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絲絲 (山西傳媒大學 030000)
話劇表演中情感動作的重要性及其與臺詞融合的建議
楊絲絲 (山西傳媒大學 030000)
話劇是我國戲劇藝術之一,而表演藝術則是整個話劇的支撐和中心,因而其也常被稱之為話劇表演。顧名思義,話劇表演最大的特征就是表演性,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通過藝術的轉換搬到舞臺中。在話劇表演中,三大基本要素直接構成了整個話劇舞臺,即語言、動作、情感,這些都是對于舞臺表演者而言的。包括人物的對話、獨白、旁白等,劇中人的臺詞表達與肢體語言的銜接性、融合度直接關乎整個話劇表演的成功與否,由此也進一步表明話劇表演中人物動作及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對于人物情感的融入與舞臺的結合很關鍵。基于此,筆者結合個人的一些看法見解,從話劇表演中人物臺詞與情感動作的融合視角綜合切入,簡單概述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
話劇表演;臺詞;情感動作
話劇作為一門近現代演變而來的新舞臺表演形式,盡管形式和舞臺表演魔術不斷多樣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話劇的根本在于“話”語“劇”的結合。在筆者看來,“話”即為臺詞,臺詞是整個話劇舞臺的基本,而劇則是一種形式。簡單來理解,沒有臺詞的話劇是搬不上真正的戲劇舞臺的。當然,話劇表演是圍繞著舞臺上幾個核心演員來進行的,因而臺詞本身就是表演者不可缺失的表演元素。即使演員有再高超的表演技巧,但沒有臺詞的加持,或許也只能成為一部單調的默劇。換言之,在話劇舞臺表演過程中,對演員的嚴要求就是情感動作與臺詞的緊密結合。只有如此,才能給演員以表演伸展空間,才能將演員真正融入到該舞臺劇本故事之中。包括人物特點、故事的氛圍以及表演的節奏感,均可完整的加以掌控。
總之,要清楚的認識到,話劇表演的三要素,即語言、動作、情感,而情感往往集中體現在人物語言和動作表達之中。盡管臺詞是整個話劇舞臺的基本,但如果沒有動作的加持,仍舊會變成一盤散沙。因而,我們姑且將話劇表演中演員的情感動作看作是“話劇的靈魂”,即肢體動作語言和情境的創設,均體現于此與,因為一部成功的話劇作品,恰恰源于對人物性格的塑造,而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如上所言,情感、動作、臺詞是話劇舞臺的三大構成要素。眾所周知,話劇作為戲劇藝術形式的一種,人物角色、故事架構、道具設計等,這些是最能夠直觀體現出來的,但過多屬于表象化。表演所追求和期待的結果,即將舞臺表演中出現的各大小元素全部完美融合為一體。具體來看,臺詞是話劇演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前面已經說到了,臺詞是話劇的基礎,它的作用旨在為觀眾刻畫出一個形象有特點的人物角色。對于演員個人來說,通過自己的藝術功底來替作者表現出劇本想要表達的情感。情感動作包括演員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同樣屬于用來創造一位形象生動角色不可缺失的特殊語匯。戲劇藝術本身就來源于生活,但在戲劇舞臺上為觀眾所呈現的則是生活原版的升級。即出于生活的體驗,又比生活體驗更令人回味,而這一切的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劇中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在話劇舞臺表演中,是能夠讓觀眾最能直觀體現到的一種表演形式。簡單來理解,臺詞是演員動作的另一種姿態。前面已經說到了,臺詞是話劇舞臺的基本,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很簡單,實則蘊藏著高深的藝術涵養。具體來看,話劇表演中,無論是主要人物角色還是次要人物角色,臺詞的要求是非常有講究的。除了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臺詞外,臺詞還可分為潛臺詞、停頓、感情等等。首先來看潛臺詞,它是人物在行動過程中最為真實的內心表現,通過演員自身的各方面綜合表達和情感輸出,恰當好處地激昂人物內心極其靈魂傳遞給了觀眾。其次是停頓。停頓同樣是話劇臺詞的一種高層表現藝術,因為話劇表演并不只是簡單的表演,話劇舞臺也絕非一個狹小的舞臺,它源于生活的藝術魅力,生活本身就是要人回味無窮。同理,潛臺詞的藝術魅力同樣令人回味無窮。劇中表演者如果能夠停頓技巧運用好,可以留給觀眾更深一層的感情,在短短的間隔時間內能夠讓觀眾引發想象,并期待后續的表演。
總的來看,語言的魅力也恰恰體現于此,舞臺語言的藝術性和欣賞性也因此通過話劇表演展現的淋漓盡致。在筆者看來,這一現象完全可以理解為話劇臺詞藝術的主旋律,因為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舞臺下的觀眾,在整個表演和欣賞的過程中,臺詞藝術的主旋律始終貫穿于語言藝術,繼而無盡地挖掘出話劇的靈魂深處。
關于話劇表演中演員對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語言方面是基礎,而情感動作的表現則是靈魂所在。情感動作可以看做是肢體語言,它盡管與純語言表達的形式有很大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即均屬于一種情境式的表達。語言的魅力在于渲染整個劇情,而情感動作更加注重對人物角色內心深處的挖掘,即一種角色形象塑造不可缺少的特殊語匯。繼續以肢體語言為例,肢體語言的表現,不僅可以讓整個舞臺的畫面感更加生動、逼真,還可以提高話劇人物角色的情感表達和故事清潔的具體描述。因為話劇表演不是音樂還不是廣播,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話劇三要素,語言、動作、情感。許多情感的抒發單單依靠語言是不完善的,一個完整而又完善的話劇不能缺少語言的渲染,同樣不能缺少情感動作的演繹。
除了肢體語言表演外,包括演員的心理動作、靜止動作等,也是非常完美。譬如上述提到的語言“停頓”,語言的停頓與靜止動作完美結合,語言的停頓也恰恰是演員動作的停頓,即以靜顯動,給觀眾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得超然體驗。
關于話劇表演中演員情感動作與臺詞的融合,筆者以為,還是要牢牢把控和理順一個關系節點,即話劇表演是以語言、動作、情感三大要素為基本出發點的。換言之,只有將三大要素緊密銜接在一起,方能真正釋放出話劇舞臺的情感與藝術魅力,即將演員、舞臺、道具等融為一體,生命與靈魂的充分融合,給觀眾一種視聽新體驗。
1.話劇表演中應注重表演的真實性。顧名思義,話劇舞臺的確是一個“舞臺”,表演也屬于“表演”,然而,它本身是對生活的詮釋和解讀,并通過一定夸張和渲染的手法在舞臺上展現出來。譬如,大家經常觀看的電視劇、熒幕電影等,其中蘊藏的人生哲理也皆是如此。總的來概況,話題本身是源于生活并且要展示生活的一種表演形式,生活中事情的真實性是其表演的重要方面。因而,話劇舞臺作為大生活中的一個小縮影,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必須親身心的投入其中,以此來保證話劇本身的真實性。包括故事情節、劇本設計等,切忌胡編亂造。另外,在表演中,對于演員形象的裝扮、戲劇服裝、環境、語言等等,均應當保持一個基本的真實性特征,至少能夠讓觀眾有一種深感其受的心理。以《明朝張居正》這部話劇為例,包括場景的設計、文字橫幅、服裝等等,都應當與明代的實際情況相吻合。
2.話劇表演中演員的身臨其境感。上述已經提到了,演員必須要親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真正將自己在舞臺表演這段時間內融入到整個劇本與故事中。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要求我們的話劇演員將自己置身于戲劇的發展情節中,帶入角色。只有如此,包括對語言的運用、對感情的表現才能到位。以話劇《紅巖魂》為例,演員可以想象一下,當我們的英雄們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內心是怎樣一種狀態?劇中的他們又是如何表現的?當然,英雄們這種大氣凜然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是現實中絕大多數人不可能親身經歷的,這便要求著我們的話劇演員應該部分作為重點。總之,將自己置身于戲劇的發展情節中,才能用自身情感去表現去感化觀眾,因為觀眾是來觀看(紅巖魂為例)“舞臺”英雄的,而不是聽看演員模仿和講故事的。
[1]李曉東.戲劇表演中臺詞與演員情感動作的融合[J].戲劇之家,2016(21):39.
[2]苗海波.淺析話劇人物的心里動作[J].魅力中國,2014(12):60.
[3]趙繼峰.話劇表演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大眾文藝,2015(11):254-255.
[4]苗強.淺談話劇之“話”[J].魅力中國,2014(3):99.
[5]王濤.話劇演員外部動作設計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5.
[6]蔣夢瑩,胡彩云.淺析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華章,2014,(26):84.
楊絲絲,出生于1990年7月,女,漢族,河北,研究生在讀,畢業東華大學,助教,研究方向,影視表演,話劇表演,單位,山西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