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摘 要 高校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是“一刀切”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僅僅看學生的體育測試成績,這種評價體系難以將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反映出來,而且還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創新勢在必行,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針對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有效創新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高校 體育 教學評價體系 創新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6-000-01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是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還存在評價方式不科學、評價內容不全面等問題,筆者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創新教學評價體系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現狀
(一)評價方式不科學
體育教學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教學工作,在素質教育得到全面推廣的當前社會,體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強健的體制,還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過硬的心理品質、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溝通能力[1]。但是這些都是比較主觀的內容,無法用標準去量化。但是我國高校當前體育評價方式就采用量化的方式,以具體的數字去對學生體育情況進行考核,這種量化的評價方式無法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真實反映出來。
(二)評價內容不全面
我國高校目前的體育教學評價忽視教學過程,更重視教學的結果,對學生的認知素質如身體素質、體育技能、體育專業知識等認知因素比較重視,而對學生的意志、人格、個性和情感等非認知因素則多有忽略,缺乏對學生溝通能力、合作能力、體育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等發展性目標的評價,評價的內容不全面、不合理,難以體現出體育教學目標要求[2]。
二、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有效創新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
教學評價體系是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評價體系的創新要摒除傳統評價體系的狹隘性和局限性,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不能一個標準,一把尺子。對高效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創新,首先要保證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的內容要結合學生的愛好、興趣、健康狀況和體質條件等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3]。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一切的教育活動都應當圍繞學生展開,體育老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創新教學評價體系,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對學生進行動態的、全方位的、整體的評價,而不是僅僅針對結果或者其中的某一個方面進行評價。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評價內容也必然要實現多元化。傳統教學評體系雖然存在諸多的弊端,但是不能否認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積極作用的內容,因此,創新教學評價體系的時候不能完全摒棄傳統教學評價體系,而是進行整合和優化,對積極部分的內容要借鑒和運用,在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上,樹立多維綜合評價觀從學生自我全面發展能力、創新能力、技能轉化能力、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進行全面考量。
教學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多元化要突出健身性,傳統體育教學評價重視結果,現代體育教育下,老師要淡化技術測試,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學評價體系要以“體育能力、體育文化知識、身體素質”為核心,重全面、重綜合、重效果,立足于引導和激勵。
(二)評價方法和標準科學化
要想將評價體系的引導作用和激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評價方法就必須要實用化和全面化,評價標準要科學化,評價體系和評價目標要與素質教育的目標保持一致,合理化和科學化。新的評價標準可以監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同時也可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全方位改革,有利于學生重新認知健康和體育。建立的新型體育評價標準要適合不同體育技能基礎、不同身體素質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面向高校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加以重視,能夠將學生進步幅度和努力程度正確反映出來,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從新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感受到人文關懷,將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充分調動起來,塑造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標準要從傳統的單一評價轉變為多方面多角度的綜合評價,重效果、重過程、重個體,圍繞體質健康標準建立教學評價體系,使體育文化素質水平與個體以及過程相結合。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使用統一化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導致部分學生開始厭倦體育課,對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造成了嚴重影響。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身體素質都存在差異,統一化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顯然不合理,新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要實施個性化評價,評價的方法和標準要面向全體學生,建立后進生成績卡和差生成績卡,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去激勵學生,引導學生重視教學過程,看到自身的進步,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必須要體現出以人文本的構建理念,從改革的視角出發,建立綜合性的評價機制,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力強.加強大學生體育綜合素質教育[J].綏化師專學報.2002(3):3-8.
[2] 倪欣.試析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的三大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6):12-14.
[3] 申銳,胡英宗,黃中秀.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