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張富
【摘要】 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的發展,基礎項目的建設也作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廣泛開展,國發〔2013〕36號《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指出,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物質基礎,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穩基礎設施建設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確保2020年全面建基礎設施建設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而基礎設施建設單位的相關財務核算工作則肩負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控制項目成本、確保資金使用安全的重任,財務核算工作應當能準確的反應出資金的到位、使用及項目的整體投資情況,但目前基礎設施建設位的整體財務工作在實際業務中還存在設若干問題。
【關鍵詞】 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出現在執行招投標合同的過程、單位管理費在會計核算的過程及其他問題,在這些過程中,又包括許多小項問題,亟待采取相關的措施,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提升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一)執行招投標合同過程中的問題
首先,在執行可調價格合同內容時,由于建設工程中出現追加工程量、原材料需求和價格上漲、施工期延長人工成本上漲以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等,工程款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浮,這將會導致可調價格合同中的最低投標價格失去最初的效力和作用,影響會計核算工作。
其次,在固定合同中也常出現會計核算的問題。一方面由于追加工程量或其它因素的發生,建設單位不得不與施工單位簽訂相關的補充合同,影響固定合同的約束力。另一方面意外事故的發生也有可能導致施工成本的增加,進而導致固定合同中付款方式的改變,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核算過程。
此外,目前我國基本建設管理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化,與此同時,招投標機制的建設和推廣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這種背景下,基本建設單位的財務部分往往難以切實地發揮出原有的財務檢查和監督的職能,財務部門逐漸趨于落后、被動的局面。
(二)基礎設施建設單位管理費會計核算的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單位的管理費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員工工資、工資附加、辦公費、勞保支出、固定資產使用費、差旅費、交通費、印花稅等相關費用。在實際的管理執行過程中,由各個單位的管理標準和細則有所差別,在管理費會計核算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差旅交通費、汽車修理費以及較為特殊的補貼等,缺少統一的核算標準;臨時工來源復雜,其工資等待遇條件也難以進行統一規劃;員工福利的發放標準也難以確立,甚至出現重復發放考勤獎、員工福利的現象。
(三)其他方面的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核算中出現的問題還包括其他方面,例如未通過政府購置采購目錄物品、原始單據經濟用途說明不清,容易造成項目之間成本難以核算的問題;固定資產在實際中已形成的情況下未交付使用,同時沒有計提折舊;工程結算遲緩,并導致虛假結余資金;在項目建設時期,建設單位過于注重項目建設本身,忽略了項目工程計算的重要性等,甚至出現項目建設完成多年,但由于推遲結算,導致一些工程無法進行決算,并影響整個項目的會計結算過程;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由于技術問題或時差導致的財務數據較為滯后和缺失,也會嚴重影響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核算的建議
(一)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核算工作
建設單位領導應重視財務工作,企業應建立健全相關財務制度,包括崗位責任制度、資金支付制度、財務核算制度、報表制度、竣工財務決算制度等,健全財務的核算流程,保證資金支付、會計核算、報表編制、財務評價各個環節的工作落實到位,保證財務核算工作與工程建設進度一致,確保財務工作準確無誤。
(二)重視財務部門的核算及管理作用
針對施工企業向建設單位報送的月度報表及工程價款結算賬單等資料格式不統一、數據不準確等問題,會計人員不能等資料報送至財務部門之后再進行審核,應當在施工單位相關報表及結算賬單等資料編制之前,會同建設管理等部門共同對各施工單位的報表格式、數據填列的邏輯關系等進行規范,要求施工單位按規定的格式填制相關資料,使結算資料不僅能反映出工程量等情況,又能滿足財務核算時所需數據的要求。其次,在電算化辦公普及的今天,還可以通過建立項目管理信息平臺的方式,要求各施工企業將數據錄入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平臺報送月度結算資料,在信息平臺中不僅可以統一報表的報送格式,規范數字信息的填列,建設企業還可以實時監控施工企業月度報表等資料編制的正確性,以此來保證報送給財務部門進行會計核算的計價資料正確無誤,使財務部門的核算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總之,財務部門應當在前期參與到中期結算資料的審核工作中,以此為核算工作掃清障礙。
(三)科學設置會計科目及輔助項目進行核算
建設周期長、投資金額大的大中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均為單獨立項、單獨批復,因此對每個項目最好參照《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單獨成立賬簿進行核算,避免各在建項目之間的混淆。在建立單獨核算賬簿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建賬前財務人員應充分了解整個項目的工程概算情況,以工程批復的概算為基礎進行建賬,因為若概算科目和會計科目相差太大,會給財務竣工決算工作帶來困難。
因此企業除了按制度規定設置“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等科目外,明細科目的核算最好根據概算批復的類別來設置,保持二者的統一,如在“待攤投資”下增設“環境影響評價費”、“管線切改費”“施工圖審查費”等,使每項支出均能一目了然的同時還能與概算科目保持一致,也能夠保證項目建設完工后財務竣工決算工作與結算工作的銜接。二是僅僅設置多級別的會計科目核算是不能滿足大中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會計核算要求的,還應給有關科目設置明細輔助核算及客商輔助核算等。以地鐵建設中的土地征收為例,在一條線路的建設中,會涉及多個地鐵站的土地征收工作,要實時掌握每個站的拆遷投資金額,除了在“待攤投資”科目下設置二級科目“土地征收費”外,還應為該二級科目設置以地鐵站名為單位的明細輔助核算;又如對“設備投資”的核算,則需要同時進行明細輔助核算和客商輔助核算,首先按合同類別分為“信號系統”、“供變電系統”、“環控系統”等,其次再按供貨單位進行客商的輔助核算。如在收到某一信號系統單位審核合格后的月度結算資料時借記“設備投資(信號系統01標)(某單位)”,貸記“應付器材款(信號系統01標)(某單位)”;在支付工程款項時,再沖減“應付器材款(信號系統01標)(某單位)”科目。一個大中型的基礎設施建設會涉及成百上千家的供貨單位或施工企業,通過這種核算方式,可以隨時查閱各施工企業工程完成情況。
(四)劃分運營籌備費核算主體,不重復不漏項
針對運營籌備期間發生的費用,運營方可以向建設單位報送年度用款計劃,經建設方審核合格后,運營方安排全年運營籌備工作,每月,再向建設單位報送實際發生費用的情況,建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撥付運營籌備費用,建設單位賬目上可只反映運營籌備費總金額,運營方則應成立專門的賬簿進行運營籌備費的明細核算,竣工決算時,建設單位賬目上可只反映出運營籌備費發生的總金額,同時根據運營方的運營籌備費明細賬簿進行決算,即避免日常工作的重復核算又能夠避免竣工決算時遺漏項目。
三、結束語
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屬于建設單位的管理,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專門的方法,核算及監督基本建設項目的資金和資金運動。建設單位會計和施工企業會計都屬于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在不斷的實踐和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逐漸成為我國會計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在檢驗財務決算的基礎上,反映出國家基本建設項目概算相關的具體內容和情況。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核算工作的良好開展,對于我國國家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有重大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不斷健全我國會計體系,更好地發揮會計核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江濤.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的若干理論辨析[J].財會通訊.2005(03)
[2]周忠良.在會計主體下虛擬建設單位會計淺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4)
[3]冉茂楊.國營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J].財會通訊.1996(01)
[4]黃江濤.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會計若干理論問題研究[J].中國水利.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