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在監管及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不合規的中小型平臺面臨嚴峻考驗,有些平臺不得不面臨整改、轉型,甚至退場。
6月8日,距離“8·24”大限還有77天。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網信辦四部委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避免對行業造成較大沖擊,《辦法》特意安排了12個月的過渡期。
隨著整改大限臨近,P2P行業野蠻發展的時代勢必將一去不返。
備案登記、銀行存管、借款余額設限……“合規”條件如同一道道門檻,通過優勝劣汰篩選出合規、安全的網貸平臺。在監管及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不合規的中小型平臺面臨嚴峻考驗,有些平臺不得不面臨整改、轉型,甚至退場。
行業變局之下,幾家歡喜幾家愁?
擁抱“合規”
“合規”,無疑是P2P行業今年最大的主題。
為期一年的P2P整改過渡期將要收官,越來越多的平臺已經或者即將完成合規改造工作。“還有幾十天的時間,感覺應該問題不大,我們已經著手去寫法律意見書了。”談及進展,九斗魚cEo郭鵬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2016年11月,商房所平臺上線。讓商房所副總裁于建穎感到幸運的是,上線之初就趕上監管的細則落地。“第三方支付、服務器托管、產品設計等從一開始就有章可循,和那些需要重新轉型、整改,甚至斷臂求生的平臺相比,商房所算是很幸運的。”接受《民生周刊》采訪時,她解釋說。
今年是合規之年,幾乎每個平臺都在忙合規的事情。
“早在4月12日,商房所與海口聯合農商銀行正式達成資金存管合作,由銀行為商房所用戶開設專用資金賬戶并監管用戶的賬戶信息和資金流向。”于建穎透露說。
不過,從行業整改的總體進展來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7年5月23日,共有396家正常運營的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約占同期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7.89%,其中有209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并上線。
對此,多位采訪對象均表示,8月24日未必是個死日期,或許還會有寬限。
《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合規”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投資者的投資安全?
對此,于建穎說,“因為穿透式的監管,包括前期預警,過程中風險防范,事后及時止損,都有相應手段。從源頭上監管資金流向,只要把資金看管住了,那投資人的錢就相對安全。”
守住安全
5月9日,上海監管部門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本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事實認定并持續推進整改工作的通知》。實際上,在此之前,北京、廣東(除深圳)、廈門的網貸監管細則均已出臺。
在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科技金融法律研究會副會長鄧建鵬看來,《辦法》及細則給平臺造成的壓力主要有兩個:銀行存管和單筆借款額度的限制。
對一些中小平臺而言,銀行存管的接入門檻并不低。除了投入存管費用、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等外,銀行還在股東背景、注冊資本、資產規模,以及平臺的業務模式、風控水平、資產質量等方面對平臺有嚴格要求。
“真正影響大的是對借款人額度的限制。”郭鵬說,借款額度難以滿足用戶需求。互聯網金融釋放了用戶的需求,滿足了用戶在傳統的金融服務體系中無法被滿足的基本需求,而借款額度的限制則把這種需求壓了下去。
例如,同一自然人在一家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20萬元,在不同平臺借款總余額不超過100萬元。
據了解,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金融+不良資產”平臺,商房所由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商業房產研究中心發起設立。讓于建穎感覺困惑的是:每個平臺的業務模式不同,如果完全按照網絡借貸模式的規定執行,有些業務難以開展,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政策的解讀。
由于有些政策尚未明晰,很多平臺難免受到影響。
例如,上海市公布的征求意見稿規定:必須選擇在本市設有經營實體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商業銀行進行客戶資金存管。“這是否意味著之前所簽的外市商業銀行的存管無效?如果是,平臺會遭受不小的經濟損失。”一位平臺負責人說。
驅逐“劣幣”
5月16日,商房所組織了一期主題為“互金平臺的整改合規之路”的沙龍。“在茫茫沙漠里,一支駝隊在行走”,這是于建穎為論壇主題的配圖內容。
“這張圖片特別形象地體現了當下P2P行業的處境。”于建穎說,到8月底究竟有多少平臺能夠安全度過這個夏天,最終穿越沙漠到達綠洲,目前來看還是個未知數。
事實上,很多平臺已經倒在了通往合規的路上。“采取自查自糾、清理整頓、分類處置等措施,從而實現平臺機構規范發展。”這是過渡期的任務。“沒有申報自查的平臺,很可能就選擇轉型、并購或清盤退出。”于建穎說。
雖然很多平臺將死于這個夏天,但如果能熬過這個階段,就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6月1日,網貸之家數據顯示,5月,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分別為41495萬人、322011萬人,網貸兩端人氣雙增,尤其是借款人數量繼續保持環比19.29%的高速增長。
對于行業而言,防范風險比當下的發展速度更重要。“3月20日,翼龍貸與廈門銀行完成對接,正式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系統。貫徹執行‘存管工作,不僅符合國家監管政策導向,更是企業規范化運營的必經之路。”接受本刊采訪時,翼龍貸的一位負責人說。
在郭鵬看來,市場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滿足,只要控制好成本和風險,P2P平臺還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間。“一方面,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細分場景、領域和區域;另一方面,隨著行業平臺逐步合規,整個市場更加有序化,投資和借款的利率會逐漸下降,這種情況下就能覆蓋更多的借款人。”他解釋說。
“隨著頂層設計及監管政策逐步細化和落實,整個行業發展將有章可循,游離于監管之外的時代終結了。行業開始‘良幣驅逐劣幣,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對投資者,整改規范對未來發展都是利好因素。”于建穎說。