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1. 杜習芳2.
1.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2.河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李燦1. 杜習芳2.
1.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2.河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也發展迅猛,大眾越來越了解以及接受互聯網金融。大批用戶、資金的流失對傳統銀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認真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對促進傳統銀行業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據此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互聯網金融 傳統銀行業 第三方支付平臺 P2P
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在紐約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其股票代碼BABA,阿里巴巴從中籌資高達250億美元,刷新了IPO交易的記錄。如今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起來,就在2015年的“雙十一”,支付寶交易額達到912.17億,而無線交易額占比高達81.82%,互聯網金融正在不斷地更加深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依托于云計算,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互聯網工具的互聯網金融時代已經到來。然而從第三方支付平臺到越來越被大家接受的網貸、理財平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傳統銀行業,它打破了傳統業行業壟斷的地位,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傳統銀行應該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轉變思想,不斷地深化改革,需找出應對策略,以便更加適應新的金融環境,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在支付領域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作為傳統銀行,其基本職能就是支付中介,用戶在銀行賬戶的存款通過銀行來實現轉移支付。然而互聯網的出現催生出更多的支付方式,人們有了更多的更加便捷的支付渠道。現如今,消費者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交易,首先將款項轉移至第三方支付平臺,待確認收貨后,由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款項支付給賣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是一種信用中介,主要產品有微信支付、支付寶、易寶支付。財付通、QQ支付、寶付、匯付天下、快線等等。據艾瑞咨詢預測,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在2014年達23.3萬億元,2015年達31.2萬億元,2016年將達41.3萬億元。
人們的消費習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正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快速發展的移動通信技術和專業的移動設備給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安全防范軟件的開發將吸引大量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特別是需要進行大額支付的企業,將不再選擇傳統的銀行支付手段,而選擇更加安全便捷的移動支付渠道。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手段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突破了傳統銀行業的局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客戶的用戶體驗,導致傳統銀行業的客戶大批流失,從而使傳統銀行業無法及時獲取資金供求信息,影響其他業務發展,同時交易成本的降低更加促進多方合作來發展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在支付領域影響更加深遠。
由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各種新興的支付渠道出現,傳統銀行業所提供的憑證支付等手段逐漸被替代,傳統銀行業在支付領域的地位不斷下降。
(二)互聯網金融在借貸領域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在傳統銀行業的模式下,中小微企業、工商個體戶等很難得到傳統銀行的資金支持,而互聯網金融很好地抓住機遇,為這一類客戶提供P2P的網絡貸款平臺,很好地規范了民間借貸市場,解決了中小微企業以及工商個體戶融資問題。P2P網貸平臺可以使用戶體驗到傳統銀行無法做到的便捷,因此發展十分迅速。自引入中國以來,2007到2014年七年的時間,已經形成了1600多家P2P企業,2014年1月份全國P2P網貸總成交額111.43億元、平均期限為5.73個月、平均綜合年利率達到21.98%。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小貸為例,自2010年06月成立以來,阿里小貸不斷發展,其產品主要分為以下三大板塊:(1)B2B(即企業對企業)模式下會員的阿里貸款;(2)B2C(即企業對個人)模式下的淘寶貸款;(3)C2C(即個人對個人)模式下的淘寶貸款
在B2B模式下,主要有“誠信通”信用貸款以及網商貸,后來又逐漸衍生出現付寶、AE快速放款、阿里訂單貸款。在B2C,C2C模式主要提供的產品有淘寶訂單貸款、淘寶信用貸款、淘寶聚劃算專項貸款等。阿里小貸利用支付寶積累的大量客戶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來判斷客戶信譽作為放貸的信息參考,這樣的大數據信息使阿里小貸的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以內。據證券網時報數據顯示阿里小貸累計放貸65萬戶、戶均貸款余額低于4萬元,截止2014年2月,放貸額累計1700億元以上。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所服務的客戶與放貸的交易額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客戶基本不會流失,互聯網金融網貸對銀行放貸的盈利情況影響較小,但是阿里小貸等網貸平臺和傳統銀行業并不能只做一個簡單的橫向對比。不斷加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制度的不斷改進,會更加有效地控制不良貸款率,更加高效地進行資金配置,未來有極大的可能針對傳統銀行業的目標客戶提供貸款,來爭奪傳統銀行業30%的放貸盈利,給傳統銀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
(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在過去,傳統銀行業壟斷整個理財行業,人們想要購買理財產品只能通過傳統銀行,理財成本較高,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打破了傳統銀行業的壟斷局面,給客戶帶來了更多低成本選擇,比如余額寶(阿里巴巴)、理財通(騰訊)、零錢寶(蘇寧易購)、活期寶(東方財富網)、百發(百度理財)、活期通(華夏基金)等等。
以余額寶為例,它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一種理財產品。消費者將資金存入余額寶,不收取任何手續費,操作十分簡便,可以隨時轉出或是網上消費。從本質上來看,用戶將資金轉入余額寶的過程是購買基金的過程,但又不同于用戶直接購買基金。用戶直接通過傳統銀行購買基金,其資金的流動性受到限制,而用戶使用余額寶,資金流動性不再受限制,可以隨時進行線上支付和轉賬同時獲得和購買基金等同的利益收入。余額寶的客戶數于2013年12月31日已經達到4303萬人,資金規模達1853億元,余額寶的用戶們已經累計收到17.9億元的利潤,1.15元以上的日每萬份收益是貨幣基金中最穩定的,對比同類貨幣基,其收益總額居第2位。
(一)傳統銀行應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從本質上來看,互聯網金融能夠吸引大量客戶的優勢是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特點,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用戶體驗,為客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因此,傳統銀行業需要轉變理念,提升服務水平。
1.進行用戶市場細分,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傳統銀行應當選擇差異化戰略,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這樣做既可以使用戶體驗到更加貼心的服務,又能提高銀行運作效率、擴大銀行的服務范圍,例如為大企業提供資金管理的顧問服務,同時發展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業務,開拓中小企業市場;針對不同客戶需求,豐富理財產品。不同層次的客戶需要不同的理財產品,傳統銀行需提供更多的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理財產品。
2.簡化業務流程,為客戶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隨著用戶市場的不斷細分,金融產品的不斷豐富,這就要求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需要向多元化經營模式轉變,其系統運作方式呈現出多樣性,針對不同的客戶,簡化業務流程,去掉不必要的手續,真正為客戶著想,避免耽誤客戶時間,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3.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首先,銀行在選擇員工時要認真審查,選擇具有創造性的高素質員工;其次,銀行可以通過專業的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只有與時代進步一致的高素質的服務人員才有能力能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銀行發展提供更好的建議。同時,銀行可以建立線上線下的客戶反饋平臺,只有知道客戶需要什么,傳統銀行業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二)傳統銀行業內部不斷深化改革
其一是在傳統銀行業內部,各銀行之間競爭十分激烈,相互之間存在很大的壁壘,因此,傳統銀行業內部要不斷改革。我們現在處于競爭激烈殘酷的市場經濟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只有合作共贏才是成功的出路,才能走地更加長遠。各銀行之間應避免惡性競爭,相互合作,聯起手來來面對互聯網經融的威脅,不斷討論研究改革方案,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例如,各個銀行之間可以減少甚至取消跨行交易的費用,這種做法雖然使銀行收入減少,但是贏得了客戶,為以后銀行在其他方面獲利提供鋪墊。另外,傳統銀行可以整合各地區分行系統,使跨地區交易更加方便快捷,做到交易不受地域的限制,同時,加快利率市場化的實現,提高利率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存款。
其二是傳統銀行業應學習互聯網金融思維改變經營模式。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客戶長時間關注,是因為互聯網金的思維模式不同于傳統銀行,它的創新給用戶帶來新鮮感吸引力的同時也為用戶帶來了方便,這就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也不斷吸引著新的客戶。傳統銀行在學習互聯網思維的同時,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利用新的互聯網技術創新發展新的銀行經營模式,構建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發揮成本優勢,讓利于客戶,從而在不斷發展中占據市場。直銷銀行就是一種新型的銀行運作模式。它借助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設備等進行業務往來,它具有互聯網金融不受時間,地區的限制的特點,同時也具有相對互聯網金融較高的安全性,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
(三)傳統銀行業應追求與互聯網金融合作
互聯網金融在給傳統銀行帶來一定影響的同時也帶了一定的機遇。對比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業在信用體系、監管機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傳統銀行業在不斷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與互聯網金融合作,更能滿足客戶需求,實現雙贏的局面。早在2010年4月7日,交通銀行與中國聯通建立合作關系,中國聯通為交通銀行提供互聯網和基礎通信業務。中國聯通與互聯網金融的全面合作有效地整合了雙方資源,為客戶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與產品,實現了通信業與金融業的共贏。
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數據信息對于金融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互聯網進行大數據信息的分析,再加上傳統銀行業對資金管理的成熟構架,進行支付平臺的整合,整合整個業務流程鏈條,全方位為電商提供金融服務,構建高效率,低成本的電商交易平臺,保持銀行的支付領域地位。例如,在2012年6月,曾與阿里巴巴合作“網商貸”的建設銀行推出了“善融商務”電商平臺,平臺上的企業可以享受到在線交易、供應鏈融資等等一系列網上服務,該平臺也為個人消費者提供分期付款、個人融資等金融服務。“善融商務”早在2013年6月已經累計擁有147萬戶注冊會員,交易訂單累計成交37萬筆,已認證上線企業客戶數量約1.8萬戶,實現交易金額89億元。
另外,傳統銀行業可以與互聯網合作建立一個電子商圈,使銀行的線上業務、客戶的線下消費、實體商家三者相結合,形成“電商系銀行”,構建多方共贏的營銷體系。
[1]張海超,張瓊丹,張義奎,李丹,劉素文,付強.分析“余額寶”的發展模式及對銀行金融的沖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06):948-951.
[2]陳敬民.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若干思考[J].金融縱橫,2013(09):3-15.
[3]費洋.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銀行業分析[J].商,2014(02):207.
[4]龔明華.互聯網金融:特點、影響與風險防范[J].新金融,2014(02):08-10.
[5]邱峰.互聯網金融催生新型銀行運作模式[J].金融會計,2014(03):35-40.
李燦(1988-),女,漢族,河南新鄉人,大學本科,就職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