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08-02
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學改革是教育改革成敗的核心,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需加倍重視教學改革,而體育課程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重視教學改革,健美操課程作為一門普及性強的運動項目,深受大學生大家的喜愛。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湖北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黎世法教授1979年創立了異步教學法,并結合根據我國教育教學特色形成異步教育學派。本研究通過對健美操課程異步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旨在探求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提高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異步教學模式的內涵
根據湖北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是黎世法教授創立的觀點,異步教學法將整個教學過程變成由學生的自學開始并在教師異步指導下解決由書本知識轉化而來的有內在聯系的一系列的解答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然后發現問題最終通過教師指導并解決問題,從而啟發了練習者的思維能力,同時達到提高學習者自學能力的目的。在異步教學的課堂上,黎世法將教師分為三種類型:即個別指導、分類指導和全體指導;指導分為五步:即設置問題、指明方法、明了學情、學習討論、強化總結;學生分為五種類型:即獨學、對學、群學、請教老師和全體學;學習過程分為六步:即自學、啟示、復習、作業、糾錯、總結;最后將這些有機地統一在異步教學的課堂教學當中,讓課堂教學結構更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
2.健美操課程特點
由于受我國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健美操這門課程從設立開始便采用單一的“完整示范——講解——分解示范——練習——糾錯”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是統一的,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動機、運動經歷等因素不同而造成的個體差異,造成了“一刀切”的現象。健美操運動要求學習者有較高的協調性、樂感和肢體的控制能力,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特殊性,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未曾接觸過這個項目,少數藝術體育特長生除外,因此缺少項目基礎。學習者在開始學習時興趣濃厚,熱情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遇到困難而難以克服,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熱情開始下降,容易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
3.健美操異步教學模式的實施
在安徽財貿職業學2015級健美操選項課各隨機抽取2個班,每個班40名女生,共計80名女生。每個教學班學生選修人數在35人左右,根據構建的高職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實施教學活動。
根據學情調查和測試,并對所獲數據和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在此基礎上主要以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健美操運動基礎水平為標準,根據健美操課程的教學目標將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即優秀組、良好組和合格組,分別進行健美操教學。優秀組的學生健美操基本水平較高,其教學目標是精確掌握大眾健美操鍛煉標準三級動作,而且每個動作均有一個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每個動作的完成過程均要表現出完美的控制,全部動作能保持正確姿勢。結合健美操運動技術特點增強身體素質,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良好組教學目標是熟練掌握大眾健美操鍛煉標準三級動作,而且大部分動作均有一個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每個動作的完成過程均要表現出較好的控制,大部分動作能保持正確姿勢和身體位置。會創編健美操動作組合,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較高層次教學目標的學習。合格組的教學目標是基本掌握大眾健美操鍛煉標準三級動作,這一層次的學生最重要的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樹立學習健美操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難的勇氣,多給他們創造鍛煉機會。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的教學效果,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構建健美操課程異步教學模式,并將實施到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的小組安排不同的課程,最終使學生完成健美操課程的學習,其目的是促進所有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黎世法.異步教育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
[2]李磊.異步教學法在足球選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7.23–24.
作者簡介:
王愛春(1983-),女,安徽安慶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