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自靜 臨沂職業學院
高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項目實證研究
韋自靜 臨沂職業學院
校企合作項目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項目,建立利益共享校企共贏機制,堅持“互惠互利、雙向受益、先讓企業得益”的合作原則,不斷強化長期合作的動力,保證校企合作項目長期有效進行。
校企合作項目 實施對策 創新模式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國家的大力扶持,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實訓基地、課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會計專業的校企合作由于企業會計工作的特殊性,起步早,但發展緩慢。不同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項目時都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下面以臨沂某高職院校為例,談談該校會計專業在實施校企合作項目時的背景、原因、實施對策及績效狀況等相關內容。
會計專業是該高職院校的主打專業,每年招生爆滿,但畢業生找工作不容易,很多畢業生最后選擇了非會計工作,有的找到了會計工作,但干起來感覺力不從心,工薪待遇不高。該高校通過調研開展了校企合作,但在初期是“校熱企冷”,校企合作只是形式。學校為此進行了一系列調研,發現本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習實訓等方面不完善,特別是校企合作,沒有落到實處,學校希望通過校企合作項目的進一步貫徹執行來完善會計專業的建設,使本校畢業生更具競爭力。為此,該高職院校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
該高校在開展會計專業校企合作項目初期不順利的原因主要有:
(一)企業不是很積極。校企合作企業大多都是通過關系、熟人介紹聯系的,很多企業有校企合作共贏的意識,覺得與自己關系不大,參與一些研討等活動很麻煩,得不到實惠。還有一些企業不愿把會計資料展示出來,可能會涉及一些商業機密,不愿拿出來共享。
(二)學校沒有校企合作管理的完善思路與方案,項目管理方式非常粗放,經常會臨時抱佛腳,填寫校企合作相關資料來應付一些突擊檢查,沒有建立一些相關部門與制度來保障校企合作順利進行。
(三)國家相關部門沒有制定相關法規來保障校企合作雙方權利與義務的責任,對開展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該高校把會計專業校企合作作為一個項目進行實施,以下是具體實施對策:
(一)調研階段
1.通過對高校校企合作的調研,對校企合作的形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2.對企業調研是校企合作開展至關重要一步,要選擇各種性質的企業,包括生產企業流通企業,股份制企業,事務所等,這些企業對會計專業培訓學生要求也不同;3.同時,對已畢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他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對學校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的認識。
(二)策劃階段
通過對以上方面的調研,對校企合作的需求有了進一步認識,下面進行個體策劃階段。學校要根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起草校企合作協議書,明確校企雙方權利和義務。在制作協議書過程中要廣泛征求專業教師,企業專家的意見,以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
(三)聯系企業
有了協議書,下面就是要聯系合適的企業,這實際是雙向選擇。通過發動教師以及各方力量聯系合作企業,還可以通過畢業生,挖掘校企資源,推進校企合作項目的工作融合。
召開校企合作座談會,邀請來自不同業態、不同規模企業的財務主管等參加座談會,與會計學院教師圍繞企業財務部的崗位設置、職責分工、工作流程展開討論。除了一些常規問題,會計事務所的主管關于“e代賬”、“云記賬”的提議,啟發了大家對于“互聯網+會計”的創新思維,也為以后會計專業學生的實習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校企合作項目的實施
該高校大力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把企業、行業力量充分調動起來,靈活變通地進行會計專業的校企合作項目,開展校企合作的多種模式,把校企各方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頸。
1.調動企業積極性。學校可以為企業培訓員工提供人力物力支持,調動企業積極性;企業要努力尋求共贏,可以優先錄用校企合作培養的會計人才,省去中間培訓成本,并且這些畢業生對企業熟悉,有感情,有宣傳力學校可;借助相關部門的力量,為企業授予“校企合作優秀企業”等稱號,為企業擴大社會影響。2.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學院還成立財務咨詢中心,承攬會計事務所的部分核算業務,如代理記賬等,同時學院利用自己的設備成立財務咨詢中心,與會計事務所合作承攬部分業務,如代理記賬等,擴大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3.建全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項目的組織制度、保障機制。會計學院組成由院專業負責人,企業財務主管等組成專業委員會,每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完善,制定校企合作項目的相關制度,對課程設置,實習實訓進行指導,共同制定專業標準、管理制度、考核制度。
(五)校企合作項目的驗收
校企合作項目運作是否有效,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通過在校學生及已畢業學生的實踐水平來考察校企合作水平。其次是合作企業,要維護校企合作企業的利益,學校不能一味索取,要實現校企雙贏。
該校在校企合作項目中積極探索,取得顯著的成效。從校企雙方共贏來看,學校的會計專業內涵建設得到提升,人才培養方案得到修訂,高職院校的學分制得到落實,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社會上反映較好,每年會計專業的招生人數爆滿,錄取分值在逐年提高。學校在落實校企合作政策時,也切實考慮企業的利益,學校為企業輸送了優秀畢業生。
教師在校企合作項目實行中積極參與,提高了理論實踐水平,雙師素質得到提高。每年教師發展校企合作論文幾十篇,修訂編寫了《稅務會計》、《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等相關書籍,科研成果立項達幾十項。
在校企合作項目中,受益最大應該是學生。由于校企合作項目的貫徹執行,學生的實踐水平得到提高,理論知識結構更加完善,為他們以后畢業求職增加了砝碼,為以后長久發展奠定了基礎。整合邊緣課程加大實習實訓,突出職業資格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在實習階段部分學生可以到校企合作的企業實習工作,學校也會向校企合作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
校企合作項目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項目,建立利益共享校企共贏機制,堅持“互惠互利、雙向受益、先讓企業得益”的合作原則,不斷強化長期合作的動力,保證校企合作項目長期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