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楠 揚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差異
陳楠楠 揚州大學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意識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它的本質是對人的自我調節系統。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第二次發展高峰時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不斷經歷各種水平的分離和獨立,在逐漸確立的理想性對象中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要什么,青少年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喜歡評價自己的特征,在個性層面上自我和他人進一步分化,同時引起自我內部的進一步分化,形成客體的自我和主體的自我,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Heinz Kohu[1]等人認為很多心理問題的癥結源于生活中沒有能夠得到適當的理想性自我對象。有研究表明,違法的青少年同其他青少年相比,違法的青少年更傾向于假想的自我,而其他青少年能更好地在理想自我與假想自我之間實現平衡。
詹姆斯[2]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首次出現了對自我進行了闡述和不同方面的歸類,他認為自我就是一個人的人格,把現在的自我與它過去所想的那些自我相同的感覺,稱之為“人格恒同感”。同時,他認為自我應該分為主我和賓我兩部分。自我是知覺者的我(Self as knower),是個體對自己知覺,隨著時間的發展具有持續性,能夠按照意愿進行行為;而賓我是被知覺的我(Self as know),是個體認為自己我是誰以及是什么樣的人的想法以及由此產生的情感。現實自我說的目前的現實生活中個體的真實情況,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會等等方面的最真實的表現,也包括目前別人眼中的個體是什么樣的情況。它是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真實感覺。
處于明天,理想自我源于今天的現實自我。自我在現實環境中不斷地變化中,通過不停地斗爭,摩擦和適應,同時通過理想自我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最終導致一階段相對穩定的現實理想自我差異。
合理解決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首先努力改善現實自我,使其逐漸接近理想自我。確立獨立自信的自我,擺脫成長中的煩惱根本解決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閉自我的沖突,需要擺脫自我形成過程中的外部依賴,確立獨立自信的自我,就可以做到以下一點:
(一)獨立于他人評價,接納現實自我
大學生常常把他人評價作為自我的標準,過多關注是否符合別人的評價標準導致的自我不確定性是煩惱的重要來源,而健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獨立于他人評價,能夠基于個人經驗完成對現實自我的客觀評價和認識,坦然地接納自己。因此,實現由外在評價標準向內心評價標準的轉化,才能獲得對自我的信心和個人成長的愉快體驗。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難和挫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喪氣,保持自信和樂觀態度是積極的自我意識的集中體現。
(二)獨立于社會壓力,完成自我與社會的協調
學校教育以正面引導為主流,社會對大學生群體在才學、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著較高期望,這些期望與大學生的實際行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學生自我發展中的部分焦慮來源于這種社會壓力,常常感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符合大學生的形象,因此產生自責和罪惡感。
(三)成熟和獨立的自我應該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
擺脫這種困擾,需要大學生在社會要求和個人能力之間學會靈活和折衷,接受自己個性中某些不為社會贊賞和肯定的方面,揚長避短,不勉強自己屈從社會壓力,應該認識到,在不妨礙社會和他人的前提下,一個人也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贊賞。
過低的自我評價。處于這種意識狀態的大學生,在把理想我與現實我進行比較時,對理想我期望較高,又無法達到,對現實我不滿意,又無法改進。他們在心理上的一個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理想我與現實我的距離過大所導致的自我矛盾沖突,他們往往會產生否定自己、拒絕接納自我的心理傾向。
過高的自我評價。這是一種與過低自我評價相對立的自我意識狀態。在這種自我概念的支配下,個體往往擴大現實的自我,形成錯誤的不切實際的理想自我,并認為理想我可以輕易實現。這種類型的大學生往往盲目樂觀,以我為中心、自以為是,不易被周圍環境和他人所接受與認可,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和不滿。
(四)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個體在認識自我,認可自我的基礎上,自覺規劃行為目標,主動調節自身行為,積極改造自己的個性,使個性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
(1) 確立正確的理想自我
正確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認識、自我認可的基礎上,按社會需要和個人的特點來確立自我發展的目標。大學生要積極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理想自我的確立尋找合適的人生坐標,從個人與社會的聯系中認識有限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并通過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2)努力提高現實自我[6]
不斷戰勝舊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發展自己,又絕不能固守自我,要積極主動地為社會服務,勇于承擔重任;既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又不僅僅追求個人價值,在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為國家和民族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當然提高現實自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現實自我不斷地向理想自我靠攏,并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一過程,就是大學生努力完善自我的過程。
(3)認真進行自我探究,逐步獲得積極的自我統一
自我統一意味著“主體我”和“客體我”的統一,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的統一。大學生在認真探索人生的過程中,逐步獲得積極的自我統一,實現自身的價值。在獲取自我統一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確認“理想自我”的正確性和可行性,然后與現實自我相對照,最后。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縮小差距,最終獲得統一。
總之,自我意識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學階段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正確認識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引導大學生全面認識自我,積極悅納自我,努力完善自我具有重要意。
克服自卑,除了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客觀條件和獨一無二的生存價值之外,使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也是一個好方法。暗示這個心理學概念是指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使人從意識到潛意識層完全接受某種觀念的心理過程。暗示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如果使用的好,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心理作用手段。
[1] Pitt. Capri .Comparison of initial house sta ff goals with eventual career plans in internal medicine[J]. Academic Medicine,2009,52(10):21-23.
[2]張月寒.大學生自我概念大戰研究[J].國家開發銀行大連市分行,2013,(02):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