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摘要】我國高考目前實行文理分科,醫學相關專業招收的學生大多數為理科生,且學生在大學期間,更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對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的重視度不夠,導致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識缺乏,語言表達能力較低,溝通能力較差,對其日后工作中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造成了很大的阻礙。本文通過研究調查,對我國目前的醫學院人文社科選修課開展情況進行討論和分析,闡述了人文社科選修課的重要性。
【關鍵詞】醫學院校 人文社科選修課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46-02
當今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強調了內因、心理對疾病的影響,也強調了醫學的服務性、實踐性及社會性,因此醫患溝通、人文關懷變得必不可少。近些年,我國各醫學院校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也逐步認識到了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程的重要性。我們希望通過該類課程,增加對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溝通能力的培養,為工作中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基礎。
一、醫學院校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程開展現狀
加強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教育是增強醫學專業學生溝通能力及人文關懷,促進疾病治療,避免醫患矛盾的一個有效路徑。但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人文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設置缺乏完整性
醫學院校大都更重視醫學專業知識的教育和學習,輕視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課程設置較少[1],對人文教育的投入較低。近些年來,隨著各大醫學院校對人文課程重視度的提升,該類課程的開課種類及課時數有所提高,但依然缺乏系統的安排,影響了人文教育的開展。
2.課程內容與醫學專業融合性差
在醫學院中,由于其大多數的課程設置都是以醫學專業為中心,所以人文課程方面的投入就會有所欠缺。直接導致醫學院校的人文社科教師工作后缺乏再培養,教師普遍具有較高水平的人文理論知識,但缺少醫學專業知識,人文和醫學專業知識難以融合,所以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意義枯燥且缺乏臨床實用性[2]。
3.學生人文知識缺乏
人文素質培養具有長期性,人文知識對人的影響需要慢慢積累而成。醫學院校由于專業課程緊張,學生又比較忽視人文課程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人文選修課上的積極性差,甚至會出現在人文課堂上補專業知識課程等,所以使得學生的人文知識欠缺。
二、醫學院校人文選修課的重要性
1.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發展快,大學生在畢業走入工作崗位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迷失自我,無法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觀和良好的世界觀[3]。加強醫學院的人文教育,會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審美空間,能夠自我熏陶,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良好的人文情懷。此外,加強醫學院的人文選修課的開展,還能夠彌補傳統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點,彌補學生的人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2.促進和諧醫患關系
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醫學生以后的工作對象也是人,在參加工作后,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應該具備相當的人文素質。尤其是目前社會的醫患關系緊張,患者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具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態度,醫護人員應該多站在患者的立場考慮患者的利益,及時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有效合理地處理醫患關系,對患者多些理解,多些耐心,避免與患者產生沖突。若醫學院校在校期間對學生的人文教育重視度不夠,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欠缺,學生缺乏人文素養的教育,難免會在日后工作中影響到醫患關系。
3.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學院中,師生關系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人文交際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保證教師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建立和諧融洽的校園氛圍。重視加強對人文選修課的建設,利于發揚傳統的尊師重道的精神,提升師生的道德素質修養。
加強醫學院校人文選修課的開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而醫學院的學生的人文素質,能夠影響到其日后的職業道德,提高醫生的職業水平,從而讓患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同時,該類選修課的開展還可以幫助學生懂得,作為醫務人員不應僅僅是關注患者的疾病,更應該做到以人為本,關心患者,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對患者投入更多的人文關懷,才能更好的增強患者對醫務工作的信任,促進醫患關系向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錢珍珠.醫學院校人文素質類公共選修課的現狀調查研究與分析[D].南方醫科大學,2011.
[2]李雁.醫學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現狀及比較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07.
[3]于京珍,欒志學,張晶等.醫學院校人文選修課設置與規范管理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