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北京)
金融管理中有效識別金融風險策略
楊樂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北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金融行業獲得了顯著發展,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期待了一定促進作用。但事實上,金融行業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市場的變動以及管理的疏忽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風險問題,繼而導致行業運行效益的降低,阻礙了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我國金融行業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所遭遇到的風險問題,并就識別金融風險的措施進行論述,希望由此實現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更高效益的取得。
金融管理 金融風險 識別策略 管理方法
基于時代的發展進步以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金融行業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與現代經濟有機融合,并成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行業之一。事實上,金融行業在業務開展、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對于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配置,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金融行業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類別,并就相關風險的識別、規避措施進行分析,希望由此促進金融行業運行效率的提升。
目前,我國的金融行業在業務開展以及市場開拓的過程中往往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風險干擾,進而導致企業運行效率的進一步降低,不利于各項效益的取得。目前,金融行業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分為兩類:宏觀層面金融風險;微觀層面的金融風險。
事實上,宏觀金融風險作為常見的公共風險,其出現時往往需要各級政府部門進行一定責任的承擔,而微觀金融風險則屬于個體風險,故而其可以借助金融單位管理措施進行防范、化解。關于金融行業在運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一)籌融資、投資風險
所謂的籌融資風險,指的是金融行業在運行發展過程中因為借入資金而產生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進而導致其金融產品的盈利能力下降的分析。而投資風險,主要是金融企業在金融投資作業時,因為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事實上,金融行業在投資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投資不利而出現的收益受損等狀況,繼而不利于企業的資金回籠,阻礙了企業發展規模的擴大。
(二)利率風險
所謂的利率風險,又被稱之為市場風險。該風險指的是金融企業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因為市場經濟價值的變動,導致前期協定的利率跟不上市場利率的變化,從而促使企業在投資、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受阻的狀況,不利于更高經濟效益的取得。
(三)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即外匯風險,該類風險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匯率的變動。一般而言,匯率風險的出現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分別是交易匯率、折算匯率、經濟匯率。關于匯率風險的具體內涵,筆者進行了下述的總結。
所謂的交易匯率風險,指的是企業在交易的過程中使用外幣,但隨著外匯匯率的變動導致企業的實際收益出現波動,繼而出現損失的可能性。而折算匯率風主要出現在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即工作人員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進而導致金融企業在業務開展時因為匯率變動而出現賬面損失。
經濟匯率風險,指的是金融企業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因為匯率的意外變動導致業務運行成本、數量的波動,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風險和影響。
(四)衍生金融工具風險
所謂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指的是期貨、期權、互換、回購等交易。這種工具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適應人們保值、投機和規避現貨市場風險的需要而產生的。但事實上,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具有雙重虛擬的特征,而這也就使得其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杠桿作用,并對企業的發展造成較大的風險。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加強了對于金融風險的識別。關于金融風險識別意義,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目前,我國的金融行業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對我國經濟建設產生較大的影響,故而導致金融風險一旦出現,就會導致我國的金融體系受到較大的沖擊,嚴重時更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崩潰,阻礙了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風險識別、管理作業的開展能夠保障我國金額體系的健康發展,促進各項效益的取得。
此外,金融風險識別作業的開展能夠帶動金融市場競爭的規范,防止部分企業因為惡劣競爭而導致的風險問題。不僅如此,該項作業的開展還能夠促進金融政策、法律法規的合理制定,從而確保相關條例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提升,滿足市場環境的需求,保障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
為了保障我國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規避外界因素對于其運行效益的干擾,工作人員需要依據時代發展的需要科學的開展金融風險識別工作。關于金融風險識別的方法,筆者進行了下述的總結。
在金融風險識別作業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于企業資產組成結構的合理化分析。事實上,作為金融行業發展的核心因素,資產的充足性往往對金融風險出現的概率產生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金融企業的資金組成結構主要分為現金、貸款、固定資產、證券等,而資產組成結構分析作業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明確企業資產的數量,并就其存在的風險隱患狀況進行判斷,從而實現了對于金融風險的明確。
此外,在進行金融風險識別作業的過程中,金融企業需要加強對于銀行信貸狀況的分析。事實上,金融企業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往往遭遇到不同程度的貸款風險,降低了企業的運行效率。為了規避這一風險的影響,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于銀行信貸風險的關注,并由此實現金融風險的有效識別,促進各項效益的取得。
再者,在開展金融風險識別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要對銀行盈利狀況進行深入了解。事實上,金融行業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將銀行的發展狀況視為風向標,故而以銀行發展狀況為基礎進行風險的識別,往往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確保風險識別準確性的提升。
最后,工作人員需要對金融企業自身的資產儲量狀況進行把握,并以此為基礎促進金融風險識別工作的穩步開展。事實上,對于資產存儲量的把握能夠為風險性的分析提供依據,并就其可能產生的風險狀況進行預估,從而確保對于風險的抗擊能力的把握,確保企業應對金融風險能力的提升。為此,資存儲量的科學把握成為了降級金融風險識別的基本前提與途徑。
為了確保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工作人員在風險識別工作結束之后,還需要有序開展風險管理工作。關于提高金融風險管理水平的措施,筆者總結為下述幾點。
(一)重視信息技術風險管理
基于時代的發展以及技術的創新,互聯網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并對社會各行業的運行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行業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科學的運用信息技術,并以此為基礎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基于此,相關單位以及人員在進行金融行業的創新以及風險規避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信息技術的創新以及運用,并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重視信息技術風險防范,提升金融行業的信息化抗風險的能力以及水平。
(二)加強金融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規模、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在此背景下,較多的經濟實體參與到國際金融市場之中。事實上,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推進,但是各國的經濟環境日漸復雜,故而單獨的某一國無法有效的實現對于金融風險的控制。基于此,我國的金融業需要加強同國際其他同儕的合作,加強對于合作監管的協議的簽訂進而全方位的實現監管目標的實現。
(三)創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為了進一步促進金融行業風險管理、抗擊能力的增強,企業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自上而下的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并對各單位人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從而保障金融業務以及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
不僅如此,相關單位還需要進一步促進管理制度以及審批制度的建立,并以此為基礎對越權的工作人員給予處置,帶動金融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相關單位還需要構建起信息公開制度,強化內部信息的透明度,確保金融業的優化發展。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帶動我國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金融單位管理人員在日常作業的過程中積極開展風險識別、管理工作。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了常見的金融風險,并就金融風險識別以及管理的措施進行論述。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技術的發展,我國的金融風險識別、管理效益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并由此促進更高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取得。
[1]楊晨.移動金融服務的技術風險識別及管控策略研究[J].中國商貿,2014,(23):88-90.
[2]李慧.金融管理中金融風險的有效識別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11):192-193.
[3]盧藝芬.基于P2P網貸模式的互聯網金融風險識別及管理[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44-49.
[4]張怡軒.投資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策略研究——以高盛集團為例[J].對外經貿,2016,(10):96-98.
[5]李麗珍.基于金融創新視角下的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2,(22):211-212.
[6]尹朝暉.金融工程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策略[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34-37.
[7]蘇靜.產品設計、操作技術與風險識別:小微金融經營管理關鍵環節研究[J].西南金融,2017,(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