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簫 吉林大學 經濟學院
湖泊生態狀況關聯區域經濟發展
——以微山湖為例
楊簫 吉林大學 經濟學院
隨著這一兩年經濟逐漸邁入新常態,對于以采礦等第二產業為主要支柱的微山經濟迫切需要結構轉型,微山湖便是一個很好的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微山湖生態狀況的優劣對微山縣的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湖興縣、湖縣相依是一條發展微山經濟的良策,通過開發與保護并行,讓微山湖不僅成為孕育微山人民的母親湖,更成為世世代代為微山人民造福的希望之湖。
湖泊 生態狀況 區域經濟發展
水是生命之源,古時人們往往依江、河、湖、溪而居,水更是孕育了璀璨華麗的人類文明,正如王玲莉所說:“江河湖泊與人類的存續與發展、文明的孕育和傳承、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湖泊的生態狀況緊緊關聯著區域的經濟發展,為了保護湖泊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和促進必定成為當代的潮流和發展趨勢。微山湖是筆者的家鄉所在,因此筆者選取了微山湖為例,希望能夠切實地根據微山湖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思考和分析,對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微山湖是位于微山縣南部的斷陷湖,北與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首尾相連,水路溝通,合稱南四湖。其中微山湖面積最大,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水資源不僅是流域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而且是聯系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紐帶①,微山湖也是如此。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增長,人們對于微山湖不顧后果的利用使得其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壞,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并且,隨著這一兩年經濟逐漸邁入新常態,微山的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轉型的重要時期,采礦等第二產業逐漸衰弱,而新興產業尚未發展起來,大量的勞動力外流,使得微山經濟有些不景氣。但微山并不是一個貧瘠的城市,擁有大量潛在及待利用資源的微山,只要經過適當的引導,就可以重新煥發活力,微山湖便是一個很好的可持續利用的資源。
微山湖對微山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有旅游業、農業、水產養殖業和航運業這四個方面。首先在旅游業方面,微山湖生態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游客對它的印象,2013年以來,微山在發展旅游業方面有了新的起色,特別是完善了微山湖濕地公園,而濕地在保護流域生態環境、推動流域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②。其次就是在農業方面,大多數微山湖沿岸的農民都是從微山湖取水灌溉的,微山湖水質優良,對農產品的種植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反之,可能導致農產品枯萎、產量不高、質量差等問題。再次是水產養殖業方面,微山湖中物產豐富,若是善加利用和保護,便可源源不斷地孕育湖產品,經過加工處理后可銷往省內外的各個地方,形成品牌效應,會加快微山縣的經濟結構轉型,真正做到以湖興縣。最后,是在航運業方面,微山湖地處山東西南部,著名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京杭大運河都從微山湖流域中經過,并且,微山湖上還修建了二級壩等大壩工程。近年來,微山湖的生態狀況變差,水資源也有了一定的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航運業。
在微山縣的經濟發展方面,為了使微山縣的經濟能夠更加具有活力并適應當今社會的經濟形勢,需要盡快調整以采煤為主要支柱的經濟結構,多發展第三產業,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湖吃湖。加快以微山湖風景及其歷史背景為主的旅游業的建設,大力開展與其相關的酒店、餐飲、娛樂設施、零售、交通業等。同時依附微山湖豐富的物產,經營水產品養殖和副產品加工等一系列的制造產業鏈,形成規模效益,打造品牌優勢。
無論是在生態狀況還是在經濟發展方面,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人的意識和行為。在政策方面,保護和開發要并行:其一便要求有更好更規范的開發,既要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又不能超過底線地索取。其二,要對微山湖環境做按時的維護和改善,建立完整的生物網,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這些措施對湖區資源環境保護利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③。希望通過一定的變革,讓微山湖和微山縣都能夠發展得更好,可以有容光煥發的新面貌。
微山湖是微山人民的母親湖,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微山迫切地需要與時俱進,跟上發展的潮流,微山湖是微山縣非常寶貴且可以持續發展利用的資源,以湖興縣、湖縣相依成為使微山經濟煥發活力的良策。本文通過以微山湖為例對湖泊生態狀況關聯區域經濟發展的分析,可以在當今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為其他的湖泊及其周圍區域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可借鑒及可參考之處,讓湖泊不僅成為孕育當地人民的母親湖,更能成為世世代代造福當地人民的希望之湖。
注釋:
①程國棟.黑河流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學研究[J].冰川凍土,2002,24(4):335-343.
②尹發能.江漢平原四湖流域景觀生態規劃與流域生態管理研究[D].2008.
③王劍芳.云南高原湖泊湖區資源保護與利用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一一以撫仙湖湖區為例[D].2005.
[1]王家驥.區域生態規劃理論、方法與實踐[M].新華出版社,2004.
[2]王洪道等.中國湖泊水資源[M].農業出版社,1987.
[3]國家環保總局、教育部:全國公眾環境意識調查報告[R].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
[4]李克強.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N].人民日報,2012.
[5]孟偉,張遠,張楠等.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與質量目標管理技術研究的若干問題[J].環 境科學學報,2011,31(7):1345-1351.
[6]李洪遠,鞠美庭.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7]Japan Economic Planning Agency.1995. “Trial Estimates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to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Tok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