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蘭+任婷
【摘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下,企業為自身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由于其忽略了環境、社區和人力資源等相關主體的利益,致使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因此越來越多人呼吁,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應履行其作為“社會人”的責任。然而實踐證明,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概念不斷深入而形成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還不夠完善,因此我國亟需對該方面的學術成果進行歸納研究,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責任會計發展方向。
【關鍵詞】 市場經濟;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會計
緒論
經濟高速運轉的二十一世紀,企業在最大利潤化的驅動下,為其自身創造了極大的社會財富。但由于其忽略了作為“社會人”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以致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如:2004年川化沱江污染,2008年三鹿集團“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故,2013年哈藥集團銷售假冒保健品等。這就對我國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承擔其社會責任。上個世紀中期,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方國家決策者開始意識到企業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其自身形象,隨之而來的社會責任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因此開展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現狀與出路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的意義。
一、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現狀
(一)相關的法規不夠健全,無有效的監管
法律的層次來講,履行社會責任屬于義務的范疇。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可見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和引導組織及個人履行社會責任,從而維護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有序運行是必要的。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準則和制度。此外,與發展較為成熟的財務會計相比,企業社會責任會計還缺少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與公眾監督等。這些法規與監管的缺失,削弱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也造成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具體實施上的諸多困難。
(二)核算體系不完善
相對于西方國家而言,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套官方且完整的核算體系。就核算內容上,沒有相關的政策法規和理論體系去規定和界定社會責任會計的核算對象。因此企業在核算內容較為隨意且分類不明確,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也就雜亂不已。核算內容不能有效的確認,致使后續的計量、記錄和會計報告問題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就計量方法上,社會責任會計的計量方法是不拘一格、多種多樣的,使得各個行業、各個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沒有一個精準的計量結果。由于各個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不能有效量化以及存在計量基礎的差異,以致不能進行縱橫對比分析,使得信息的明晰性和有用性大打折扣。
(三)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強
近年來部分企業受政府和公眾的壓力,相繼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但大多數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淺薄,為了維護自身良好的形象,傾向于披露正面的社會責任信息,而對負面信息避而不談,這樣就使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受到考驗,降低了信息的效用。近幾年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爆炸事故、礦難、水污染等均是企業缺少社會責任意識的具體表現。
(四)社會責任會計披露不規范
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等的日益突出,越來越多企業應國家要求和公眾呼吁,開始披露其社會責任信息。我國社會責任會計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披露內容不夠完整:大多數企業在社會責任會計披露方面都抱著“報喜不報憂”的心態。因此,企業大肆地披露已經履行的社會責任信息,對未履行的以及造成環境污染方面的社會責任信息采取避而不談的形式,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披露方式不規范: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既有文字敘述為主的形式,又有定量分析為主的形式;既有獨立報告模式,又有符合報告模式等。不規范的披露形式和模式,致使信息凌亂、效用減半。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出路
(一)制定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準則
我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道路上,政府應加快社會責任會計法律法規的建設,以法律的形式來規范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制約企業的經濟活動行為,為企業實施社會責任會計塑造一個完善的法律環境。完善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實施中的各項事務以法律的形式做出了明確的規范,能讓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強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研究
企業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實施中就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混亂性,其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不具有完整性、可靠性和對比性。因此應加快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結合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國的基本國情,構建利于我國發展的社會責任會計體系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體系
(三)完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中國企業300強中,企業的性質及其所處行業決定了其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側重點及關注點的不同。因此在社會責任會計的信息披露的完善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建立符合企業發展的披露體系。如:對于低污染、低能耗行業側重披露人力資源(即員工)和消費者方面的社會責任。
(四)實施社會責任審計
無可否認,審計與會計密不可分,審計的實施能促使會計行為更加合法、合規。社會責任審計的實施,可以有效監督和約束企業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以及提高社會責任報告的公信力。我國應該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堅持三種審計相結合,以企業內部審計監督為主,同時發揮政府審計和民間審計的作用。
三、結論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研究方面起步雖然較晚,但是一直處于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狀態。國外一些國家已經相繼有了一些較為合理且完整的社會責任會計體系,我國可以結合國外相應的學術成果,借鑒優秀的實踐經驗,從實際出發,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責任會計體系。從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當前現狀可以看出: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完善的理論體系為社會責任會計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社會責任會計的實施需要國家、企業及個人三方的配合。因此本論文在分析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現狀以及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以后,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朱晨力.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構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
[2]左云平.試論企業社會責任會計[J].經濟師,2012(11)
[3]王立公.基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J].現代商業.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