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紅
【摘要】可視化課堂導入能有效地利用聲音、圖片、影像、實物等教學素材,多渠道刺激各種學習感官,特別是視覺、聽覺;可視化課堂導入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新性等特點,能有效將大腦中原有的知識圖式復現激活并演繹出新的意義。本文概述了高中英語課堂可視化導入的理論依據,并以實際教學課例呈現可視化導入在不同課型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可視化導入
一、引言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課堂導入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引起興趣;激發思維;明確學習目的;組織引導學生學習特定的學習內容。有趣新穎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能將分散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知道將要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使得新舊知識銜接過渡自然,承上啟下,既能復習舊知識,又能激起對新知識的渴望。精彩的可視化導入可以有效地運用圖片,聲音,動畫,視頻影像,實物教具,燈光等教學素材融為一體,能夠多渠道地刺激學習感官,豐富教學信息,打破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使枯燥抽象的學習內容轉化為可視可聽可感,生動形象的動感內容。
二、英語課堂可視化導入理論依據
1.心理學基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的。赤瑞特拉(20世紀60年代實驗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類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獲取知識的比率是:視覺83%,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可見在學習過程中高達94%的知識是由視聽覺這兩種感知器官獲得的。另外,視聽并用的學習方式能夠獲得最佳的記憶保持比率,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
從圖表可以看出,影像視頻,圖片,實物,教具,燈光等可視化材料配以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或直接為學生提供了生動具體的可視可聽材料,能夠把抽象概念具體化,使教學內容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
2.語言學基礎?!翱衫斫廨斎搿笔钦Z言學家Krashen 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設”理論的重要部分。更加有效的語言學習是學習者能夠基于現有的語言水平并接受略高于現有語言水平的新知識,即i+1(i代表現有的語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現有水平的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大量的i+1語言材料,學習者能更好地理解材料信息,自然地內化材料,習得新的語言知識,最終使語言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梢暬瘜霝椤翱衫斫廨斎搿辈牧咸峁┝素S富的素材,使得輸入的語言材料具備趣味性,關聯性,并在可理解的接觸上具備了一定的難度梯度,讓學習者感受到“有東西可學”,還可以“輕松學”。Swain提出相應的“可理解輸出假設”,他認為學生需要充分利用現有語言資源,對將要輸出的語言進行思考,使表達更加恰當準確,更加容易理解,達到知識的內化。
圖式理論也認為,學習者在接受新的語言知識時,只有將新知識與自己腦海中已有的舊知識相互聯系才會產生意義,圖式是知識在人們頭腦中的存儲形式,是人類大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應或者積極的組織。新知識的習得是學習者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圖式的基礎上,并在新的語言材料的刺激下,將大腦中原有的知識圖式復現出來,或激活相關儲備材料的知識圖式,演繹出新的意義。可視化導入方式,如PPT,紀錄片,動畫片等視頻材料能更加有效的激活,幫助,指導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圖式,并構建出新的圖式,習得新的語言知識。
三、英語課堂可視化導入教學設計及應用——教學實例
筆者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必修)英語》必修5第2單元The United Kingdom閱讀課Using Language:Sightseeing in London 以及選修7 第5單元Traveling Abroad 的寫作課為例,具體闡述可視化導入在各單元不同課型的運用。
【課例1】Book 5 Unit2 Using Language: Sightseeing in London
課堂導入設計:以藍**為代表的5名同學于16年7月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為期3周的英國游學活動,期間參觀了Sailsbury Cathedral, Bath Abbey, the Library of the British Museum, Buckingham Palace等典型英國景點,對英國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單元話題對這些學生來說特別熟悉,特別是Using Language這篇倫敦游記。本課導入部分主要由這五位同學負責PPT制作,小視頻分享,并派一兩個學生代表到講臺上做Presentation.
課堂導入步驟:
Step1: Question: 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it comes to the United Kingdom?(問題在PPT上呈現)
Step2: 歌曲欣賞:Travel to the United Kingdom
Step3: 景點介紹(the Library of the British Museum, Buckingham Palace):學生用英文做簡要景點介紹時配以游覽圖片及自己拍攝的手機小視頻。
Step4: 詞匯及表達總結(PPT上呈現):splendid architecture, royal soldiers, royal palace, wear a uniform, abbey, cathedral
此課前導入主要由學生負責,形式新穎,有歌曲欣賞、PPT及視頻分享,視聽并用,對于講臺下的學生而言,各種感知器官受到了刺激,對于英國的了解更加直觀具體,學習效果肯定比單一的閱讀倫敦景點介紹或教師蒼白的口頭介紹好;同時,PPT上文字信息的傳遞也能更快更好地吸引臺下學生的眼球,特別是配有圖片的文字更加形象生動;Step4詞匯及表達的總結也很好地結合了文本的第一,第二段的內容,splendid, architecture, uniform, abbey, cathedral, palace都是本單元詞匯表中的新單詞,這些新單詞以這樣新穎直觀、圖文并茂的方式復現不僅單詞記憶效果好,同時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文化意識。cathedral, abbey, museum, palace, castle都是英國典型建筑,反應了英國傳統的基督教文化,這能有效幫助解決了學生閱讀過程中因文化缺失造成的理解障礙問題。
對于上臺展示的學生而言,這種可視化導入過程中“被逼著”利用腦海中的舊知識,這包括他們在游學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異域文化的感知,也包含了原有的英語語言表達積累,在臺上的展示使得學生能夠啟用自己原有的“先存知識”“背景知識”“英語語言知識”,使得原有的知識圖式得以應用。同時,這也是一個“可理解輸出”的過程,上臺的學生充分利用現有的語言資源,經過進一步的加工思考,自己制作PPT, 短視頻,使自己的想法得以形象生動的表達,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致用”的快樂。
【課例2】Book 7 Unit 5 Traveling Abroad: Writing
本單元寫作課要求學生給一位即將到中國來學習的美國筆友寫一封信,在信中向他介紹中國的一些情況,在中國的學習、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告訴他怎樣更好的學習中國的文化以及你將提供給他的幫助。
課堂導入設計及意圖:筆者提前請現就讀于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15屆學生游**,幫忙做好一個五分鐘的視頻短片: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 the UK—Jacky. 主要介紹了:accommodation(包括周邊特色景點the palace of Parliament, London Eye), campus life(學校環境,圖書館,學習方式等),advice for studying abroad. 學生通過觀看短片,回答問題,短文填空,聽懂看懂視頻內容,增加對英國文化的理解。短文填空的詞匯也是對本單元新單詞的復習及進一步運用。最重要的是通過導入,給學生的寫作提供相應的詞匯,寫作思路等信息。
課堂導入步驟:
Step1: 學生觀看短片并回答黑板上的兩個問題:
(1) Use some words to describe the life of studying abroad;
(2) What advice does your schoolfellow offer for you when studying abroad?
Step2: Fill in the blanks.(短文填空)
此寫作課的課前導入,語言表達較為地道,難度適中(視頻內容的重點信息有字幕標出幫助學生理解),邏輯清晰,話題內容與本單元切合,是一段很好的語料資源。其內容難度符合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輸入”概念,也易于激發學生腦海中原有知識儲備,特別是accommodation, essay, academic,host family等本單元的新學詞匯,讓學生體會新知識的具體運用。在短文填空結束后,教師作為課堂的總結者,再次幫助學生捋順視頻內容幾個重要部分,即住宿環境,學校生活,留學建議,這些信息都與本節寫作課息息相關。
四、結語
高中英語課堂可視化導入較之于傳統的“套路式”導入方式,更加新穎活潑,形象生動,易于學生理解和吸收新知識。它有效地利用當代多媒體技術,圖片、聲音、影像等教學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覺感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理解輸入”語料,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圖式并演繹出新的知識圖式。然而,在可視化導入的課前準備及應用過程中,英語老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有需要學生準備材料并作為展示主體時,教師應提前對展示內容進行審核,落實教學重難點,確保展示效果;同時也幫助學生成長;2.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如搜索語言材料的能力,制作PPT能力,學會使用電腦軟件制作小視頻的能力等。3.把握課堂導入時間。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應注意把握適當的課堂導入時間,大概為5-7分鐘為宜,以防偏離課堂主線。只有這樣,可視化課堂導入才會更加成熟,更好地服務整體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
[2]陳秀花.高中英語多媒體課件設計可視化分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0).
[3]李丹.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高中英語聽說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6-9.
[4]鄭春紅.例談閱讀課教學設計的有效性[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2(7):31-35.
[5]王麗春.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的問題與對策[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5):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