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鴛鵬
摘 要:個別化教育是為了適合個別學生的需要、興趣、能力和學習進度而設計的教育方法。個別化教育并不意味著獨自學習。當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針對班級教學中學生的程度差異時,為顧及個別能力、興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難,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本文針對一名基礎差的學困生進行個別化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個別化;教育;學困生;對策
教育個別化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掌握與學生學習狀況有關的反饋信息。如“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學生學到了什么程度?”“學習感到吃力的原因是什么?”等信息,在日常的教學情況中,這種反饋信息主要是借助提問、通過學生回答問題來收集的。有效地利用這種信息,才可能決定采取最適宜該生學習的措施。學生學習跟不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弄清了影響學生學習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個別化教學。
陳霞玲是一個活潑可愛、能歌善舞的女生,父母都是經商的,平時很少有時間管理她的學習。但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想盡辦法讓她進了一所重點小學讀書。由于她不適應那所小學的封閉式學習管理,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初中時只能就讀于我校。但是由于以前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扎實,而且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應該補習一下以前的舊知識,在七年級舉行的期中考試時,成績很不理想,班上50個同學,她排到了40多名,自己與家長都很著急,認為是學習不夠刻苦造成的,后來她便更加勤奮用功,天天早起晚睡,經常在熄燈就寢后還躲在被窩里看書。可是,期末考試時,她的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考得比以前還要差。
七年級下學期時,陳霞玲已經感到力不從心、疲憊不堪,為了節約時間來學習,她平常很少去運動,導致體質下降,進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在接下來的測驗中,考得好時,總在及格線邊緣徘徊,考得差時,有時只有三十來分。因而她感到萬分沮喪,而將這個結局歸因為自己天生比別人笨,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后來,我了解到陳霞玲的情況后,幫助她分析了成績上不去的原因以及她學習上存在的弱點,要求她不但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每天除掌握當天的新知識外,要有計劃性地補習以前沒有掌握好的舊知識。因為只有基礎打牢了,以后的學習才不會覺得困難,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后來,在我的指導下,幫她加強了對以前知識的補習,逐漸打牢了基礎,慢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最后考上了重點高中。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睂W生的基礎差,并不是一天兩天導致的,而要想解凍這三尺的寒冰,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作為教師應該有義務為這些學困生提供一些幫助,讓他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上的優點和不足,自覺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這類學困生,我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如下。
一、明確補習舊知識的任務
補習舊知識的任務也就是對前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通過查漏補缺來進一步鞏固、深化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目的就是溫故而知新,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1.查漏補缺
補習舊知識要以整個教學要求為目標,對基礎差的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通過對薄弱環節的補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逐漸得到鞏固,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促進知識的系統化
補習舊知識還應根據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和學生的薄弱環節,引導學生按照一定標準把已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分類、整合,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這能夠很好地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溫故而知新
補習舊知識不僅要使知識系統化,還要對所學的知識有新的認識,包括適當地拓寬和延伸,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4.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補習舊知識不僅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性,更要通過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練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補習和復習舊知識中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化。
二、幫助學生保持好的情緒,去除焦慮情緒
如果學生深陷成績差的泥淖里,那么教師就要指導學生認真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找到自己的學習優勢,穩定自己的學習情緒。教師不要讓學生每天只看到自己的短處,整日無精打采或者焦慮不安,更不能使學生隨意地把自己的成績落后現象擴大,不能讓他們錯誤地認為自己無論怎么用功都是白費力氣。相反,教師要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逐步分析、正確對待基礎差的問題,這樣才能盡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三、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
對于那些原來基礎就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用足夠的耐心來幫助他們,使他們通過補習舊知識都能夠有較大程度的進步。教師還要積極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師還要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最好與其達成共識,并教給他們幫助孩子進步的方法,讓他們也參與到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工作中來,這樣才能從各方面去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實現質的轉化。
四、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在學習活動中,具有激活指向和維護調節的功能,學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本來就有難度,即使是失敗了,也需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讓他們試一試,使他們通過一次努力能夠獲得成功的道理,同時產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緒體驗,使每個學生在充滿自信心的心理狀態下生活和學習。
總之,面對那些原來基礎較差的學生時,教師要多花工夫,特別是要對他們有針對性地補習舊知識,以便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基礎,增強他們的信心,逐漸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