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
摘要:文言文教學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延續國學精粹的任務,具有既深刻嚴肅又豐富生動的特點,可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中,我們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視了它豐富多彩的一面,只注重了它嚴肅的一面而忽視了它生動活潑的一面,因而使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退縮、畏難、回避的情緒,從而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然而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耙兏飳W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因此,充分調動各種有效手段,深入挖掘各種教育資源,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趣,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開拓資源;激發動機;變革學習方式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難點,由于文言文對學生來說具有著歷史久遠性的特點,學習起來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因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缺乏興趣與主動性?!耙兏飳W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因此,充分調動各種有效手段,深入挖掘各種教育資源,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趣,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途徑。為此我們做了積極的摸索與研究。
一、積極開發教學資源,拓展文言學習空間
開發文言教學資源,開拓文言學習途徑,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文言文學習過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養成的過程。教材是一個根據地,雖然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我們民族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文化精品但是,僅靠這個根據地還是遠為不夠的,應盡力拓展教材空間,就是盡力擴大文言學習的根據地,由此讓學生走向歷史,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進而受到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我們在教學中做了這樣的探索,開設了《漢字趣解》、《中華成語典故的由來》、等系列講座。講到中華文明,人們首先會想到漢字,《漢字趣解》從漢字的起源,形、音、意的變化發展來了解中華文明,舉辦《國學基礎》、《中華成語典故的由來》等系列講座,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好學深思的探究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創設文言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
營造文言文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和愉快地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學生靈感的源泉。”我國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些哲理性的語句都強調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和諧教育”,才能讓學生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以對文言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和飽滿的學習情緒,主動、積極地從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汲取營養,鑄造人格,提高素質。所以,在教學中,營造充滿生機活力的教學氛圍對于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對學生來說具有著歷史久遠性的特點,學習起來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因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加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應盡量利用各種手段,創設引人入勝的意境,創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產生參與探究的動機。
三、變革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合作和分享。
語文教學尤其是文言文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實踐學習為主,教師的職責是激發學生深厚的興趣,在學習方法上加以指導,幫助學生領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課堂不應只用講述法、講解法,而應依照學生能力水平、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更多的方法。改變“課課一個樣,常常一個腔”的學習模式,小組合作、故事會、知識搶答、辯論等寓教于樂的各種活動都會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進行文言文學習。在學生中舉行了每天講一個歷史故事活動,如春秋系列故事,戰國系列故事等,這樣就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一些史傳性文章的學習夯實了堅實的基礎。如學習《鴻門宴》內容時,引導學生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你喜歡劉邦還是喜歡項羽”等問題進行辯論,學生分小組研究課文、看課外書、查閱資料,上課時小組辯論,共同提高,這種方法既能夠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此外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來輔助學習,使學習內容聲像結合,圖文并茂,讓學生真切的感知遙遠的史事,也是文言文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和目標。如,在學習《蘇武牧羊》一文時,給學生看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對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取得了極大幫助。
四、要重視語文作業的創新,引導學生閱讀延伸
作業是鞏固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科學而有效的習題,特別是認知性習題、開放性習題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媒體,是學生閱讀體驗和想象的延伸,是學生對歷史與現實感悟拓寬并加深。
總之,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深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路還很長,只有積極探索文言文教學的空間與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習、創新學習的能力才會更好地完成歷史、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