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華
摘 要:在當前的大部分學校,心理健康課大多是只設不開,或是已開也只是走形式而已!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現狀,是因為至今仍有很多教師并未真正意識到心理健康課的重要性。文章將從四個方面具體論述為何心理健康課應切實被提到教學的重要日程上來。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03-26
1.一個人品德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而品德素養又與其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
東方巨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曾在1957年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在“德、智、體”三方面中,“德”字當先。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驅鄧小平也曾在《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要面向“四個現代化”,號召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中,仍是“德”字不離首位。可見,一個人接受的所有教育中,居首位的應是“德育”,可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中,“德”育被逐漸淡化與忽視,于是在我們的青少年身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演變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教育文化也一再證明,一個人的“德”字不過關,即使在學業或事業上有所建樹,那么最終其人生也將因之而傾覆。
2.中學生心理畸形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源,而畸形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嚴重缺失的必然
我比較喜歡看中央12臺演播的普法欄目劇。劇中及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均顯示近年來我們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犯罪年齡呈逐年走低。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且反省。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然而現在許多孩子的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有求必應,生活上過度地保護和干涉,學習上過分地計較成績,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卻漠不關心。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進而產生心理障礙,形成畸形心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先。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心理脆弱,自制力差,心胸狹窄,不懂感恩。一旦觸碰其一丁點兒利益,立馬翻臉不認人,好勇斗狠等。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他們往往會走入另一個極端,灰心喪氣,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棄。這些畸形心理,往往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誘因。而且,誰又清楚現在潛伏的青少年犯罪又有多少呢?可見,心理健康課的重要性!
3.心理健康課能讓師生、家長教學相長
由于心理健康課還沒有被廣大教師所認可,所以,我們的一些教師對心理教育這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而心理健康課能讓我們彌補這方面知識的欠缺,共同探討正確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特別是現在的許多孩子的家長,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說得頭頭是道,其實并不真正懂得怎樣在心理健康教育這方面正確去引導孩子。而心理健康課將為家長們填補這一空白,家長們可以在心理健康課本中學到許多正確引導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知識。老師和家長還可以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中,針對一些問題和困擾,共同溝通和探討,尋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所以說,心理健康課不容小覷。
4.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及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
21世紀的人才,除了應具備良好的身體、文化、道德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正在由幼稚走向成熟,他們的心理狀況影響著21世紀人才的整體素質,關系著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否過硬是其學業及事業能否成功的依托,而整個國家青少年心理發展則影響著一個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及國家的發展。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孩子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使孩子懂得感恩,提高其人格魅力!也能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使其正視一切問題。總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及國家的發展,所以心理健康課應切實被提到教學的重要日程上來!
參考文獻:
[1]龍 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創新淺探[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6(9):51-52.
[2]劉春波.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教育革新, 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