐心的說服教育工作,似乎一切皆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諸如此類,作為班主任或任課教師面對無意間發現別班的學生不良行為或現象,究竟是“管”還是“不管”,在不少學校的許多教師中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常態問題,卻很少得到我們的關注。
“管”還是“不管”,何以成了教育中的又一個“哈姆萊特”式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更需要我們正確面對。
同事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和問題,主要因為那些學生不是自己班上的而決定是不加以制止和教育。作為班主任,這種“施教有類”的做法,有失為師之責,這種行為導致的后果更讓人為之擔憂。因為這種為師不作為,見錯不制止,不教育,該“出手時不出手”的現象任其在學校中蔓延,勢必會在學校中引發若干“范跑跑”事件,與“辦人民滿意”的理念背道而馳。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廣大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因為這無形中會助長學生的錯誤觀念:自己班上的老師才是可以管理自己的老師,其他班的老師是不可以管理自己的老師,繼而發展到沒有教自己的老師與自己是無關的,是可以不尊重的。這樣,長此以往,一校之內,師將不師,生將不生。同一所學校的師生,生活在同一個校園之中卻視同陌路,其后果將多么可怕!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班主任工作現狀?筆者通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對同事們班主任工作的觀察、學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發現有以下原因值得關注。
一、全局觀的淡化。實際上一個學校內所有的班主任是學校的中堅力量,是應該本著全校的發展出發,而不是僅僅盯著自己的班級,因為學校的全面發展才是學校發展的目標,絕不會是某一個班級一枝獨秀。出現前述問題的原因就是班主任們的集體意識淡漠,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就難免出現自私自利的想法,毋庸置疑,這是狹隘的,因為團結互助、共同促進,才有助于整個學校的發展。
二、個人英雄主義作祟。有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具有爭先創優的意識,這本來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卻出現了不健康的心理傾向,處處巴不得兄弟班級比自己班差,而不是心里期望從超越的角度與兄弟班級產生良性競爭、促進。個人英雄主義可能會使自己的班級具有強烈的優越感,但是反過來如果兄弟班級在各方面具有強烈的弱勢感,反而會影響自己班級的進步。
三、班主任之間的溝通不足,有的班主任可能覺得自己的管理模式適合自己的班級,如果別的老師采取了一些方式來臨時管理,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尊重,或者不認同對方的方式,長此以往,人心也就容易冷漠。
孟子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一種典型的以己推人、博愛天下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應該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得到大力弘揚。無疑,班主任工作也就該是該出手就出手,且不僅僅是局限在本班,還應該出現在自己目之所及的班級,這也是考驗著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職業良知和職業道德,這也是考驗一個教師的全局觀,考驗著一個教師的胸懷情操。
[1]孫蘭春.生吾生以及人之生.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